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事件和部落的抵触,让勘察队陷入了短暂的困境。损失的工具和物资需要补充,但返回大本营路途遥远,而附近的部落显然不愿提供帮助。
后勤压力陡然增大。后稷准备的便携干粮消耗飞快,伯益的野外采集狩猎也无法完全满足需求。队员们开始自觉地减少食量,体力明显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持续的阴雨天气让营地变得潮湿泥泞,不少人开始出现咳嗽、关节疼痛的症状。药品本就短缺,情况不容乐观。
“文命兄,这样下去不行。”伯益找到正在试图修复一件测量工具的禹,忧心忡忡,“兄弟们吃不饱,病号也在增加,士气低落。是否先撤回大本营,休整补充后再来?”
禹抬起头,他的眼窝深陷,脸色因为缺乏休息和营养而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坚定。他摇了摇头:“不能撤。一旦撤退,前期艰难建立的些许进展可能付诸东流,那个部落更不会相信我们。时间不等人,汛期不等人。”
他放下工具,站起身:“粮食不够,就再减我的份额。我耐饿。药品优先给病重的队员。告诉兄弟们,再坚持一下。”
他走出帐篷,冒着细雨,再次来到那处崩塌的山体前,仔细观察滑坡后的断面,思考着下一步的方案。泥水很快浸透了他的草鞋和裤腿,但他浑然不觉。
队员们看着他们的首领,那个比谁都瘦、比谁都累、吃得比谁都少,却永远泡在泥水第一线的“泥鳅”,想抱怨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老大都这样了,我们还有啥好说的?” “妈的,拼了!不就是饿肚子吗?老子扛得住!” “走,跟老大一起看去,想想办法怎么把这破山啃下来!”
禹的以身作则,像一种无声的动员,艰难地维系着团队的凝聚力。他不再只是那个“较真”的工程师,更成了一个能共患难、扛压力的领袖。
伯益和后稷派回大本营送信求援的人终于带回了消息:后稷正在紧急筹措一批物资,但需要时间。舜也知晓了情况,正在设法协调周边友好部落提供有限支援。
希望虽然微弱,但总算有了盼头。
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那个山地部落的一个年轻人,偷偷跑来了营地。他好奇地看着这些外来者捣鼓的那些奇怪工具,看着他们在泥水里忙碌却不肯离开。
禹注意到他,没有驱赶,反而拿起一块烤熟的芋头(伯益新发现的食材)递给他。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接过来吃了。
通过简单的比划和几个共同的词汇,禹了解到,这个年轻人对山下的洪水也很烦恼,他曾经打猎的好地方都被淹了。他看到禹这些人似乎真的在想办法,而且首领(禹)看起来不像坏人(还给了吃的)。
年轻人偷偷告诉禹,他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到山体的另一侧,那边有一处岩层比较薄弱,也许更容易开挖。但他再三强调,绝对不能让他族长知道。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禹郑重地向年轻人道谢,再次承诺会小心施工,祭祀山神。
希望,有时就藏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一场由一块烤芋头引发的转机,悄然降临。
【跨时空吐槽互动】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断裂风险!应急预案不足!建议建立中转补给点,多元化供应商(多部落采购),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团队管理者: “领导力体现!逆境中,以身作则比任何口号都管用。禹总这‘泥鳅’形象,此刻成了团队的精神支柱。”
医疗兵: “营养不良 潮湿环境,极易引发坏血病和风湿!急需维生素c(野果)和干燥环境!后勤快点啊!”
弹幕: “一块芋头收买一个‘内应’?这波不亏!” “禹总:攻略Npc,从投喂开始。” “小朋友,你暴露了部落的弱点,你族长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