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巅烧烤局的热闹暂歇,但烤架的烟火气却穿越时空,袅袅飘回了商部落的聚居地。这里没有仙酿琼浆,只有粗粝的粟米饭和偶尔打来的野味,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相似的、令人心安的食物香气——这香气源自一间不起眼的茅屋,那是商汤的“御用厨房”,也是他的“战略决策中心”。
灶台前,一个身影正忙碌着。他并非彪形大汉,反而有些清瘦,但眼神专注,动作行云流水,对火候、调料有着近乎偏执的精准把控。他便是伊尹,目前身份是商汤妻子从有莘国带来的陪嫁奴隶之一,特长:做饭。
今天,他正在处理一条黄河鲤。去鳞、剖腹、清洗,手法干净利落。他没有简单地炙烤,而是取来陶甑,将鱼与一些野菜、粗盐一同放入,加入清水,置于火上慢慢蒸制。
商汤循着香味走来,脸上带着连日奔波联络诸侯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好奇。他倚在门边,看着伊尹忙碌。
“伊挚啊,今日又做什么新奇吃食?”商汤笑着问,语气平和,毫无主人的架子。他早已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厨子,脑子里装的东西远比食谱丰富。
伊尹没有回头,专注地看着陶甑边缘冒出的蒸汽:“回主上,并非新奇,只是‘得其法’。黄河鲤肉质鲜嫩,但土腥稍重,猛火炙烤易焦且锁住腥气,文火慢蒸,则能去其腥,存其鲜,让滋味慢慢渗透,恰到好处。”
他边说边用麻布擦拭着手,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向商汤:“治国,有时也如烹鲜。”
商汤眉头一挑,来了兴趣:“哦?细细说来。”
“火候,便是时机。”伊尹不紧不慢地道,“夏桀暴虐,天下苦之久矣,此乃‘食材’已备,人心思变。但火候未到,若强行起事,如同猛火攻鲜鱼,外焦里生,必遭反噬。葛伯之事,是小火慢焙,试探市场(诸侯)反应,积累口碑。如今火候渐旺,但仍需耐心,等待‘水沸’(最佳时机)。”
商汤听得入神,不自觉地点点头:“那这调料?”
“调料,便是策略手段。”伊尹指了指一旁的梅子、粗盐和一些野生香料,“单一味道,难免单调乏味,需调和五味,方能成就美味。治国亦然,光有武力(咸)不行,需有仁政安抚(甘)、律法约束(酸)、舆论引导(辛)、信誉积累(鲜)。诸味调和,方能天下归心。”
他打开陶甑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鲜香扑面而来:“主上您看,这鱼蒸好了,但不能立刻急食,需焖片刻,让味道彻底融合。伐夏大业,即便时机成熟,一举成功,之后也需‘焖’一段时日,安抚旧部,整合资源,推行新政,若操之过急,如同抢食烫嘴,反而坏事。”
商汤看着那条蒸得恰到好处、肉质白皙的鱼,又看看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厨子,眼中光芒大盛!
“妙啊!太妙了!”商汤猛地一拍大腿,“伊挚!你这哪里是烹饪之道,这分明是王霸之术!一碗鱼汤,竟让你说出如此深刻的道理!”
伊尹微微躬身:“小人惶恐,只是些粗浅的比喻。治大国若烹小鲜,无非用心而已。火候、调料、顺序,皆不可乱。”
商汤激动地来回踱步:“说得对!不能乱!如今夏桀这台‘老旧的灶台’火候混乱,瞎放调料,把天下这锅好菜做得一团糟!是时候换个好厨子了!”
他停下脚步,紧紧握住伊尹的手(完全不顾对方手上的水渍):“伊挚!从今日起,你不要只在这厨房之内!我要你在我身边,做我的……做我的首席战略官(CSO)!这商部落的‘菜’怎么做,你得全程把关!”
伊尹看着商汤真诚而炽热的眼神,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他晃了晃手里的锅铲:“蒙主上不弃,尹,愿效犬马之劳。别人出谋划策或许带资进组,尹别无长物,唯有这口锅和这把铲子,便以此‘厨艺’,助主上烹好‘天下’这盘大菜!”
“好!好一个‘带锅进组’!”商汤大笑,“我得伊挚,如鱼得水!不,如得天下第一的神厨!”
君臣二人,就在这烟火缭绕的厨房里,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面试”和“录用”。一位未来的贤相,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用他的“厨艺”,为商汤的“创业计划”调配火候与味道。
烧烤台上,看到这一幕的帝王们啧啧称奇。
刘邦咂嘴:“看看人家!厨子都能当丞相!老子当年手下还有个杀狗的樊哙呢!不拘一格,才是用人之道!” 李世民点头:“至理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此言得伊尹而实证矣。” 朱元璋对马皇后说:“看看!人才往往就在身边!咱当年要是看不起徐达、汤和他们出身低,哪来的大明?” 唯有孔子(被临时拉来凑热闹)微微皱眉:“虽有其理,然君子远庖厨……呃,不过若能治国安邦,庖厨之技亦可谓之道也……”有点纠结。
商汤的创业团队,终于迎来了他的核心智囊。而这“烹饪治国”的梗,也从此成为了千古美谈。
---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帝王串串烧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