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 第64章 拓跋焘亲整盖吴;入寺庙被触龙颜

公元446年春正月,拓跋焘正在和盖吴纠缠,焦头烂额,刘义隆还在火上浇油,不停攻打宋魏交界,尤其是河南山东一带,也就是兖州等地,直把拓跋焘气得暴跳如雷,花木兰就在这个位置,他岂能不担心呢?

于是着安南府写一封信骂过去!

安南府找来文秘,大家一碰头,很快将信送了过去。

刘宋南兖州负责人展开信件,我勒个去,这顿好骂,说刘义隆臭不要脸,所设的侨州大多乱用北魏各州的名称;这话啥意思?就是说地方在北魏手里,刘宋却让自己的刺史兼任一个北魏的州属,其实这也正常,北魏也这么干,贴标切嘛。

又威胁他们,会去太湖狩猎游玩。

刘宋兖州府看了信,也不是吃素的,尤其语言这块更丰富一些,你胡人说汉语刚几天?跟我骂,我骂不死你!于是铿锵有力的回了一封信!

“别乌鸦站在猪身上了,你们设立的徐州和扬州刺史,难道这些地方在你们手里吗?知道你们仰慕上国太湖之美,想来参观游玩,那是好事情,好好学习一下风土教化,回去改一改你们那野蛮不化的胡人习气!

你们放心,来时我们会设置府邸,专门接待你们,当年呼韩邪单于到汉朝拜时,仪式犹在,我们还准备了生肉粗米,等着你们这些野人来吃,放心储量丰富,保证你们吃得沟满壕平!”

拓跋焘看了回信,又给气个倒仰,骂架居然骂不过,这太憋屈了!

众臣都劝,他才算稳当下来,但是事情必须解决,盖吴必灭,于是拓跋焘御驾亲征,兵至东雍州。

拓跋焘问计崔浩,怎么个打法?

崔浩道:”兵贵神速,薛永宗肯定没料到您会亲自前来,之前侥幸胜了几场,军纪必松驰少防。这几天北风迅疾,正可助我,陛下,宜一鼓作气,打突击战!”

拓跋焘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于是长矛一挥,指向薛永宗!

薛永宗毕竟是草台板子,哪能抵得过拓跋焘的精锐铁骑,基本就是单方面碾压,毫无还手之力,战败逃走,结果慌不择路,一家人皆投汾水而死。

随后拓跋焘南返到南汾,也就是山西西南部,渡过黄河,到了洛水桥,探马回报,盖吴在长安以北。

这时拓跋焘与谋臣崔浩出了分歧,拓跋焘认为,渭水以北,缺乏粮草,打算渡到渭河的南部,沿着渭河向西挺进。

崔浩则认为不然,所谓打蛇斩蛇头,擒贼先擒王,头被击坏,尾巴就死了,盖吴的营地就在六十里之外,派轻骑突击,一天便杀到跟前,盖吴措手不及,必败!以后便可南下长安,那里什么都有。

如果转到渭河之南,盖吴得道喘息之机必跑,而且还跑得很从容,逃入北地山,可如何是好?

拓跋焘是个勇猛又稳健的人,不爱冒险,考虑士兵战马奔袭一天,再去作战,恐有不测,没听崔浩的,转到了渭水之南,补充粮草。

结果等他抵达戏水,也就是今陕西临潼东北时,盖吴得到消息,果如崔浩所料,全军散入北地山,踪影皆无,这把拓跋焘后悔的,悔不听司徒之言,白来了!

二月份,拓跋焘抵达长安,一路上没干别的,就是捉拿盖吴同党,杀无赦。

入了长安,进入一座佛教寺院暂时休息,和尚们也是讨好的心态,拿来美酒款待拓跋焘的侍从将官们。

这些侍从将官跟随拓跋焘多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居然发现和尚居住的房里有许多兵器,赶紧密报拓跋焘。

拓跋焘本来对和尚也没什么好印象,脑海里还存留着老婆沮渠氏做法的荒唐画面,听后心里一惊,随后勃然大怒,说:“和尚怎么可能有武器,这里又不是少林寺!必然是与盖吴相通,想趁机谋刺朕!”不由分说把所有和尚全部斩杀!

其实生逢乱世,和尚有武器自保也是有可能的,反正拓跋焘就是没问青红皂白,全给杀了。

又命令查封寺院的财产,这下可坏了醋,发现了大量酿酒工具不说,还有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原来是让盖吴闹的,州郡牧守和长安富户,怕遭劫掠,所以提前把这些东西藏在了这里,总觉得寺庙应该安全一些。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居然还有密室,原来是用来藏匿妇女的!拓跋焘当时就上头了,这是花和尚吗?躲进寺庙一不当兵,二不种地,吃百姓的,喝百姓的,还聚众搞这个!他可能还是在想自己那个酷爱法术的老婆,于是更加怒不可遏。

崔浩喜欢道教,极其反对佛教,借着这个机会,劝说拓跋焘杀尽世上的和尚,毁掉佛经佛像。

拓跋焘与他不谋而合,接受了这个建议。

通令全国,按长安的做法,诛杀和尚。

诏书上说:“佛教教义夸张荒诞又假又邪,根本不符合人情常理, 国家兴亡,百废待兴,需要百姓不停努力,岂能受此教迷惑!

因为佛教,政治教化推行受阻,礼义遭到破坏,按照佛教的做法,普天之下,都得变成荒丘废墟。

我奉上天旨令,去伪存真,恢复伏羲、神农时的大义教化,为求太平安定,故将佛教连根拔起,全部荡除。”

北魏轰轰烈烈的灭佛开始了,泥像、铜像、佛像和佛经等等的东西都被砸毁焚烧,凡是和尚,无论年纪大小一律活埋。- 没收寺院财产,充公土地,释放依附寺院的奴婢和各种杂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打盖吴吗?怎么灭起佛来了?还闹得这么邪乎呢?

可能是寺院经济增长太快,和国家的集权统治发生了严重冲突,而且寺院占用了大量人口和土地,也与鲜卑贵族及儒家官僚集团在土地、人口、税收等方面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就是历史上三大灭佛行动之一,“太武帝灭佛”,功过咱也说不清楚,对错也理解不好,反正他就是这么干了!

喜欢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