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六岁娃子开局菜刀镇全院 > 第159章

四合院:六岁娃子开局菜刀镇全院 第159章

作者:千尘运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0:20:16

“好,乔乔你在这儿帮忙,我去找大领导聊。”

贾文对伊乔乔说。

“嗯。”伊乔乔应声,随夫人进了厨房。

贾文走到湖边时,正瞧见大领导收竿,一条约莫五六斤重的鱼被拎出水面。

“哟,大领导,今天收获不小啊。”

贾文走近,瞧见桶里已有七八条鱼,笑着招呼。

“来啦?”大领导没回头,依然含笑,“这身体好了,钓鱼顺当多了,心里也痛快——多亏了你。”

自从肺癌痊愈,大领导整个人如获新生,身心舒畅,事事顺意。

他心里对贾文满怀感激,早琢磨着该怎么谢他。

“是您自己有福气。”

贾文笑着应道。

见大领导精神矍铄,他也欣慰。大领导不光是长辈,更是国家功臣,理应有安康的晚年。

“来,陪我钓会儿,一个人闷了一上午了。”

大领导递了根鱼竿给贾文,示意他坐旁边。

贾文接过竿,挨着大领导坐下,两人并肩垂钓。

“小文啊,你治好了我的病,我一直想该怎么谢你。”

“今早忽然想起,我手头有块闲地,打算送给你,你看怎样?”

那块地是国家前些年奖励给大领导的,他一直没动用,如今想转赠贾文。

地不算小,原本用处不大,可眼下正值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如春笋冒头,多少人曾打这块地的主意——有地就能建厂,或做别的营生,哪怕租出去也收益可观。

“地?多大?”贾文一怔。

要是面积够大、位置合适,倒真能派上大用场。他早就盘算着办个工厂。

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不抓紧做点事,总觉得辜负了时机。

“大概几十亩吧,年头久了,具体记不清,就在四九城边上。你要有用,我就送给你,算是报答你救我这老头子的恩情。”

大领导想了想,也没记起确切亩数,索性不再琢磨,转头对贾文说道。

贾文心头一动——几十亩地,足够开一家电视机厂了。

没错,他早想好了,若办厂,就办电视机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电视机逐渐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如同过去的自行车一般普及。拥有一台电视机对每个家庭来说已不再是梦想。

因此,开办电视机厂无疑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利润可观。

贾文思量片刻后,向大领导表示:“好的,老爷子,我决定接受这块地。”

大领导见贾文同意,便安排道:“那行,中午饭后我派人带你去看地,顺便办理过户手续。”

他又接着询问:“小文,你收下这块地,是打算建厂吧?有没有想好要办什么厂?说来听听。”

大领导推测,由于那块地位于四九城边缘,位置相对偏远,贾文很可能用来建厂。

贾文坦诚回答:“老爷子,我计划开办一家电视机厂。您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未来必定畅销,赚钱不是问题。”

大领导听后表示:“开办电视机厂?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你也清楚,目前国产电视机销路不佳。即使电视机将来普及,国产货也难以与进口产品竞争。”

他进一步指出,国产电视机技术落后,关键零部件多依赖进口,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进口电视机。老百姓自然会选择质量更优的产品。

贾文点头认同,承认国货当前确实难以与进口货抗衡,普通电视机厂难以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贾文并非普通人。他拥有系统提供的人才支持,技术问题完全可以交给他们解决,无需担心。系统人才的实力足以生产出超越进口产品的电视机,甚至能够制造出二十一世纪的液晶大彩电。尽管受限于零部件技术,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但这并非难事。

贾文未多做解释,而是神秘地笑了笑,对大领导说:“这一点我有自己的办法,您不必担心。只需拭目以待,或许我还能将外国货挤出国内市场。”

这并非夸大其词,凭借系统人才的助力,贾文对此充满信心。

“哦?你倒是信心十足?”

贾文的话让大领导很是意外,一时摸不清他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把进口电视机挤出国内市场——这话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可绝不简单。

毕竟,就算不愿承认,国内电视机的技术确实还落后国外不少,差距摆在那里。

大领导心里觉得不太可能。

但说这话的毕竟是贾文。这小子身上出过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大领导内心还是愿意信他几分的。

“那好,老头子我就等着看你表现咯。”大领导随即笑了起来。

要是贾文真能做到,把外国货赶出国内市场,对国家也是件大好事。

至少,这相当于把钱留在了自家门口。

“您放心,我什么时候让您失望过。”贾文也笑着回应。

之后两人就坐在湖边钓起了鱼,偶尔聊上几句。

话题大多围着贾文转:比如和伊乔乔结婚这么久,怎么还没孩子?长寿堂经营得如何?

没过多久,吃饭时间到了。

“文文,刘爷爷,吃饭啦。”伊乔乔走过来喊他们。

“好,来了。”贾文和大领导放下鱼竿,起身往屋里走。

贾文本想扶一把大领导,但对方根本不用,如今身体硬朗得很,轻松就站了起来。

午饭时,伊乔乔的爷爷伊老也来了。三人都喝了点酒,还喝得不少。

席间,伊老也问起贾文和伊乔乔,怎么结婚这么久还没孩子。

老人年纪大了,早就盼着抱外重孙。

伊乔乔听了脸红,贾文倒是坦然,笑着说“正在努力”。

这话让伊乔乔耳根更红了,在桌下悄悄掐了贾文一把。

饭后,贾文和大领导的司机先送伊乔乔回家,随后司机带贾文去看大领导赠的那块地。

实地一看,贾文发现那块地确实宽敞,足够建一个规模不小的电视机厂。

接着两人就去相关部门办理产权交接手续。

有大领导提前打过招呼,手续办得出奇地快,原本可能要拖几天的事,当天就全部办妥了。

手续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建厂的事了。

这对贾文来说反而简单。

他直接召唤出各类专业人才,把建厂的所有事务全交给他们去处理。

其中涵盖了电视机的规划、管理与生产技术等环节。

这意味着他无需为这些事务烦心,全部交由专业人才处理,他只需等待工厂运营后收取利润。

在大方向上,他偶尔会进行一些指导。

……

与此同时,四九城机场。

娄晓娥和母亲娄谭氏走出航站楼,重新踏上这片广阔天地。

“这么多年过去,终于又回来了,四九城的空气真是清新啊。”

娄谭氏张开双臂,眺望远方,满怀感慨地说道。

当年,她们全家匆忙逃往香江,在那里一住就是这么多年。

如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她们终于能够重返故土。

“是啊,这里的空气比香江好多了,真是久违的感觉。妈,您知道这些年我有多盼望回来吗?”

一旁的娄晓娥也张开双臂,深深呼吸着四九城的空气,陶醉地说道。

时隔多年归来,当年那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如今已成为人母,经历了婚姻与人生的变迁,不禁令人感叹时光飞逝。

是的,这些年间,娄晓娥结了婚,丈夫是香江人,两人育有一个孩子。

可惜近年来感情破裂,最终离婚收场,娄晓娥再度恢复了单身。

两人的感慨没有持续太久。

很快,一辆汽车驶来,停在她们面前。

在返回四九城之前,她们已做足准备,司机和香江公司的下属先行抵达,安排好了一切。

这样她们就不必为初来的落脚处担忧。

嗡嗡——

随着汽车启动,窗外的景色不断后退。娄晓娥和娄谭氏不约而同地摇下车窗,凝望着外面的风景。

时隔多年重返故地,心中百感交集。

“妈,您说我们这次回来开办电视机厂,能成功吗?”

看够了沿途景色,娄晓娥转向母亲问道。

是的,娄晓娥和娄谭氏此次归来,正是为了在此投资兴业。

她们在香江生活多年,眼光敏锐,深知国内改革开放蕴含着巨大机遇。

必须把握这个机会,将事业做大做强,否则将来必定追悔莫及。

于是,两人在香江商议后,决定创办一家电视机厂。

她们预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电视机如当年的自行车一样普及到千家万户将是必然趋势。

因此,开办电视机厂,前景必然可观。

“放心,没问题。电视机这块的技术人员,我们在那边已经基本联系好了,接下来要就是在这边选好厂址,开始生产。”

“四九城和香江不同,这边改革开放才起步,环境简单,只要顺利投产,肯定能赚钱。”

娄谭氏语气肯定地说道。

娄谭氏对在国内开办电视机厂充满信心。

她们带来的技术人员都是顶尖水平,不输国外。竞争力方面,自然胜过国内产品;与进口货相比,虽略逊一筹,但有价格优势——毕竟工厂设在国内,省去了进口环节。

“说的也是,是我太谨慎了。”娄晓娥点头认同。

凭借她们多年的经商经验,在国内办厂优势明显。如今国内形势大好,只要肯做,不愁赚不到钱。

接下来的日子里,娄晓娥与娄谭氏联络各方旧识,迅速将电视机厂建立起来。

时间飞逝,两个多月过去,转眼进入六月。

贾文的电视机厂终于建成并正式投产。

品牌名为“文乔”,取自贾文与伊乔乔两人名字中各一字。

首批产量不多,仅百来台,投放至四九城各商场试水市场。产品尺寸多样,有小八寸、十二寸、十四寸,还有二十一寸彩电。其中小八寸和十二寸居多,更适合普通百姓的购买力。

贾文厂里的技术人员顶尖,所产电视机质量过硬,不仅不逊于霓虹进口产品,甚至更胜一筹。

不过,因为是新品牌,初期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电视机的好坏,单从外观难以判断。

但这难不倒贾文。

除了技术团队,他还配备了营销人才。一番推广之后,文乔牌电视机迅速被市场接受。

第一批售出后,迅速赢得用户好评:不仅质量可靠,画面清晰度甚至超过霓虹进口电视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