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36章 林浩的成长!从新人到实力派

西安影视基地的汉代军帐实景里,暮色已经漫进帐帘,却还亮着一盏孤灯。林浩穿着孙权的江东风格朝服,手里攥着揉得发皱的台词本,对着帐内的铜镜反复练习——“曹操率百万之众,犯我江东,诸公或主降,或主战,而我孙权,唯有一战!”

台词念了一遍又一遍,可镜中的自己,要么眼神太怯,少了“江东之主”的底气;要么语气太硬,又成了刻意装出来的“霸气”,完全没有历史顾问说的“少年老成的沉稳”。他懊恼地把台词本摔在案上,案上的汉代青铜灯晃了晃,灯油溅出几滴,落在他写满批注的剧本上——“孙权19岁继位,内有张昭等老臣质疑,外有曹操大军压境,霸气不是吼出来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

“又在跟自己较劲?”帐帘被轻轻掀开,苏澈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线装的《三国志·吴书》,还有一张刚打印出来的“孙权生平时间轴”。他捡起地上的台词本,看到林浩在“唯有一战”四个字旁边画了三个问号,旁边写着“怎么才能既坚定又不冲动?”。

林浩红了脸,挠挠头:“苏总,我总找不到感觉。之前演话剧,角色都是比较外放的,可孙权不一样,他心里慌,但表面不能露,这种‘藏着的霸气’,我怎么都演不出来。”昨天拍“孙权召集群臣议事”的戏,他因为“眼神太飘,不像能拍板的主公”,被陈舟导演喊了8次停,最后只能先拍其他戏份,让他再琢磨。

苏澈没有直接教他怎么演,而是翻开《三国志》,指着“孙权劝学”的段落:“你看,孙权跟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是‘劝’不是‘命令’,这说明他懂‘柔能克刚’。他19岁接江东,靠的不是‘吼’,是听张昭的劝,用周瑜的谋,这种‘能听谏言又有主见’的矛盾感,才是他的‘霸气’来源。”

说着,苏澈打开系统界面,调出刚解锁的“演技指导”技能——这个技能不是直接给“表演模板”,而是能根据角色需求,筛选出最贴合的“原着解析 历史影像资料”。光膜上很快呈现出两份资料:一份是《三国演义》中“孙权决计抗曹”的原文批注,标注出“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的细节(体现孙权不想当众反驳老臣,顾全大局);另一份是蓝星历史频道制作的《江东霸主孙权》纪录片片段,里面有专家分析“孙权在赤壁之战前,曾深夜独自在江边徘徊,既怕战败丢了父兄基业,又怕投降对不起江东百姓”。

“来,咱们一起看这段纪录片。”苏澈把平板递给林浩,镜头里,演员扮演的孙权站在江边,手里攥着一块父兄留下的玉佩,没有台词,只靠眼神的变化——从迷茫到坚定,从担忧到决绝,最后抬手把玉佩塞进怀里,转身回营,一个动作就把“少年主公的挣扎与担当”演活了。

“看到没?”苏澈指着镜头里的细节,“他攥玉佩的手,一开始是紧的,后来慢慢放松,这是他想通了;转身时的脚步,一开始有点沉,后来越来越稳,这是他下定了决心。孙权的‘霸气’,就藏在这些小动作里,不是靠台词喊出来的。”

林浩恍然大悟,立刻拿起台词本,试着把“小动作”加进去——念“曹操率百万之众”时,他抬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道具组按历史复刻的“江东侯玉佩”),眼神看向帐外,像是在看远方的曹军大营;念“诸公或主降,或主战”时,他手指轻轻敲击案上的竹简,语气放缓,体现“理解老臣的顾虑”;最后念“而我孙权,唯有一战”时,他把玉佩往腰间一按,眼神突然定住,语气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对!就是这个感觉!”苏澈眼前一亮,“你不用刻意装‘凶’,只要让观众感觉到你‘想清楚了,不后悔’,这股劲就是孙权的霸气。”

接下来的三天,林浩像着了魔一样泡在“角色里”。白天,他跟着苏澈去江夏古战场遗址,站在汉代河道旁,想象孙权当年“临江观兵”的场景,听历史顾问讲“江东水军的优势”(战船小巧灵活,适合水战),慢慢理解“孙权敢抗曹,不是蛮干,是有底气”;晚上,他在宿舍反复看纪录片和原着解析,把孙权的“关键人生节点”(继位、赤壁、夷陵)都做成思维导图,标注出每个阶段的“性格变化”,甚至模仿纪录片里的孙权,对着镜子练习“怎么用眼神表达‘心里有数’”。

瓷坊老师傅听说他在琢磨孙权,特意送来一个“孙权试妆瓷偶”——瓷偶上的孙权,不是浓眉大眼的“传统霸主样”,而是眉眼清秀,却带着一丝锐利,底座刻着“少年老成,柔中带刚”。“这是我查了《江表传》里的记载烧的,”老师傅笑着说,“里面说孙权‘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但性子不急躁,你演的时候,别把他往‘猛张飞’方向靠,要往‘稳周瑜’那边贴。”

老周也从医院发来鼓励视频,他的孙子举着一张画,上面是孙权和周瑜商量火攻计,旁边写着“孙权哥哥要加油呀!”。“林老师,我孙子说你演的孙权,要像苏老师拍的戏一样,有温度,”老周笑着说,“别紧张,你只要想着‘我要保护江东的百姓’,就知道该怎么演了。”

终于到了补拍“赤壁台词”戏的那天。片场早早布置好了“吴侯府议事厅”实景,案上摆着复刻的汉代竹简(写着曹军兵力分析),帐外传来道具组模拟的“风声”(按历史记载的“东南风”调的音效)。陈凯和王健特意来给林浩打气,陈凯拍着他的肩膀:“别想太多,就当自己真的是19岁的孙权,身后是江东的百姓,面前是百万敌军,你会怎么说,就怎么演。”

“各部门准备,开始!”陈舟导演的声音落下,林浩深吸一口气,走到案前。镜头对准他时,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拿起案上的竹简,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像是在最后确认曹军的兵力——这个小动作是他自己加的,灵感来自“孙权重视军情”的历史记载。

“曹操率百万之众,犯我江东。”林浩的声音不高,却很稳,眼神扫过帐内扮演“老臣”的群演,带着一丝“理解”;“诸公或主降,或主战”,他抬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语气放缓,像是在给老臣们“台阶”;“而我孙权,唯有一战!”最后一句,他把玉佩往腰间一按,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却没有喊出来,而是用一种“平静却坚定”的语气,像是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卡!”陈舟导演的声音带着惊喜,“过了!完美!”

片场瞬间响起掌声。陈舟快步走过来,拍着林浩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赏:“你刚才最后那个眼神,太绝了!没有刻意装霸气,却让我相信‘这就是能决定江东命运的孙权’——林浩,未来可期!”

王健也忍不住点头:“我演话剧几十年,最懂‘新人成长’的难,你这几天的进步,不是靠‘演’,是靠‘懂’,懂角色的苦,懂角色的担当,这才是真正的演技。”

林浩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通红,他想起这几天苏澈陪他看纪录片、历史顾问给他讲孙权生平、瓷坊老师傅送他瓷偶,还有老周孙子的鼓励——这些温暖的支持,让他从“演不好”的焦虑,变成了“懂角色”的自信。他走到苏澈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苏总,谢谢您,要是没有您的指导,我现在还找不到感觉。”

苏澈笑着摇头:“是你自己肯下功夫。我只是帮你打开了‘懂角色’的门,真正走进去的,是你自己。”

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成长见证”的温度:

【检测到林浩在“演技指导”技能辅助下,通过深入理解角色完成突破,获导演、前辈演员高度认可,达成“新人演员成长”里程碑,触发“伯乐赋能”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推进《三国》电视剧拍摄”任务进度更新:

1. 核心角色“孙权”戏份拍摄完成80%,林浩的成长带动剧组年轻演员积极性,整体拍摄效率提升20%,任务进度提升至80%;

2. 解锁“新人演员培养”权限:可联合江城大学文学院、京市电影学院,设立“澈心影视新人计划”,为行业输送“懂历史、重演技”的年轻演员;

3. 林浩的“孙权试镜片段”在社交平台走红,#林浩孙权眼神杀# 话题阅读量破2亿,带动《三国》电视剧关注度进一步提升,海外预售订单新增1000万美元。】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片场里的林浩——他正被年轻演员围着,分享自己“理解孙权”的心得,手里还拿着那本写满批注的《三国志》,认真地给大家讲“孙权怎么平衡老臣和少壮派的关系”。阳光透过帐帘洒在他身上,曾经的“新人焦虑”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实力派演员”的自信。

陈舟走到苏澈身边,看着林浩的背影,感慨道:“你不仅会拍好剧,还会带好演员。林浩这孩子,以前总想着‘怎么演得像’,现在知道‘怎么演得对’,这一步跨过去,就真正入门了。”

苏澈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汉代战船——那里,道具组正在为“赤壁之战”的大场面做最后的准备。他知道,林浩的成长,不是个例,而是《三国》电视剧“尊重历史、打磨品质”理念的缩影。当每个演员都愿意花时间懂角色,每个团队成员都愿意花心思抠细节,这部剧才能真正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观众挑剔”的经典。

夜色渐深,林浩还在片场和历史顾问讨论“孙权在夷陵之战后的心态变化”,准备接下来的戏份。苏澈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从新人到实力派,林浩走过的路,也是《三国》电视剧要走的路:不急于求成,不敷衍了事,一步一个脚印,用真诚和努力,把每个细节做到最好。

而这,正是苏澈一直坚守的“文娱初心”——不仅要拍出好作品,还要培养好人才,让“尊重历史、重视演技”的理念,在行业里慢慢生根发芽,长出更茂盛的文化大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