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7年春,天下大势,在默默无言中,风过云走,潜移默化。
南朝越来越稳定,刘义隆在积聚力量。北朝拓跋焘也在各方面努力,大家的理想都是一样的。
另外一个没落下去的胡夏赫连政权,却不甘寂寞,赫连昌被拓跋焘这段薅羊毛,憋气带窝火,缓过这口气来以后,整军二万,准备再次收复长安。
拓跋焘听到消息后,气不打一处来,你还敢打我?我不打你,你就烧高香吧!
随即下令,砍阴山之木,日夜打造攻城械具,同时大点兵,准备再次与胡夏对决。
可汗大点兵可不是小事,按照军贴严格征兵,那时的北魏,实行世兵制,军队主要由鲜卑族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组成,士兵全家编入军籍,称为“军户”或“营户”,世代为兵,若有战事,必然被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没的商量。
这些士兵们从小接受军事训练,对战争技能相当不错。
可是,随着北魏统一北方,统治范围不停扩大,从漠北草原一直延伸到了中原地区。胡汉一家,不停融合,开始互相嫁娶通婚,本来的游牧生活,逐渐向农业经济靠拢。大量鲜卑人也拥有了土地,开始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
此时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日益繁荣。
鲜卑族逐渐学会了纺织、陶瓷、冶铁等手艺,商业活动也日益频繁。
靠近陕西这边有一户人家,父亲姓花,名花弧,世代为兵,常年征战,如今已经五十几岁了。
之前娶了一汉族女子吴氏为妻,生有一女两子,长女花木兰也不过十七岁,平时跟着母亲织布,拿到集市上换钱,因为有一半鲜卑血统,花木兰不像汉族女儿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性情豪放,也会和父亲及两个七八岁的小弟舞刀弄枪,花木兰骨骼清奇,聪颖异常,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天生丽质,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
十七岁也不小了,早有媒婆上门,十里八乡都来求娶,可是花木兰看父亲年老,还伤病累累,两个弟弟花木清,花木木还小,离了自己,家境会更加窘迫,一直不肯应酬。
也就是这个时候,偏偏接到了接到了可汗拓跋焘的征兵令,父亲一看,紧锁眉头,握紧了拳头,整夜不语。
花木兰见父亲将自己闷在屋里,看着军贴陷入沉思,知道出了问题,于是端了杯茶走了进来。
“阿爷,饮茶!”她一边说,一边把目光扫到了军贴之上。
父亲花弧的名字赫然在列。
老父亲赶紧将东西收好,接过女儿的茶,强颜欢笑,问道:“今天可去集市了吗?”
木兰点点头,道:“布匹都卖出去了,换了不少钱呢。”
花弧点点头,道:“我可能又要出去打仗了,你母亲体弱多病,两个弟弟还小,父亲走了以后,你就要受累了。”说完眼眶子酸酸的,他心里清楚,此次出征只怕有去无回,他打不动了。
木兰舔了舔嘴唇,乖巧的点点头,道:“阿爷放心!您什么时候出发?”
“三天后。”花弧叹了口气,满眼都是凄凉。
第二天,花木兰跟父亲打了招呼,说是要亲手为他打点行装,于是东南西北集市跑了遍,把骏马、鞍鞯、辔头、长鞭一一一买回了家。
花弧逐一看过,觉得有点花哨,尤其那匹桃花马,跟自己的年龄不怎么相配,可是女儿一番好意,还是连连点头夸赞,女儿如此懂事,自己该欣慰才是。
可是花弧内心酸楚,真的舍不得,毕竟女儿也没多大,十七岁而已,他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看着女儿盛装出嫁。
什么时候能不再打仗,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好吗?他内心崩溃至极。
三天期限已到,花弧晨起,与爱妻洒泪道别,两个儿子抱着他的大腿,哀哀哭泣,好不可怜。
“木兰呢?”花弧还想再嘱咐女儿几句,问道:“还没起床吗?”
吴氏摇摇头,道:“早起来了,刚才还看见她了呢。”
于是一家人,里外的找,就是没有人影,很快花弧发现,那匹桃花马也不见了!
一种不好的感觉隐隐袭上心头,回屋一找征兵令,也不见了!
军贴上留了一封信: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老父亲泪下如雨!可是也没有办法了。
花木兰离家,快马加鞭赶往军营,一身男装,飒爽英姿!
可是毕竟骨骼清秀,看着有点纤弱。
集训没几日,拓跋焘下令,选老弱病残三万,随他为前锋,先走!
花木兰被选中了!
却说拓跋焘疯了吗?
原来他的部署是这样的,
司空奚斤跟赫连定在长安对峙。
他打算再出奇兵,直取统万。
又遣执金吾桓贷于君子津造桥,以便快速通过黄河。
拓跋焘任命司徒长孙翰,率领三万骑兵跟随自己,为前锋。
常山王拓跋素等率步兵3万作后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