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51章 规则的重量

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151章 规则的重量

作者:渔乐拾光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08:58:38

抵达赛会指定酒店的当晚,气氛就与往日任何一次出行都截然不同。大堂里,走廊上,餐厅内,随处可见穿着统一队服、肤色黝黑、眼神锐利的钓手。他们或三五成群低声交流,或独自擦拭保养钓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与专业感。王刚和李鹏走在其中,虽然账号已有不小名气,但在这里,他们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圈外人”的身份。

赛前说明会在酒店最大的会议厅举行。能容纳数百人的大厅座无虚席。主席台上,裁判长拿着话筒,语气严肃地宣读着比赛规则。王刚坐在台下,听得格外认真,每一个字都不敢遗漏。

“本届大师赛江苏站,赛程两天。采用**分区积分淘汰制**。”裁判长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会场,“全场钓手通过抽签,分为A、b、c、d四个大区,在每个区的指定钓位作钓。**第一天比赛结束后,每个大区排名前二十名的钓手,方能进入第二天的决赛圈。** 其余钓手淘汰。”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钓手将在第一天就打道回府,竞争从开始就极为残酷。

“计分规则:**以有效鱼总重量排名。** 对象鱼主要为鲫鱼、鲤鱼、草鱼、青鱼、鳊鱼。每场比赛结束后,各区统一称重,按重量从高到低排序,第一名积1分,第二名积2分,以此类推。**两天总积分最低者获胜。**”

王刚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这规则要求的是极致的稳定,不能有任何一场发挥失误。不仅要钓得多,还要在强手如林的区内拔得头筹,积分才能靠前。

“作钓规则:**限用一竿一线双钩,竿长不得超过规定范围(通常为5.4米以内,总长不超过11米),禁止使用倒刺钩,禁止使用活饵、拟饵,禁止手抛打窝,只能使用竿带饵料……**”

一连串的“禁止”让王刚暗自咂舌。这和他平时在水库随心所欲的打大窝、用长子线甚至失手绳的“野路子”完全不同。职业赛是在一个极其标准化、限制重重的框架内比拼最纯粹的基本功、饵料状态调整和临场应变能力。

“饵料限制:**所有钓手必须使用赛会统一提供的原塘颗粒粉作为基础饵,可自行添加商品饵调整状态,但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小药(添加剂)。**”

这一条更是让王刚心头一紧。统一基础饵,意味着大家起步线是一样的,比拼的就是对饵料的理解和状态把握。这对他这个习惯了自己琢磨“神饵”的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抽签环节,王刚的手气不算太好,抽到了号称“死亡之组”的b区。根据李鹏事先搜集的“情报”,b区里有好几位在各类竞技池中战绩彪炳的职业钓手,其中还包括一位以打快鱼、钓小鲫鱼闻名的“快枪手”刘斌。

回到房间,王刚将赛会发的那袋原塘颗粒粉倒在饵料盆里,仔细闻了闻,又捏起一点在指尖揉搓。颗粒粉质地粗糙,味道单一,远不如他平时用的商品饵复杂。

“鹏子,这下真考到咱的软肋了。”王刚苦笑着对李鹏说。

“刚哥,稳住。咱们本来就是来学习的,别有压力。”李鹏安慰道,但他也看得出王刚眼中的凝重。

这一晚,王刚睡得并不踏实。脑海里反复模拟着明天的钓法,是主攻底层大鲫鱼和鲤鱼求稳,还是尝试打频率钓中上层鳊鱼和小鲫鱼抢速度?对原塘颗粒粉的开制,水比多少?需要添加哪些状态饵(如轻麸、雪花粉)来调整雾化和比重?

第二天清晨,天色未明,赛场地——一个标准化的竞技垂钓基地已是人声鼎沸。八个并列的长方形竞技池如同八块巨大的镜面,岸边每隔数米就有一个编号钓位,密密麻麻,蔚为壮观。b区的钓位沿着其中一个长边排开,王刚找到自己的位置,78号,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差的位置。

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刹那间,整个基地只剩下“唰唰”的抛竿声和风吹鱼线划过空气的细微声响。所有钓手都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动作迅捷而精准。

王刚深吸一口气,按照昨晚想好的第一套方案,开了一款拉饵,准备主攻大小通杀的快鱼。然而,仅仅十几分钟,他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他左手边77号位,正是那位“快枪手”刘斌。只见刘斌抛竿频率极快,几乎饵料刚落底几秒,无论有无鱼口,立刻扬竿换饵。他的浮漂信号并不多,但中鱼率极高,一条条巴掌大的小鲫鱼被快速飞磕入护,节奏稳定得令人窒息。

而王刚自己这里,浮漂信号杂乱,多是小鱼闹窝,好不容易有个正经口,提竿却常常空枪,或者只挂到一片鱼鳞。他立刻意识到,问题出在饵料状态上!他的拉饵可能雾化过快,或者附钩性不佳,导致饵料在下落过程中被小杂鱼攻击,到底后钩上残留不足,大鱼不爱吃,有效的鱼口也抓不稳。

反观刘斌,他的饵料显然状态极佳,到底后仍有足够的残留,专攻那些吃口谨慎的底层有效鱼。

“必须立刻调整!”王刚没有犹豫,果断放弃了抢快鱼的策略。他迅速清洗饵盆,重新开饵。这次,他减少了轻质状态饵的比例,增加了少量粘粉,将饵料打得更黏软,主打搓饵,降低雾化,追求钩上的扎实残留,目标转向底层的大鲫鱼和鲤鱼。

这一调整,立竿见影。杂乱的口少了,浮漂信号变得清晰沉稳起来。一个清晰的下顿,提竿,一尾半斤左右的黄金鲫鱼出水。虽然速度远不如旁边的刘斌,但总算打开了局面。

然而,职业赛场的残酷在于,高手绝不会给你慢慢追赶的机会。整个上午,王刚都在不断地微调:浮漂的灵钝,饵料的大小、软硬,钓目的高低……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渔获量在缓慢增加,但始终被左右几位经验丰富的职业钓手牢牢压制。他们似乎对池中鱼情了如指掌,每一个调整都精准而有效。

中午休赛称重。王刚忐忑地将自己的鱼护提上称重台。电子屏显示:**3.25公斤**。

他抬头看向b区的成绩实时排名表,自己的名字在三十名开外徘徊。而排名第一的刘斌,重量是恐怖的**8.71公斤**。

巨大的差距,像一盆冷水,浇得王刚心头冰凉。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业余爱好者与职业选手之间,那道看似不远,实则深不见底的鸿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