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的静谧被一缕淡金色的光芒打破。陈子睿盘坐蒲团,身前悬浮着一块巴掌大小、质地温润的寒水玉。他双目微阖,眉心却隐隐有神光凝聚,全部心神都沉浸在掌中那枚混沌石内,沟通着微尘界核心的界枢。
微尘界,界心空间。
碧潭如昔,草木葱茏。但此刻,陈子睿的神念化身并非流连于此,而是“站”在界心碑前。他尝试着引动界心碑的力量,那古朴的石碑表面,代表“炼器”基础的道痕纹路微微亮起。
一段段关于灵材辨识、基础熔炼、符文勾勒、能量疏导的零散信息流,如同涓涓细流,涌入陈子睿的意识。这些信息并非高深功法,更像是器道启蒙的常识碎片,如同蒙童识字,从最基础的一笔一划开始。
“火分九品…地火凡,天火灵,星辰炎为贵…”
“水玉髓心草,性温润,主蕴养调和,可平炉火之燥…”
“寒水玉,水行精粹凝结,导灵尤佳,可为阵基,亦可辅炼器胎,增其韧…”
信息庞杂而基础,如同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缝,让他窥见了器道殿堂那浩瀚无垠的一角。他对照着储物戒中收集的材料:阴寒水铁的冰冷刺骨,墨水沉金的沉重坚韧,寒水玉的温润导灵…这些原本只是“值钱矿石”的东西,在器道知识的映照下,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和用途。
“或许…可以先试试手?”一个念头在陈子睿心中萌生。微尘界资源丰富,但直接动用太过显眼。眼前这些在暗河和阶梯前收集的普通材料,正好作为初次尝试的“练手石”。
他神念回归本体,目光落在身前悬浮的寒水玉上。这块玉石品质中等,蕴含精纯水灵之气,导灵性佳,相对温和,不易反噬。
没有炼器炉,没有地火天炎。他只有自身真元,以及…微尘界那无处不在、精纯可控的天地灵气!
陈子睿深吸一口气,尝试调动混沌石中的界力。一股精纯温和的天地灵气被引动,穿透空间阻隔,如同无形的丝线,缭绕在他指尖。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缕灵气注入指尖,混合着自身新突破后凝练浑厚的真元。
嗤…
指尖亮起一点微弱的、带着淡蓝光泽的真元灵火。这火焰远不如真正的地火天炎炽烈,温度也低得多,更像是一团流动的、蕴含水灵气息的灵能。
他屏息凝神,以神念为引,控制着这团真元灵火,缓缓包裹住悬浮的寒水玉。
兹啦…
玉石表面瞬间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白气。陈子睿的心神高度集中,神念如同最精密的刻刀,感受着玉石内部灵气的流转和结构的变化。器道基础信息中关于“熔炼塑形”的要点在脑海中飞快闪过。
他尝试着用意念引导火焰,均匀地“舔舐”着玉石表面,同时小心翼翼地以神念之力,向内渗透,试图软化其内部结构,将其塑造成一枚简单的护身玉符雏形。
然而,器道之难,远超想象。
真元灵火的温度控制极其不易。稍一疏忽,火焰温度过高,玉石表面便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出现灼烧的焦痕;温度过低,玉石又纹丝不动,灵气滞涩。神念的渗透更是艰难,寒水玉内部的灵气结构并非均匀,阻力时大时小,如同在布满暗礁的河道中行船,稍有不慎,神念便会被滞涩或反弹,导致火焰失控。
汗水渐渐从陈子睿额角渗出。他全神贯注,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不断调整着真元输出、火焰温度、神念渗透的力度和角度。石室内安静得只剩下他粗重的呼吸声和玉石在灵火中发出的细微声响。
时间一点点过去。那团淡蓝灵火包裹下的寒水玉,形状在极其缓慢地改变着,从原本的不规则多面体,向着一个略显粗糙的椭圆形薄片靠拢。但表面坑洼不平,边缘也歪歪扭扭,更别提在上面勾勒符文了。
就在陈子睿感觉神念消耗巨大,即将支撑不住,准备放弃这第一次尝试时——
嗡!
怀中那本《道德经》再次传来熟悉的温润暖意。一股平和、包容、顺应自然的道韵流淌心间。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经文流淌,如同清泉涤荡躁意。陈子睿紧绷的心神瞬间舒缓了许多。他不再执着于一定要快速塑形成功,也不再强求神念必须如何精准控制。
他放慢了速度,降低了真元灵火的强度,任由那缕微弱的火焰如同温柔的溪流,缓缓浸润着寒水玉。神念也不再强行“雕刻”,而是如同清风拂过水面,去感知玉石内部灵气自然的流动脉络,尝试着去“引导”而非“塑造”。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放弃了强行控制,转而顺应玉石本身的灵气纹理和结构特性时,塑形的过程反而变得顺畅了一丝。火焰灼烧的焦痕减少,神念的消耗也大幅降低。虽然进展依旧缓慢,玉石薄片依旧粗糙,但那种生涩僵硬的对抗感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弱的、水到渠成的和谐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