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南云山脉的黄风大圣 > 第84章 突破

南云山脉的黄风大圣 第84章 突破

作者:深渊凝望者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5 09:11:5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苦修已三月有余。这日,黄风盘膝而坐,寒潭水泊倒影中,已有蜕变。其皮毛泛出流动的金铜光泽,仿佛每根毛发都被山巅的晨光浸透。肩背与四肢的肌肉线条变得流畅而饱满,蕴藏着山岩般内敛的力量。

心念微动之间,脊柱便如大龙般节节贯通,发出细微的噼啪声。身形似乎未变,但给人的感觉却骤然挺拔、紧凑,充满了随时能爆发的张力。最奇异的是周身萦绕的那股“势”。其气息尽数敛于体内,只在呼吸转换之间,才从毛孔中逸出一丝灼热的、带着沙土气息的妖风,将石台边缘的尘土无声地推开一圈涟漪。

一个小周天后,缓缓睁眼,金褐色的瞳孔缩成一道窄缝,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专注与冰冷。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轻轻握紧,感受着那股足以撕裂金铁的力量在筋脉中奔涌。

黄风也感受到了身体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内力方面也有所精进,内视丹田,与两月前那缕微弱、游丝般的气息不同,此刻他气海之中,似乎有一股浑厚凝实的气流正缓缓盘旋,如同深潭中的漩涡,清澈、沉静而蕴含着引力。其性质似乎也有所变化。之前那种难以操控,且极易消散情况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内力可在心念转动间如臂使指。只要自己想,那股温润却又灼热的气流便能瞬间涌向四肢百骸。它不再仅仅是“气”,更带上了一种独特的“质”——仿佛是将山间的烈风与地底的熔岩一同炼化,凝练如浆,流动时却轻灵如烟。

在运转周天时,内力流过曾经滞涩、细弱的经脉时,感受到的不再是刺痛与阻碍,而是一种江河入渠般的通畅感。经脉被拓宽、加固,内视之下,甚至能“看”到经脉壁膜泛着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泽,坚韧异常。之前在尾闾关、夹脊关等位置气血运行受阻的情况大为改观。

最显着的变化在于控制力。黄风伸出爪尖,意念微动,一缕细若发丝的金色气劲便透体而出,在爪尖之上三寸之处凝而不散,微微吞吐,发出极轻微的“嘶嘶”声,仿佛将周围的空气都切割开来。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缕气劲的每一分变化,其强度、长度、乃至旋转的速度,皆在心意掌控之中。就是少点,如今这个“质”感觉还不错,就是“量”没上去。

这还是因为任督二脉没有打通,经脉受阻的缘故,打通任督二脉需要强大的能量驱动,这个能量被称为“药”,即充足的精气,先天肾气与后天水谷之气化合而成。这就需要假以时日。修炼时间不够,内气积累不足,就像烧一壶水,柴火不够,永远烧不开。气至关卡前便无以为继,自行消散。

另外“火候”也比较难控制。“火”指意念,“候”指时机和程度。修炼中必须掌握“文武之火”。 武火:意念较重,呼吸急催,用于采“药”、通关。但用之过猛,则如火烧干锅,耗伤元气,甚至走火入魔;文火:意念轻微,呼吸舒缓,用于温养、培育真气。但用之过度,则气行缓慢,无力冲关。何时该用武火猛冲,何时该用文火温养,全凭修炼者自身的微妙感知,无人可代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导引”之误:内气运行需要意念引导,但必须是“勿忘勿助”的淡淡引导。若意念过重,强行拉着气走,会造成“意是气是”,气并未真正贯通,只是意念的错觉,此为“幻通”;若完全没有意念,气又会散乱无主,无法汇聚成流。不过,这一点上,黄风自觉做的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和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了,意已经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了气的存在和游走。

既然内力修为已经有了不少进展,作为年轻人,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感,黄风也不例外。想试试使用“掌心雷”的威力!

按照师父所授起势,以自身修为为引,调动天地正气(阳气),存思于掌心,化为一团至刚至阳的雷霆之气,骤然爆发,诛灭邪祟。口诀是调动自身与天地能量的钥匙,心法与手印是引导能量的法门。

净心叩齿,身心肃静,摒除杂念。上下叩齿三十六通,集中心神。

默念:“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步罡踏斗,脚踏七星步,沟通天地能量场,定位自身为雷霆枢纽。

手印凝结(引导),右手结 “雷印” :拇指压住无名指根部(子位),其余四指握紧,象征“握雷于掌”。左手剑指(食指中指并拢)竖于胸前,引导内炁上行。

存思观想(聚能),闭目存思,想象东方青龙之雷炁、南方朱雀之雷火、九天之上煌煌天威,如百川归海,尽数汇聚于自己右掌劳宫穴。掌心发热,如有太阳孕育其中,白光刺眼,电弧闪烁。

诵念口诀(释放),猛然睁开双眼,目光如电,锁定妖邪。右掌向前猛地推出,同时口中厉声诵出口诀:“太一扶胥,五阳聚首。敕令吾掌,化形为雷。东乙木炁,助我枢机!南丙火精,焚邪灭形!罡煞奔临,破秽涤阴!疾!”

“掌心雷”刚在掌心成型,还未激发出去,内力便已然耗尽,失去控制的“掌心雷”瞬间爆开,把黄风电了个外焦里嫩,跌坐当场。运法有风险,施法需谨慎。

寒潭边,望着自己的倒影,哀叹道,“不听师父言,吃亏在眼前。现世报啊~!”

现在的问题又一次回到了任督二脉上来了,半年之期已过一半,照这个进度,要赶在半年之内突破任督二脉那是想都别想啊。

“先天肾气与后天水谷之气化合而成。”反复的默念着这句话,想找出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精气的办法。

目光看向了眼前的寒潭,这寒潭乃吸天地山川之灵气所成,假如我在其中修炼......想到此处,黄风神色凝重的走向潭边,小心翼翼的将一只脚在水面上轻轻一点,一股透心的寒意直冲天灵盖。“冻脚!”,弹射起步,蹦起来有三尺多高,跌落地面时,伸出的那只脚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在潭为水,出潭为冰,这温度是有多低啊!

连忙敲开脚上的冰层,将脚抱入怀中不停的揉搓保暖。好一阵子,脚上的气血才逐渐恢复。好阴寒的潭水!黄风一阵后怕,还好自己动作快,再慢点少说一条腿就废了。

不过,在这寒意的背后,明显感受到水中蕴含着强大的天地法则的气息。自己的猜想没有错,如果能在这潭水中修炼,必定能事半功倍。

那无非就是水冷受不了,这个好办。下次土地公送饭时让他给自己带个木桶。用木桶将潭水舀出,放在火上一烧,这温度不就上来了么?

然而做下来的结果却大跌眼镜,烧热的潭水中半点法则气息都没有。别说烧热的水,就是从寒潭中打捞出来的木桶冰块上,也感受不到一丝的气息。

这法则气息只能和潭水相连。一旦脱离了寒潭,法则气息就消散了。

这可怎么办?颇为无奈的黄风坐在潭边冥思苦想。无聊的手抓着树枝在地上胡乱的画着。岸边的砂石地面被树枝画出一道道沟槽,潭水顺着沟槽流入,随着水波一起一伏。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忽的灵光一闪,另起一个位置,用树枝引一道沟槽与寒潭相连,然后用树枝在沟槽的末端挖了一个小坑,潭水被引入坑中。再在坑的周边挖了一圈用以点火加热岂不是就能完美解决冰寒的问题了?

说干就干。黄风在岸边支起一口大锅,底部掏空用以添柴烧火之用,再用沟槽将大锅和寒潭相连,由于锅中之水没有和潭水断开,居然没有结冰!做好这些后,开始烧水。然而烧了半天,锅中之水依然阴寒无比,柴却烧掉了不少,搞得土地公是苦不堪言,“悠着点用啊,这冰天雪地的,搞点柴火不容易啊!”

这可如何是好?眼见刚背来的一大捆柴火又烧的差不多了,黄风心里也是焦急万分。不能这么干了,得再想想!

既然相通的时候水烧不热,那么就断开了烧,待水烧热了,再和潭水贯通呢?实践证明,这依然有问题,潭水灌入的瞬间,原来的热水冷却的极快,这点时间差根本不能让自己用来修炼。那么就让水道再窄些,再窄些!通过多次尝试,最后索性将水道用砂石封上,只利用地势的高低差,将潭水缓慢的渗入锅中。这样,水温在可接受范围内能维持半个时辰左右。而且中途不能停柴熄火。关键还是柴不够,天池山搞点柴是真不容易。

在去除这阴寒之力后,黄风可以将潭水中的天地法则气息尽数吸收,融入气海。成了!在日月星辰的轮换中,体内的精气越发的充盈起来,这也让体内的真气也得到极大“量”的提升,这就使得自己有充足的真气可以护住自己的身体不受这潭水阴寒之力的侵袭,从而大大的增加了自己吸收天地法则气息的时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一晃又是两个月的光阴,黄风体内的精气也日渐充盈。

至于文武火候似乎从之前起锅烧水引寒潭的事情上有了点启发。万事俱备,开始冲击最后的任督二脉。

子时静坐,垂帘塞兑,意注玄牝。引先天炁如春溪融雪,自尾闾缓缓逆上,过三关不入百会,唯存似有非有之念。舌尖轻搭天桥,任甘露自降重楼,归入丹鼎。此时呼吸绵若游丝,丹田暖若温玉,是为文火烹铅,贵在不即不离——火候稍重则炁散如烟,意稍紧则火寒丹滞。

忽觉丹田滚烫如沸,急摄心神,吸提撮闭四诀并用!吸则地炁猛抽脊梁,提则谷道如锁千钧,撮闭玄关引真火过命门、闯夹脊、破玉枕。突破玉枕关时,并非慢慢挤过,而是气积力足,猛然冲开,修炼者常会听到体内“轰”的一声巨响,如雷鸣、如山崩,但实际上外界无声。此谓“脑后鹫鸣”。

此时各种幻象频生,或见鬼神、或闻异声、或觉自身飞天遁地、或有种种舒适快感、或遇恐怖景象。但见黄风心如磐石,不受幻想所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守住心神清明。

忽又雷声轰隆灌顶,眼前金光迸现,呼吸若鼓风箱,意到炁到如铁锥凿冰!

关键时候谨记师父所提‘三急三缓’:炁急冲时意缓引,关隘将破息缓吞,任督初通即缓归炉——武火过烈则焚经裂窍,收放失度则龙虎奔逃!

待阳炁自鹊桥垂落,速转文火温养。以真意引金液灌五脏,巡行周天如雨润旱土,渐次归入黄庭。此时呼吸复归丹田,观照炁机升降若璇玑悬天,直至任督二脉如双龙衔尾循环不绝。

此时,百会灵动:气贯头顶百会穴,穴位处会有明显跳动、开合、吸吮感,似与天相通。

任降甘露:气从百会向前下,沿任脉而下时,口中会自然产生大量甘甜清凉的津液(甘露),需徐徐咽下,送入丹田,此为“玉液还丹”,是极其宝贵的滋养。

循环自成:气降入丹田后,无需强力引导,便能自行沿督脉上升,任脉下降,形成连绵不绝的自动循环,称为“河车自转”。

至此,才算真正突破了任督二脉的壁垒,完成了修行路上一次质的飞跃。

黄风感到体内真气源源不断,循环往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遂又想试试之前的法门。吸取上次的教训,这次选了一个较为平稳的法门,踏雪无痕。

提炁如春蚕吐丝,自涌泉穴逆抽三阴三阳。双足似踏云母薄片,脚踝‘商丘’‘解溪’二穴需如蜻蜓点水——触地即分十二缕暗劲,形若梅花烙痕。旧力将尽新力未生时,猛叩‘命门’激得督脉龙抬头!借这一升之势从‘膻中’呵出浊气,身形竟可凭空拔三寸。此时任脉甘露恰过‘天突’,咽入丹田便如鸿毛添翼。踏虚步,卷起千堆雪,借雪遁形,每步须催纯阳炁化开积雪三厘,趁水汽未散即成冰镜折光。行云流水间已至山巅。

鸟瞰群山,心中忽的生出一段天地之大,唯我独尊的豪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