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28章 系统解锁《红楼梦》!文学领域再破圈

澈心工作室的深夜,只剩下苏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桌面上摊着两份文件:一份是《三国:风起乱世》实体书的销售报告,首月销量突破200万册,被教育部推荐为“中小学历史辅助读物”;另一份是阅文星平台发来的合作邀约,希望他能在平台开设专栏,连载新的文学作品。窗外,瓷坊的窑火早已熄灭,只有远处医院的灯光,还像星星一样亮着——老周昨天刚发来消息,说大病基金帮他申请到了新的靶向药,病情稳定多了。

苏澈靠在椅背上,指尖划过系统界面的“文化库”选项。之前凭借《青花瓷》打开音乐圈,用《三国》站稳影视和历史领域,靠《生命的价签》在现实题材封神,现在,他想填补蓝星古典文学的空白——蓝星的古代题材作品多是权谋爽文或仙侠套路,少有像地球《红楼梦》这样,用细腻笔触写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经典。“或许,该让蓝星读者看看,真正的古典文学,能有多动人。”他在心里默念。

指尖在“古典文学”分类里滑动,淡蓝色的光膜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宿主累计声望值点,可消耗声望值,解锁地球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简版大纲(含人物关系、核心剧情、关键场景解析),是否确认解锁?】

“确认。”苏澈没有犹豫。10万声望值,相当于之前《生命的价签》获奖时的一半奖励,但他知道,《红楼梦》的文化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能让蓝星读者看到“不是所有古代故事都要打打杀杀”,细腻的情感、琐碎的日常,同样能成为传世经典。

光膜瞬间刷新,金色的文字缓缓展开,《红楼梦》简版大纲清晰呈现:从“黛玉进府”的初遇,到“元妃省亲”的繁华,再到“抄家落魄”的悲凉,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脉络、贾府的兴衰轨迹,甚至连“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等关键场景的细节解析,都一一列明。系统还贴心标注了“蓝星适配建议”:可将贾府设定为蓝星“天启王朝”的世家大族,保留核心人物关系,微调礼仪细节以贴合蓝星读者认知。

苏澈立刻开始构思连载内容,书名定为《红楼:金陵十二钗》,首章就写“黛玉进府”——这是《红楼梦》的经典开篇,既能快速建立人物形象,又能通过黛玉的视角,展现贾府的气派与复杂。他没有照搬原文,而是结合系统建议,加入蓝星读者熟悉的古代礼仪细节,比如黛玉下车时“丫鬟递上的素色帕子,绣着天启朝特有的缠枝莲纹”,贾母见黛玉时“手上的赤金镶玉镯,是天启三年御赐的样式”,这些细节既保留古典韵味,又不让读者感到隔阂。

更重要的是情感描写的细腻度。他着重刻画黛玉的“小心思”:踏入贾府时“手攥着衣角,指尖泛白”,见邢夫人留饭时“婉拒的话刚到嘴边,又想起母亲生前的叮嘱,复又咽了回去”,见宝玉时“耳尖泛红,却偏要低头看着鞋尖,不敢抬眼”——这些细微的动作与心理,正是蓝星古代题材作品最缺少的,也是《红楼梦》最打动人的地方。

凌晨三点,苏澈完成首章,仔细校对后,登录阅文星账号——这个账号之前只发过《三国》的幕后花絮,粉丝不到10万。他没有预热,直接发布《红楼:金陵十二钗》首章“黛玉进府”,标题简单直白:【新文开坑:用细腻笔触,写尽世家儿女的悲欢】。

早上七点,苏澈刚到工作室,就被李薇拿着平板拦住:“苏总!您快看阅文星!《红楼》首章爆了!”

屏幕上,《红楼:金陵十二钗》的页面已经被刷爆:首章发布仅4小时,阅读量突破500万,评论数直接破10万,空降阅文星“古代言情榜”第一。评论区里,读者的惊叹几乎要溢出屏幕:

- “天!这情感描写也太细腻了吧!黛玉攥衣角的小动作,我瞬间就共情了,蓝星从没见过这么会写人的作者!”

- “之前看古代文都是打打杀杀,第一次见有人写贾府吃饭的细节——丫鬟怎么布菜,贾母怎么夹菜给黛玉,连筷子的材质都写了,太真实了!”

- “宝玉初见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是工业糖精,是那种宿命感的心动,太绝了!”

- “作为文学系学生,我要吹爆这段环境描写!‘台阶上的青苔沾着晨露,廊下的鹦鹉叫着“客来了”’,寥寥几笔就把贾府的气派和生活气息写出来了,比教科书里的范文还厉害!”

文学领域的博主也集体“沦陷”。知名文学博主“蓝星书话”发长文解析:“《红楼:黛玉进府》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小见大’——通过黛玉的一双眼睛,既写了贾府的建筑布局、礼仪规矩,又藏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伏笔。比如黛玉‘不敢多走一步路’,暗示她寄人篱下的小心;宝玉‘摔玉’的冲动,铺垫他叛逆的本性。这种写法,在蓝星古代文学中是开创性的。”

作协副主席张启明(与之前历史专家同名,体现蓝星文学界关注)更是直接转发首章,配文:“终于在蓝星看到了‘有烟火气的古典文学’。不追求权谋爽感,不堆砌仙侠设定,只写人、写情、写生活,这才是文学该有的样子。期待后续章节,希望这部作品能填补蓝星古典文学的空白。”

出版社的编辑们也闻风而动。阅文星的编辑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希望签下独家版权,承诺“顶配资源推广,包括实体书出版、有声书改编”;国内顶尖的“蓝星文艺出版社”更是直接发来约稿函,愿意为《红楼》开设“古典文学专项”,邀请知名学者做序,打造“传世经典”版本。

之前的老熟人也纷纷发来反馈。瓷坊老师傅在微信里发了一张草稿图,是他设计的“黛玉葬花”瓷偶:“苏小子,你写的黛玉太让人心疼了,我想烧一套金陵十二钗的瓷偶,每一个都配着书里的场景!”老周的孙子则发来一段语音,奶声奶气地说:“苏叔叔,我让爷爷读黛玉进府的故事给我听,我喜欢黛玉妹妹,她好温柔!”

就在苏澈回复这些消息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再次亮起,带着“文学破圈”的欣喜:

【检测到《红楼:金陵十二钗》首章爆火,阅读量500万 ,评论10万 ,引发文学界与普通读者双重追捧,达成“古典文学破圈”里程碑,触发“文化填补”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抵消解锁消耗后,净增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破圈,影视崛起”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古典文学深度开发”权限:可获取《红楼梦》完整版细节解析(含诗词、服饰、饮食文化),助力后续章节创作;

2. 触发“文化联动”效应:阅文星将《红楼》列为“年度重点Ip”,联动文旅部打造“红楼文化主题展”(含贾府场景复原、十二钗服饰展);

3. 获得“蓝星古典文学研究会”邀请,成为首位非专业学者会员,可参与“古代文学创作规范”制定,推动蓝星古典文学发展。】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窗外渐渐升起的太阳——瓷坊的烟囱开始冒烟,老师傅应该在为“黛玉”瓷偶揉泥;书店的员工忙着上架《三国》实体书,旁边预留出了《红楼》的位置;远处的学校里,或许有文学老师正在给学生推荐这篇“黛玉进府”,告诉他们“古典文学可以很细腻”。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红楼》第二章的标题:“宝玉摔玉:叛逆的初心”。指尖划过纸面,突然想起穿越初期,在老林录音棚里写《青花瓷》的那个夜晚——那时他只是想把地球的文化带到蓝星,没想到一步步走到今天,从音乐到影视,从历史到文学,竟真的填补了一块又一块文化空白。

“或许,这就是系统的意义吧。”苏澈轻声自语,“不是给我金手指,是让我做文化的桥梁,让好的故事,在不同的世界里都能被看见。”

工作室的门被推开,李薇拿着一堆合作函走进来,眼里满是兴奋:“苏总,阅文星愿意给《红楼》开定制专栏,还有三家影视公司想预约改编权,说想拍‘有烟火气的古装剧’!”

苏澈笑着点头,目光又落回笔记本上的“宝玉摔玉”——他知道,《红楼》的连载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元妃省亲”,还有无数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人性,等着被蓝星读者看见。而他,会继续带着对文化的敬畏,一笔一笔写下去,让《红楼梦》在蓝星,也能成为传世的经典。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照在苏澈的笔记本上,“金陵十二钗”五个字,在光线下仿佛有了温度——这是文学的温度,是文化的温度,也是他跨越世界,始终坚守的初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