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庄的书房里,核心层的人围在地图前,气氛比昨夜更沉——地上摊着那套清军白甲和牛角弓,甲片上的箭孔还残留着暗红的血迹,弓臂上的兽筋缠绕得紧实,无声地诉说着对手的强悍。宋阳指着地图上黑松岭至宋家庄的路线,语气斩钉截铁:“从今天起,放弃所有野外巡逻和拦截计划,咱们不跟清军打野战——那是自杀。”
王二柱攥着拳头,脸上带着不甘:“就这么缩在庄里?之前咱们还杀了一个……”“杀一个付出了两人受伤的代价,要是遇上的是十个、二十个清军骑兵呢?”宋阳打断他,目光扫过众人,“清军骑射精湛,机动性强,咱们的护庄队都是步兵,在野外根本跑不过他们,更别说对抗。唯一的活路,就是依托坞堡、陷阱和墙头工事,用远程杀伤耗他们,等他们登城时再用近战拼——这是咱们的优势,必须牢牢抓住。”
赵老蔫抽着旱烟,点了点头:“小哥说得对,坞堡的墙快垒好了,寨墙外还有壕沟和木刺,只要守好墙头,清军想进来不容易。”周虎也附和:“之前在山道上,要不是靠着山坡的地形,咱们根本伤不到清军,守在庄里有工事掩护,肯定比野外强。”
战术定下来,宋阳立刻部署具体措施。他先看向李铁锤:“李叔,从今天起,铁匠铺全力打造铁箭和短矛——箭簇要做得更尖,加一道血槽,能穿甲最好;短矛不用太长,三尺就行,专门给墙头的队员用,用来捅登城的清军。弩床再加固两架,弩箭要多造,至少备够两百支。”李铁锤接过宋阳递来的清军箭簇,比了比尺寸:“俺明白,铁料优先做箭簇和短矛,震天雷的铁壳先放缓,守城最缺的是能远程杀敌的家伙。”
接着转向吴硝石:“吴叔,火药和震天雷的生产不能停,但要调整——多做竹筒震天雷,轻便,墙头扔出去方便;铁壳的留着关键时刻用,比如清军搭云梯时,往云梯下面扔,炸他们的人。”吴硝石点头:“俺这就去安排,让学徒们加把劲,争取一天造十个竹筒震天雷。”
赵老蔫则被安排加固工事:“寨墙外的壕沟再挖深半尺,里面灌满水,水面下插铁尖木刺;墙头每隔两步堆一捆滚木,三步放一盆热油,油里掺些硫磺,扔下去能烧;坞堡的大门用厚木板加固,外面包一层铁皮,再用粗铁链拴住,就算清军撞门也没那么容易。”
部署完武器和工事,宋阳把重点放在了护庄队的训练调整上。庄中央的空地上,他让人搭了个和坞堡墙头同高的木台,模拟登城场景——王二柱带着队员站在木台上,手持三尺短矛,对着下面“攀爬”的稻草人捅刺,“刺的时候要快、要狠,瞄准胸口和咽喉,别给清军抓矛杆的机会!”他一边示范,一边喊着要领,短矛“噗”地刺穿稻草人的胸口,力道之大,让稻草人直接从木梯上摔了下去。
另一边,刀盾手们两两一组,一人持盾,一人握刀,练习格挡和反击——“清军登城时会用刀砍,盾要举稳,挡住后立刻用刀削他们的手!”周虎拿着一根木棍,扮演“登城敌军”,对着刀盾手的盾牌劈砍,盾手稳稳架住,旁边的刀手立刻挥刀,擦着盾牌边缘“削”过去,动作干脆利落。
受伤的两个队员也没闲着,他们肩膀和大腿的伤口刚包扎好,就拄着木棍站在一旁看,时不时给队友提建议:“清军射箭很准,在墙头要多躲在箭楼后面,别暴露太多!”“他们的马刀很长,近身时要贴得近点,让他们挥不开刀!”
训练间隙,宋阳让人把清军的白甲、牛角弓和那支带血的弩箭搬到晒谷场,召集了所有庄民。他举起那支穿透甲片的弩箭,对着众人高声道:“大家都看看,这是咱们护庄队射穿的清军甲胄!之前三个清军侦骑,咱们付出了两人受伤的代价,但杀了一个,伤了一个,把他们打跑了——清军不是铁打的,他们也会流血,也会被杀死!”
庄民们围在白甲旁,看着甲片上的箭孔和血迹,之前的凝重渐渐被惊讶取代。一个老人伸手摸了摸白甲,喃喃道:“这甲看着挺硬,没想到也能被射穿……”“是啊,之前以为清军刀枪不入,原来也能杀!”人群里的议论声渐渐热烈起来,之前的恐惧,多了几分底气。
宋阳继续道:“咱们有坞堡,有震天雷,有这么多兄弟一起守——清军想攻进来,得踩着他们的尸体!只要咱们守住墙头,用弩箭射,用滚木砸,用震天雷炸,就一定能挡住他们!”他指着正在训练的护庄队员:“他们现在练的,就是怎么在墙头杀清军,怎么保护咱们的家!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清军就打不进来!”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之前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刘二举着手里的短刀,高声喊道:“对!杀东虏!守家园!”“杀东虏!守家园!”的口号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响亮、更坚定。连孩子们也跟着喊,声音虽稚嫩,却充满了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