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16章 千里验竿(下)—— 锋芒初试与体系窥探

在陈明经理的陪同下,王刚和李鹏走进了工厂的成品仓库。仓库高大宽敞,货架林立,上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型号、等待发货的钓竿包装盒,空气中弥漫着新产品的油墨和碳纤维混合的气味。属于“渔乐拾光”的那一千支钓竿被单独存放在一个区域,包装箱上贴着醒目的标签。

“王总,您看,这就是贵司的货,都已经检验合格,准备入库了。”陈明指着那片区域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王刚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快速扫过堆叠的箱子,然后随机指向了中间层一个不起眼的箱子,以及靠近角落的另一个箱子。“陈经理,麻烦就这两箱,各取一支样品。”

陈明眼神微动,显然没想到王刚如此“随机”,这完全杜绝了任何提前准备“特供”样品的可能。他示意仓库管理员按王刚的要求取货。

两支钓竿很快被取来,一支是主打灵敏操控的3.6米鲫鱼竿,另一支是腰力更强的4.5米综合竿。王刚接过竿,没有立刻去欣赏涂装,而是走到了仓库门口光线更好的地方。

李鹏的相机立刻跟了上来,镜头对准了王刚的双手。

王刚的动作变得极其细致和专业。他先检查竿袋的做工和Logo刺绣,然后抽出竿节。他用手指的指腹轻轻滑过每一节竿身的漆面,感受是否平滑无瑕疵,是否有微小的颗粒或“橘子皮”现象。他仔细检查每一个导环的绑线,看是否均匀、紧密,环氧树脂涂抹是否饱满无气泡。他甚至将竿节对着光线,眯起眼睛观察碳布编织的纹路是否均匀,接口处是否平整。

“涂装很均匀,碳布编织的也很均匀。”王刚轻声评价了一句,像是在对李鹏说,也像是在自言自语。陈明在一旁看着,脸上的笑容稍微有些不自然。

接着,王刚示意李鹏拿来强光手电和游标卡尺。他打开手电,将光柱探入竿节内部,仔细观察内壁是否光滑,有无明显的碳布接缝凸起或毛刺。他用游标卡尺测量了竿梢最细处和手把节前端的直径,与设计图纸上的参数进行比对。

这一系列操作, 随意却极具压迫感,完全超出了普通客户的验货范畴,更像是一个资深品控工程师在工作。陈明额头微微见汗,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懂营销,更懂产品,而且是极其专业的那种懂。

“基本外观和尺寸符合要求。”王刚最终放下卡尺,对陈明说道,语气依旧平静,“陈经理,接下来,我们想去附近的钓场,实战测试一下这支3.6米的。另外,这支4.5米的,能否借用贵厂的测试设备,做一些基础的数据验证?”

“当然,当然可以!”陈明连忙答应,并立刻安排车辆和人员。

工厂附近就有一个合作的小型管理塘。王刚选择了那支3.6米的鲫鱼竿,搭配了自家“渔乐拾光”的0.6号主线和0.3号子线。他没有使用花哨的饵料,只是开了一款普通的腥香拉饵。

作钓开始。王刚的抛竿动作依旧精准流畅,但他的注意力完全不在鱼获上,而是全部集中在了手中的竿子上。他细细品味着竿子传递过来的每一丝震动——抛投时的重心感、风阻感;刺鱼瞬间的响应速度和力量反馈;中鱼后,竿身弯曲的弧度是否流畅自然,腰力是否足以有效控鱼却又不过分刚硬导致瞬间切线;飞磕小鲫鱼时,竿梢的回弹是否迅速……

李鹏的镜头紧紧捕捉着王刚的表情和竿子的每一次形变。

“调性偏三七,腰力足够,护线性不错。”王刚在连续上了几条鲫鱼后,对身边的陈明和李鹏说道,“不过,竿梢第二节的过渡稍微有点生硬,在应对突然发力时,手感上有一丝轻微的‘断层感’。”他指出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可能连很多老钓手都未必能察觉的问题。

陈明的脸色变得有些严肃,他接过王刚递来的竿子,自己也尝试着抛投、刺鱼感受了一下,虽然不如王刚感受那么敏锐,但也隐约察觉到了那一点不协调。

“王总,您这手感……真是绝了!”陈明由衷叹道,“这个问题,我们回去立刻排查工艺!”

与此同时,留在工厂实验室的李鹏,在工程师的协助下,对那支4.5米的综合竿进行了静力负荷测试、顶钓重物测试等,获取了官方的硬度、顶钓值等基础数据,与厂家提供的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其基础性能的达标。

实战和实验室测试初步验证了产品的基本素质,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但这并没有让王刚放松,他紧接着提出了此行最终的目的——考察售后。

陈明带着他们来到了相对独立的售后维修部。这里不如生产车间整洁明亮,显得有些杂乱,几个老师傅正在工作台前忙碌着,桌上堆满了待修和修好的竿节。

王刚没有在意环境,他直接走到一位老师傅旁边,安静地观看他如何修补竿壁划痕。他注意到工具摆放、胶水使用都比较随意,缺乏标准作业流程。

“陈经理,如果我们的用户竿子出现问题,返厂维修,平均周期是多久?”王刚问道。

“这个……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吧。”陈明回答得有些含糊。

“有明确的维修标准吗?比如什么样的损伤属于保修范围,什么样的属于付费维修,收费标准如何?”王刚追问。

“这个……我们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陈明的回答依旧模糊。

王刚的眉头微微皱起。他又要求去看配件库。配件库倒是储备了不少通用型号的导环、竿帽等,但专门为“渔乐拾光”系列准备的专用配件,却寥寥无几。

“陈经理,”王刚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看向陈明,“我理解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个性化售后之间存在矛盾。但是,‘渔乐拾光’想要走下去,靠的不是低价,而是口碑。口碑来自于过硬的产品质量,更来自于出现问题后,及时、透明、高效的解决方案。”

他指着略显混乱的维修车间和空荡荡的专用配件货架:“如果我们的用户因为配节问题,需要等待不确定的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或者因为配件缺失而无法维修,他们还会信任‘渔乐拾光’吗?我们前期所有的内容投入、品牌建设,都可能因为售后环节的短板而功亏一篑。”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打在陈明的心上。陈明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沉思。他意识到,王刚提出的不是苛责,而是一个品牌想要长远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天的考察在暮色中结束。

回酒店的路上,李鹏看着沉默的王刚,忍不住问:“刚哥,情况是不是不太理想?”

王刚望着窗外威海璀璨的灯火,缓缓道:“产品基础可以,但细节和售后,差距很大。不过这未必是坏事。”

“嗯?”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接下来,就看陈明,或者说他背后的老板,有没有魄力和诚意,跟我们一起来补上这些短板了。”

王刚的眼神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

他知道,真正的谈判,明天才正式开始。而他的手里,已经握足了筹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