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谍报代号我是烛影 > 第72章 情报网络

谍报代号我是烛影 第72章 情报网络

作者:就爱吃奶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09:23:19

陈氏集团的会议室里,挂起了一幅巨大的上海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颜色的图钉和线条,外人看了只会以为是商业网点分布图。只有陈默自己知道,这是一张情报网络图。

“码头这边已经安排好了。”说话的是阿强,他现在是码头装卸队的队长。这个曾经在街头流浪的小伙子,如今是陈默最信任的情报员之一。

陈默点点头,在地图上浦东码头的位置插上一个蓝色图钉:“以后所有从那个化工厂出来的货物,都要重点留意。”

“明白。”阿强压低声音,“我已经在装卸队里发展了三个可靠的人。他们主要负责化工厂的货物,每次都会记下箱子的数量和重量。”

这是陈默布下的第一颗棋子。通过码头工人,他可以掌握化工厂的物资进出情况。这些看似普通的数据,经过分析后往往能得出重要情报。

第二天,陈默来到汇丰银行。他现在是这家银行的大客户,行长亲自接待。

“陈先生,您要求的特别保险库已经准备好了。”行长带着他走进地下室一个隐蔽的房间。

这个保险库表面上是存放商业文件的地方,实际上却是情报中转站。陈默设计了一套特殊的档案分类系统,不同的颜色和编号代表不同的情报类型和紧急程度。

“最近日资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我要每周一份报告。”陈默对行长说。

“这个...”行长有些为难,“客户的资金信息是保密的。”

陈默笑了笑,递过去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巨额支票,还有特高课出具的“特别调查许可”。

行长立刻改口:“既然是皇军的要求,我们一定配合。”

就这样,银行成了陈默的第二只眼睛。通过监控资金流向,他可以提前察觉日军的军事行动——大规模调兵前,军费调度总会先在银行系统里留下痕迹。

从银行出来,陈默直接去了《沪上新闻》报社。这是他最近收购的一家小报社,名义上是为了掌握舆论工具,实则是为了建立情报传递的合法渠道。

报社主编老周是个进步文人,戴着厚厚的眼镜,看起来像个老学究。但陈默知道,这个人曾经在根据地做过宣传工作,是组织安排来协助他的。

“老板,这是下周要刊登的稿件。”老周递过来一叠稿纸。

陈默快速浏览着。这些稿件表面上是商业新闻和社会报道,但实际上暗藏着组织需要的各种信息。比如某篇关于粮食价格的报道,里面就隐藏着日军粮草储备的情报。

“这篇关于浦东开发的稿子,再润色一下。”陈默指着其中一篇文章,“重点写写化工厂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老周会意地点点头。这篇文章将成为试探化工厂的敲门砖。

三天后,这篇报道果然引起了化工厂的注意。那个德国工程师舒尔茨亲自打电话到报社,要求更正报道中的“不实之处”。

“这是一个机会。”陈默对老周说,“安排记者去采访,就说是为了做更深入的报道。”

老周有些担心:“他们会接受采访吗?”

“试试看。”陈默说,“就以‘促进中日德经济合作’的名义。”

出乎意料的是,化工厂居然同意了采访请求,但要求记者必须由陈默陪同。这明显是个试探。

采访当天,陈默特意穿得很正式,还带上了特高课的证件。舒尔茨亲自在化工厂门口迎接,这个德国老头比想象中要和蔼。

“陈先生,久仰大名。”舒尔茨用生硬的中文说,“您在商业上的成就令人钦佩。”

“博士过奖了。”陈默笑着回应,“我对德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很感兴趣。”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记者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提问,舒尔茨回答得滴水不漏。但在参观实验室时,陈默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穿着严密的防护服,而且实验室的通风系统特别复杂。

这不像普通的化工厂。

趁舒尔茨去接电话的间隙,陈默假装系鞋带,快速在实验室门口放了一个小装置——这是组织特制的空气采样器,可以收集空气中的微量颗粒。

“陈先生对实验室很感兴趣?”舒尔茨突然出现在他身后。

陈默镇定自若地站起身:“只是好奇。我大学时也学过一些化学,但远远比不上博士的专业。”

舒尔茨笑了笑,但眼神锐利:“化学是一门危险的学科,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这话里的警告意味很明显。陈默知道,这个德国老头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采访结束后,陈默立即通知阿强:“最近化工厂的货物要特别小心,不要直接接触,更不要打开。”

与此同时,银行那边也传来了重要情报:有一笔巨款从日本本土汇出,收款方是舒尔茨在瑞士的账户。金额之大,远远超出一个普通化工专家的正常收入。

“这笔钱的汇款方是日本陆军省。”行长悄悄告诉陈默,“而且是通过特别渠道汇出的,没有走正常的银行系统。”

陈默心里一沉。陆军省直接汇款,说明这个化工厂的项目级别很高,很可能直接关系到日军的战略计划。

更让他担心的是,报社的老周报告,最近有几个可疑的人在报社附近转悠,像是在监视什么。

“要不要暂停一段时间?”老周问。

“不,正常运作。”陈默说,“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

但他暗中加强了安全措施。码头的工人轮班制度调整了,银行的报告改用了更隐蔽的传递方式,报社的敏感稿件也都暂时压了下来。

这天晚上,陈默独自在办公室分析最近收集到的情报。化工厂的物资清单显示,他们最近进口了大量玻璃器皿和实验动物;银行的资金流向表明,日军正在为某个大型项目调集资源;而码头的工人说,化工厂的守卫最近增加了一倍。

所有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樱花计划”即将进入关键阶段。

突然,电话响了。是南造云子打来的。

“陈先生,明天有个重要会议,课长希望您参加。”她的语气很正式,“是关于浦东开发计划的。”

陈默心里一动:“具体是什么内容?”

“到时候您就知道了。”南造云子顿了顿,又补充道,“舒尔茨博士也会出席。”

挂掉电话,陈默站在窗前沉思。特高课、化工厂、浦东开发...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正在被一张无形的大网连接起来。

而他自己,既是织网的人,也是网中的鱼。

第二天一早,陈默准时来到特高课会议室。让他意外的是,参会的除了佐藤和南造云子,还有几个日本军方的将领。

舒尔茨坐在角落里,正在看一份文件。看到陈默,他微微点了点头。

“各位,今天会议的内容是绝密。”佐藤开门见山,“陆军省决定在浦东建立一个特别经济开发区,陈先生将负责这个项目的商业运作部分。”

陈默心里震惊,但面上保持平静:“感谢皇军信任。”

“舒尔茨博士的化工厂将是开发区的核心项目。”佐藤继续说,“陈先生要确保博士的研究不受任何干扰。”

会议结束后,南造云子特意留下来。

“陈先生,课长很看重这个项目。”她说,“希望您不要让他失望。”

“我一定尽力。”陈默回答。

南造云子看着他,突然问:“听说您最近经常去报社?”

陈默心里一紧,但很快反应过来:“是啊,收购了一家小报社,想试试舆论的力量。”

“很有意思。”南造云子笑了笑,“不过我要提醒您,舆论是把双刃剑。”

这句话里的威胁不言而喻。陈默知道,南造云子一直在暗中调查他,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从特高课出来,陈默直接去了码头。他需要亲自确认一下化工厂的最新情况。

阿强一见到他就汇报:“老板,化工厂今天又到了一批货,箱子特别沉,而且有日本宪兵押运。”

“知道是什么吗?”

“不清楚。但工人们说,搬箱子的时候听到里面有奇怪的声响,像是...动物在叫。”

动物?陈默想起实验室里那些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当晚,他通过死信箱向组织发送了紧急情报:“樱花即将绽放,请求指示。”

在等待回复的日子里,陈默加快了情报网络的完善。他在码头上安装了隐蔽的照相机,在银行发展了新的内线,在报社设立了紧急联络点。

这个网络就像一张蜘蛛网,虽然纤细,却已经能够捕捉到重要的信息。而现在,这张网正对准了那个神秘的化工厂。

三天后,组织的回信来了,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查明真相,必要时可采取行动。”

陈默烧掉纸条,站在地图前沉思。蓝色的图钉代表着码头,红色的图钉代表着银行,绿色的图钉代表着报社...这些图钉组成了一张大网,而网的中心,就是那个标着黑色问号的化工厂。

是时候收网了。但他知道,这次的对手非同一般。舒尔茨、南造云子、还有那个始终没有露面的“神秘人”...这些都让局势变得异常复杂。

更让他担心的是,他总感觉有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个人似乎知道他的所有行动,却始终没有揭穿他。

是敌是友?陈默握紧了手中的蓝色图钉,轻轻按在地图上的化工厂位置。

答案,很快就要揭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