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93章 收获与告别

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93章 收获与告别

作者:渔乐拾光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08:58:38

东方既白,晨曦如同温柔的画笔,一点点驱散湖面的薄雾,将远山、近水和岸边枯草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王刚的那一杆,如同投入静湖的一颗石子,打破了黎明的寂静,也正式拉开了今日垂钓的序幕。

他刚刚调整好浮漂,正准备进入专注的守候状态,就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和热情的招呼。

“王老板,李兄弟,这么早就开干啦!” 粉丝老周扛着他的装备,笑呵呵地走了过来,很自然地在王刚旁边不远处的钓位坐了下来,“我估摸着你们就得早起,特意过来沾沾你们这黄金窝子的光!”

“周哥早啊!”王刚和李鹏都笑着回应。对于老周的加入,他们丝毫不觉得意外,反而有种水边相遇的亲切感。李鹏更是机灵地调整相机,将老周整理装备的画面也纳入镜头,记录下这钓友间自然而然的聚合。

“刚哥这窝子,昨天晚上可是下了血本的,周哥您今天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李鹏一边拍摄一边调侃。

老周一边熟练地支着钓箱,一边点头:“那是,隔夜窝的魅力,咱老钓鱼人都懂!今天就看刚哥表演了!”

王刚笑了笑,没再多说,目光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浮漂上。然而,期待中的鱼口并未立刻出现。水面上异常安静,仿佛昨夜的隔夜窝并未起到作用。老周那边也是如此,两人相安无事地抛了几杆,都毫无动静。

“怪了,这鱼难道还没睡醒?”老周嘀咕了一句。

王刚却并不急躁,他深知冬季的鱼活性起来需要时间,尤其是太阳未完全升起,水温尚未回升之时。他依旧保持着稳定的抛竿频率,并不时用竿尖轻轻拨动水面,制造细微的声响和震动,试图“唤醒”水下的鱼儿。

果然,就在太阳跃出地平线,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湖面,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时,王刚的浮漂动了!一个极其轻微的下顿,不足半目,却清晰无比!一直全神贯注的王刚手腕瞬间抖动,扬竿刺鱼!

“嗡——”竿尖传来沉稳而有力的挣扎,那力道绝非小杂鱼所能比拟。他熟练地控着鱼,不过几个回合,一尾银光闪闪、巴掌宽厚、足有四两多重的大板鲫就被抄网稳稳地请了上来。鳞片完整,在阳光下闪烁着健康的光泽。

“开张!个头不错!”王刚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将这尾漂亮的开门鱼放入护中。

这一尾鱼,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王刚的窝点进入了持续的“上鱼模式”。虽然不像黑坑那样爆连,但节奏稳定,几乎每隔十来分钟,就会有一口。浮漂的信号依旧不大,多是那种需要极其专注才能捕捉的阴口、小顿口,但在王刚精准的操控下,无一漏网。钓上来的鲫鱼,个体都相当匀称,大多在三两到半斤之间,偶尔还能上一尾超过半斤的“板板”,引得旁边的老周连连赞叹。

“厉害了刚哥!这隔夜窝到底是不一样!你这抓口也太稳了!我这浮漂跳舞似的,就是打不中!”老周看着王刚又一尾大鲫鱼入护,羡慕地说道。

王刚一边摘钩,一边分享经验:“周哥,冬天鱼口轻,不能等大动作。有时候浮漂只是微微一顿,甚至只是比平时下落慢了半拍,或者上顶了微不足道的一丝,就得试着打。线组放细点,调钓放钝点,反而容易抓到实口。”

老周受教地点点头,也开始调整自己的钓法。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太阳升高,阳光变得有些刺眼,水温似乎也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大约九点多钟,王刚明显感觉到鱼口慢了下来,之前稳定出现的信号变得稀疏,甚至出现了几次虚假信号,提竿空枪。他知道,这可能是窝里的鱼被钓了不少,活性高的已经被请了上来,剩下的变得更为谨慎,或者鱼群因为光照和水温变化产生了移动。

他没有犹豫,果断停口补窝。再次捏起几团混合好的窝料,精准地投送到窝点,进行“中场补给”,以期在中午前后能再迎来一波鱼情。

补完窝,王刚放下鱼竿,对李鹏和老周招呼道:“鱼口慢了,趁机吃饭,休息一下。”

李鹏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立刻响应,拿出带来的便携燃气炉和锅具,开始烧水泡面。简单的调料包在滚水中化开,散发出熟悉又诱人的味道。

“周哥,一起吃点,将就一下,就是泡面。”王刚邀请老周。

“哈哈,我猜你们就得吃这个!”老周却笑着从自己的大背包里掏出两个保温盒,“我老伴儿知道我来找你们,非要让我带上,还热乎着呢!”

他打开保温盒,一盒里面是十几个剥好的、热腾腾的茶叶蛋,另一盒则是切得薄薄的、油亮亮的自家熏制的腊肉,香气瞬间就盖过了泡面的味道。

“哎哟!周哥!您这可太讲究了!”李鹏眼睛都直了,口水差点流出来,“这腊肉看着就香!”

王刚也倍感意外和温暖:“周哥,这……太麻烦嫂子了!”

“麻烦啥!自家做的,不值钱!来来来,别客气,就着泡面吃,香得很!”老周热情地招呼着。

三人就围坐在钓箱和马扎上,捧着泡面碗,就着香醇的茶叶蛋和咸香油润的腊肉,在这冬日暖阳下的水库边,享用了一顿格外香甜的“野餐”。

边吃边聊,气氛热烈。老周看着王刚旁边那个已经颇有分量的鱼护,由衷地佩服:“刚老板,我是真服了!你这技术,这思路,没得说!从昨天探钓,到打隔夜窝,再到今天早上抓口、补窝的时机,一环扣一环!这才一上午,我看你这都三十多条了吧?符合你那‘三指大小’标准的,少说也有十几条了!这收获,在我们这水库,绝对算拔尖的了!”

王刚谦虚地摆摆手:“周哥过奖了,主要是运气好,窝子碰对了。钓鱼嘛,七分靠运气,三分靠技术。”

“你这就太谦虚了!”老周不赞同,“运气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看我,也在这钓,运气咋就没这么好?”

李鹏咽下嘴里的腊肉,插话道:“周哥,您这话我爱听!我们刚哥那可是技术流,实打实练出来的!不然我们‘刚哥爱钓鱼’账号能有这么多粉丝?”

说说笑笑间,饭也吃完了。王刚让李鹏趁着光线好,多拍一些空镜。李鹏立刻扛起相机,寻找最佳角度。他拍摄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拍摄远山如黛的轮廓,拍摄岸边摇曳的芦苇,更着重捕捉王刚在自然中的状态——他沉稳抛竿的背影,他凝视浮漂时专注的侧脸,他中鱼后那瞬间绽放的、不带丝毫杂质的喜悦笑容。李鹏知道,这些画面,远比狂拉爆护的刺激更能传递野钓的核心魅力——那份与自然融合的宁静、等待的禅意以及收获的纯粹快乐,这才是真正的“治愈”感,是视频的“灵魂”所在。

饭后,鱼情依旧没有太大起色,只零星上了几条鱼。王刚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他心中挂念着店里和家里,便对李鹏说:“鹏子,收拾一下吧,准备撤了。”

“好嘞!”李鹏应道。

两人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装备。冲洗饵料盆,擦拭鱼竿,整理线组,将钓获的鱼儿小心地转移到带有增氧设备的活鱼箱中。王刚最后提起鱼护,将里面活蹦乱跳的鲫鱼展示给镜头,脸上带着收获的满足:“今天探钓大板鲫,收获还算不错!隔夜窝起到了关键作用!兄弟们,野外作钓,思路和耐心很重要!”

在所有的装备都打包上车后,王刚做了一个重要的收尾动作。他拿起一个准备好的大垃圾袋,和李鹏一起,将他们驻扎的这片区域仔细地清理了一遍。泡面包装袋、食品残渣、甚至是一些不属于他们、可能是之前钓友留下的烟头、小药瓶等,都一一捡起,装入垃圾袋中。

李鹏特意给了王刚弯腰捡拾垃圾,以及将那满满一袋垃圾提上车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个动作,无声却有力地传递着一个真正钓鱼人、一个户外爱好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

“好了,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带走快乐的记忆和满袋的垃圾!”王刚对着镜头,轻松而坦然地说道。

一切收拾停当,王刚和李鹏与老周道别。

“周哥,谢谢您的鸡蛋和腊肉!下次来市里,一定来找我们!”王刚握着老周的手说。

“一定一定!今天跟你们学到了不少!下次再来,提前打招呼,让我老伴儿给你们准备更好的!”老周依依不舍地挥手。

车子缓缓启动,驶离了这片给予他们宁静与收获的水库。阳光正好,满载而归的,不仅是鱼获,更是与志同道合者相处的愉快,以及对自然、对钓术更深的感悟。

车子行驶在回城的路上,王刚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心情舒畅。

李鹏一边开车,一边回味:“刚哥,今天这期素材好!从黎明准备到丰收过程,再到最后的环保收尾,故事线完整,干货满满,还有周哥带来的意外温情!”

王刚笑了笑:“是啊,钓鱼不光是钓鱼。”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还是那浮漂微顿的瞬间和阳光下粼粼的波光。

这野钓的滋味,确实让人上瘾。下次,还得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