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 第230章 南朝荒唐孙继大统,北朝拓拔宏巧迁都

南朝夺嫡凶险异常,最后皇孙萧昭业胜出,这里面主要依靠一个关键人物,便是萧鸾,硬闯云龙门,守在那里的卫士,本来是萧子良的人,可是根本挡不住。

然后他直入金銮殿,拥戴皇太孙萧昭业登基即位,命令左右侍从把萧子良搀扶出去,撇在了一边!

萧鸾是谁,怎么这么猛呢?

原来也不猛,又怂又顺,像只小绵羊,他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侄子,十岁父母双亡,跟着叔叔混日子,萧道成对他视如己出。

他也成了萧道成的随身挂件,牵马递刀,柔弱异常。

没人知道,他暗下功夫,早已是文武双全,而且嗜书如命,尤其善于谋划和蛰伏。

齐武帝萧赜在世时,他还是一派恭顺谨慎之相,升任侍中,领骁骑将军,要不怎么能带人冲进金銮殿呢。

萧鸾突然像变了一个人,镇静指挥,安排警卫戒备,声音洪亮如钟,殿内所有的官员侍从,在手足无措中,只好听他的命令。

萧昭业继位,宣读武帝遗诏说:“皇太孙品德高贵,聪慧过人,国家交给他,朕就有所寄托了。

萧子良要尽心辅佐皇太孙,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和萧鸾商量裁决,一起提出意见。

尚书省的事务,交给右仆射王晏、吏部尚书徐孝嗣处理。

军事方面,全权委托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等人。”

说回这个萧昭业,王朝末期的君主,一想就知道,不是特怂,就是特坏,这个就不是啥好东西。

干了几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早存了当皇帝的心,那祖父和父亲就得死,于是他安排巫师就整这事,成天诅咒父亲和祖父,后来老爸果真一命呜呼了!

他大喜过望,让巫师再加把力气,还真是天随人愿,没多久祖父也病重不起了。

把他乐完了,给自己的正妻写了封信,中间一个大喜字,旁边又整了十六个小的!

等到爷爷咽气,他又看中了宫里的女人,反正弄得乌烟瘴气!

那萧鸾为什么会助他登基呢?

他有他的打算,扶上来一个英明神武的,他不就白白蛰伏隐忍这么多年了吗?各怀鬼胎罢了!

还是那句话,南方有好臣就是心眼子不正,北方没能臣,但是忠诚度相对较高,俗话说,一切决定于人品。

无论如何,南朝还算平稳过渡,暂时看,没什么风波,但是有一条血腥的引线,已经埋伏在那里了,只差萧鸾一支香,点燃罢了!

此时北魏孝文帝已经渡过黄河,抵达洛阳;他特意停军休整,大体看了一下城内建筑,李冲虽然已经修缮了一些房舍,驻军和大臣们住,简单应付,还得过去,但是肯定得加细,这就是下一步了。

之后他前往以前的太学观看《石经》,东汉《熹平石经》和曹魏《正始石经》虽在此之前已因战乱遭到破坏,但并未完全损毁,仍有残石留在太学旧址。

《熹平石经》由东汉蔡邕等孙刻,共46座石碑,内容为《周易》《尚书》等七部儒家经典,是中国最早的官方石刻教科书。

《正始石经》,当然由曹魏所刻,因碑文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书写,又称“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等内容。

拓拔宏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他心里大魏太学的选址已经完成了,就是这里!

适逢天降大雨,连日不绝,道路泥泞不堪,这一路军队冒雨前进,有些兵士已经出现了不适症状。

公元493年九月二十八日,拓拔宏诏令各路大军,按照既定方案,结束休整,继续向南挺进。

到了二十九日,孝文帝一大早便披挂整齐,翻身上马,手持马鞭,率先出发。

文武官员实在是走不动了,你想想九月份啊,又阴又冷,大雨瓢泼,路途不平,对于这些朝廷大员来说,可遭死罪了,个个狼狈不堪,于是集体拦住马头,不断叩拜。

“陛下开恩,您就饶了我们吧,我们实在走不动了!”求告声连绵不绝。

孝文帝看着这些养尊处优的老臣,脸色铁青道:“作战计划已定,都已经下发给你们了,各路大军只能各就各位,继续前进,你们拦住我的马头,意欲何为?”

尚书李冲一看,到时候了,于是一马当先冲了出来,跪在拓拔宏面前道:“臣等不是不愿意听从陛下的决定,可是现在大家真的走不动了,是不是啊?”说罢回头问道。

大家众口一词,一哄声道:“李尚书说的对啊!”

孝文帝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群臣,可能觉得火候还不到,突然勃然大怒,说:“我现在要去灭南齐,统一天下,你们这些文弱书生,竟然敢拖我的后腿?不行,走不动,也得走,不要再多说了!”

说罢,又纵马要走。

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也熬不住了,一齐上前,好言劝谏,直到流泪不止。

孝文帝叹了口气,道:“你看你们哭什么?”

他拍了拍马鬃,眼望群臣道:“那你们说怎么办?这一次,我们大张旗鼓,全军出动,没有什么成果,就班师回朝,后人不得笑话死我们啊?我这个陛下颜面何存?”

众人都说,“陛下说怎么办才能挽回颜面?臣等一定支持,只要别往南走就行。”

“既然是这样,朕提出一个方案,祖先世世代代居住在幽朔之地,经略天下属实不太方便,一直想南迁中原。

如今这次南征,让你们搅和黄了,那就迁个都吧,我也好向祖先和后人交代。

这样吧,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左边,同意南征的站在右边!我看看结果再定!”

任城王拓跋澄,第一个站到了左边,喊道:“我支持陛下迁都,你们往南走吧,我可不去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南安王拓跋桢也赶紧靠近孝文帝,抬着满是泥水的脸笑道:“干大事不拘小节!陛下你就下诏吧,不用问他们的意见,我站左边了!”

终于,大部分文臣武将,都明白啦,想要陛下如果放弃南征计划,就得同意迁都!

好一些鲜卑贵族,根本不愿意向南迁移,平城多好啊,四季分明,气候清爽。

更重要的是,还有大房子,可都是黄金地段!更别说无数的田园,牛羊,和土地了,这要迁都了,都不值钱了!那不是要了血命了吗?

刚要往右迈脚,拓拔澄“嗷唠”一嗓子,斥责道:“咋的?你们想继续南征啊??会打仗吗?别让人家把脑袋拧了去!”

众人立马收住脚,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南征?可拉倒吧,又冷又湿,还拉肚子,前几天窜一马车,再死路上,可不是闹的,于是磨磨蹭蹭,终于还是站到了左边。

还有一批汉族官员,本来祖籍就是中原人士,乐得回归故里,可真是欢欣鼓舞,都忽悠说:“将京都迁到洛阳,陛下真是圣明,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咱老百姓的幸运!”

于是文武百官暂时达成一致,都高呼万岁。

北魏的迁都大计,就这样戏剧性的确定了下来。

不服拓拔宏不行,心眼子是真多,这一招声东击西居然让他做成了!

要不然,迁都这种大事,冯太后都没敢试吧,光讨论就不知道得多少人站出来反对,铁定泡汤!

这次迁都,绝对是史诗级的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大搬家。

洛阳是哪里啊?

那可是东汉、西晋的都城啊!

成天讨论正统性,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的吗?

迁都洛阳,使北魏一举成为中原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者,最大限度的获得了汉族士民的政治认同,打破了鲜卑贵族的壁垒,彻底完成了胡汉融合,为后续隋唐在此基础上统一天下,奠定民心和政治基础。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挺难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