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几次派使来魏,卑躬屈膝,少不得境内走动,也看到了北魏大肆集结兵马,猛将如云,北燕国势危急。
消息传回北燕,全国上下战战兢兢,笼罩在恐惧的氛围之中。
太常再次冒死出班,劝说北燕王冯弘,不要再磨叽了,赶紧把你儿子送出去吧,怎么不知道孰轻孰重呢?这就是奔着自己脑袋不要了!
冯弘固执己见,说:“你们别逼迫朕了,朕实在不忍心这样做。我是个父亲,连自己儿子都保不住,纵使保的性命,还有什么意思?”
然后叹气道:“他要来,就来吧,咱们去刘宋和高句丽借兵,不信打不过拓跋焘。”
太常也急了,道:“拉倒吧,北魏泱泱大国,发动全国兵马攻打,咱们一个小国,有什么道理打得过?弱国就要有弱国的生存之道,肯定不是陛下这么处理的。”
见冯弘面色阴暗,不为所动,又道:再说高句丽是什么东西?王室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纯纯的鼠窃狗偷之辈,向他们借兵,那不是引狼入室吗?”
好良言难救该死的鬼,冯弘还是冥顽不灵,秘密派出尚书阳伊,赶去了高句丽,高句丽被慕容氏压制了数百年,就是最弱的慕容熙也曾拎着开天大斧,狂追高句丽七百余里,大冬天曾经差一点破城而入,根本没把他们放在过眼里,打他们就是乐趣。
高句丽万没想到,还有这一天,兴高采烈的来了,冯弘派军迎接。
另一方面北燕也派使赶去刘宋,向刘义隆再次求救,只要刘义隆肯出手,发兵北伐,他就活了。
刘义隆接到求救信,叹了口气,他最近身体不适,卧病不起,也是一脑门子官司。
第一,没粮,为什么呢?扬州各郡突发水患。朝廷正忙着把徐州、豫州、南兖州的各地谷米运往扬州,赈济灾民。
为了节约粮食,刘义隆下令,暂时禁止酿酒!不喝酒死不了人,没粮吃可不行,可见粮荒到什么程度!
第二,没钱,第一次北伐把家底都打空了不说,成都又闹,杨难当火上浇油,那不都得花钱摆平啊!
可是江南人就是有个小情调,崇尚浮华,本来的佛像、宝塔、寺庙早已经数以千计,各地还在建设,争相比奢。
金银铜铁,木材竹料、绸缎布匹浪费严重。
刘义隆什么不明白,这样奢靡浪费对神祗有什么敬意可言?无非增加百姓伤害罢了!于是下了禁止令,流弊遂停。
他实在是有心无力,将求救信扔到一边,又喝药去了。
可惜病情毫无减轻,突然夜间惊魂坐起,想起了永公檀道济,自己一旦病死了,这家伙反了怎么办?自己的小太子也不过十来岁,怎么对付他!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时他的弟弟刘义康进宫侍奉汤药,也一顿添油加醋。
刘义隆再也挺不住了,想到父亲去世后,兄弟们的艰难处境,也想到了两位哥哥的惨死,说起来这事檀道济也有份儿,只是自己权衡利弊,当时没有追究罢了!
现在要还是不追究,只怕自己眼一闭,那就是人家追究自己的孩子了?
于是下诏招檀道济进京!羁留了檀道济一个月,刘义隆病情时轻时重,一会儿好了想放,一会重了,要杀!
如此往来折腾,最后还是下令把檀道济给杀了!并将檀道济悉心培养的十几名得力干将给一窝端了!
檀道济临死时,刘义康去监斩,檀道济看着他冷笑道:“看看你干的好事?”
刘义康却狡诈道:“跟我有什么关系?是圣上要杀你!”
檀道济到了这时,早已心灰意冷道:“请转告陛下一句话,他这是在自毁长城!”
然后,目光如炬,安然就死!
檀道济一死,刘义隆莫名其妙的病好了,想起檀道济他是后悔不迭!早知道自己病能好,我杀他干什么?
又听了檀道济的遗言,更是惴惴不安,忙下令赦免了他的孙子,恩养起来。这事赖谁?思来想去,就赖刘义康!他把这笔糊涂账给刘义康记在了脑门子上!
刘宋来不了了,公元436年,燕王冯弘终于服了,遣使入魏,说立马送太子来服侍拓跋焘,拓跋焘冷笑一声,道:“不用了,你们父子抓紧时间,再热乎几天吧。”
然后颁下将令即刻伐燕!这时突然传来消息刘宋檀道济死了!
“谁死了?”拓跋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确信是檀道济,拓跋焘笑了,我踏马的都想打刘宋了!
话虽然这样说,还得照原计划进行。发兵同时,遣使东方高句丽等诸国,告诉他们,都不许插手,否则,灭之!
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为主将,伐寇将军李青,震荒将军花木兰为左使,领精骑一万为前锋,东伐北燕。
平州刺史拓跋婴同时接到皇令,率辽西诸军会师。
拓跋焘绝对是个军事奇才,指挥大兵团作战,手到擒来。
夏四月,前锋战报发回,白狼城一举攻克,大兵直抵龙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