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南齐又出了什么大事,天大的事情!
齐高帝萧道成,正要外出巡视,宫人给他换衣服时,发现了一块华美的玉导佩饰,他拽过来砸了个稀碎,道:“有衣服穿就行了,非得弄这些无用之物加以点缀,搞得竟先攀比,劳民伤财!细看看宫里还有没有这些东西,全扔了!”
宫人奴婢赶紧领旨去办。
咱也不知道都扔哪里了?
萧道成便服出宫,刚到宫门口,直觉微风不燥,徐徐拂面,还挺舒服,同时也吹来了一曲童谣,隐约听上去为:“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
原来自从东晋以来,建康外城只设竹篱,作为障碍,并开了六道门。
“儿歌何意?”萧道成召来随行中的老者问道。
老者道:“竹篱既尖且利,又四处漏风,怎么能安稳呢?”
萧道成恍然大悟,立刻下令,拆掉篱笆,改立都墙。
回宫以后,夜梦白虎,闯入大殿,越走越近,冲他咆哮不止,他突然大叫一声,从梦中醒来,朦胧中只见窗前帘幕飞扬,人影晃动,禁不住出了一身冷汗,从此渐感不适,一病不起。
公元482年春三月,南朝诸位皇子日夜守卫,煎汤送药,萧道成病体沉重,渐渐呈现不治之像,其侄子萧鸾本为侍中,更是衣不解带,寸步不离。
萧鸾幼年丧父,被齐高帝收养,对他的疼爱有加,其程度甚至超过了亲生诸子,也难免他如此悲痛担心。
萧道成自知大限将至,命不久矣,禁不住叹息不已,你可以和所有的困难斗,就是斗不过天!
遂下诏任司徒褚渊,左仆射王俭等人为顾命大臣,同年四月,于临光殿去世,享年五十六岁,庙号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萧道成接受禅位以来,将刘宋皇族无论长幼,尽数杀死!主要是想根除前朝皇族的影响力。
同时还辞去了一百多名朝廷中枢大员,另行选拔新人添补,树立南齐的朝廷权威。
可以这么说,他把一朝天子一朝臣做到了淋漓尽致。
后世对萧道成的评价还是挺高的,他出身寒门,却能够凭借个人的英明果断和对历史机遇的精准把握,成就一番帝业,而且文韬武略,文学书法,无所不通,就凭这一点,鼓励了多少人!
多少人在黑暗里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逆天改命!”
行吧,改吧。
握大权后,他没有得意忘形,从不主动大兴兵戈,而是用节俭朴素,缓解民间疾苦来兼济天下。
这是一位很有胸怀的创业之君,可惜寿命太短,很多雄才大略还没来得及实施推行就一命归西了,你就说这事大不大?
太子萧赜即位,改年号为永明。
萧赜继承了父皇的治国思路,在位期间,抚恤受灾百姓,安抚境内兵患,多次实行大赦,规定了官员轮换制度,避免一家独大,同时简化了丧葬祭祀礼仪,减轻民众负担。
萧赜统治期间,境内安定,没有太大的内战爆发,被称为“永明之治”。
这在南朝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至少人家南齐换帝没乱成一窝粥!
外交上,别的周边小国都好说,北魏怎么办?
他把眼光又放在了刘缵身上,你还得去啊!
刘缵真是哭笑不得,我这个男宠还当起来没完了!不过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抵触了。
去就去吧,轻车熟路。
第一次出使他谁也不服,倔毛驴一样,这次不同了。
他往里期间,行山渡水,见多了俩国交兵,生灵涂炭的惨状,随着年龄的增加,内心沉稳下来,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力求俩国互通有无,边境罢兵。
刘缵再次出使入朝时,十六岁的拓拔宏看着他不住点头微笑,表现得还挺亲近。
皇祖母的老情人可来了,王睿去世以后,冯太后伤心不已,憔悴了许多,正是无法排解之时,再看刘缵风质英重,毅然秀立,肯定能让皇祖母忘却烦恼,喜笑颜开。
要说拓拔宏这一点儿,就比他父皇拓拔弘强得多,不较真,不就那点事儿吗?能咋的!
冯太后随即诏刘缵进宫,俩人相对无言,许久都笑了。
“这回又是什么计啊?”冯太后斜着眼睛调侃道。
刘缵低头弹了弹衣服,苦笑道:“苦肉计!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俩人研究了一下午的南北交流事项,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次刘缵相当坦诚,他也从另一方面了解到了冯太后的睿智和敏锐,研究研究俩人就研究到床上去了……
南北至此罢兵,五年内再无大的战事发生。
拓拔宏在这一年,也晋升一级,迎来了自己的长子拓拔恂,小家伙和拓拔家的儿郎的历来的秀美风格不同,长的肥头大耳,特别讨人喜欢。
而他的生母只是一个婢女,也是拓拔宏的第一个女人,名林氏。
但凡入宫为奴,大多有一段凄惨的家事,林氏也不例外,她出身低微,但是容色美丽,又比拓拔宏年长几岁,懂情趣,会疼人,没多久就将拓拔宏拿下,而且对她相当依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