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 第86章 胡氏造谣搅朝廷 允炆慎策破迷局

胡静花开始散布谣言,称朱允炆的杂交水稻试验是劳民伤财之举,根本无法成功,还会导致大量良田被浪费。

为了让谣言更有说服力,她特意让人伪造了“试验田颗粒无收”“农民因改种新稻挨饿”的假消息,让心腹扮成流民模样,

在京城各个街角巷尾哭诉,引得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连连叹息。

这些谣言如同野草般疯长,先在一些对朱允炆不满的官员中传开——

这些官员要么是担心改革触动自己的利益,要么是本就依附于旧势力,一听到能动摇朱允炆的消息,便立刻添油加醋地传播;

再后来,连一些不谙世事、只听风就是雨的百姓也信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新稻种害苦了人”。

朝堂上对朱允炆的质疑声,更是一天比一天多,连几位原本中立的老臣,都忍不住在朝会上试探着提及“是否该暂缓水稻试验”。

与此同时,胡静花没闲着,她利用家族在朝中经营多年的关系,悄悄联系上了一批对朱允炆统治心怀不满的藩王。

这些藩王常年驻守封地,手握一定兵权,却不满朱允炆加强中央集权、收回部分藩王权力的举措,一直憋着一股怨气,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反抗。

胡静花深知这些藩王的心思,特意通过礼部尚书的人脉,派心腹带着厚礼前往各藩王领地。

心腹见到藩王后,直接抛出了胡静花的承诺:只要他们愿意支持朱瞻基,待将来局势反转、朱瞻基掌权,不仅会归还他们之前被收回的权力,还会让他们在朝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甚至能自主调配封地内的赋税,不用再受中央朝廷的过多约束。

这些藩王本就对朱允炆的政策颇为不满,再加上胡静花承诺的好处实在诱人,没多犹豫便动了心。

纷纷暗中与胡静花达成约定,悄悄推起了一股反对改革的浊流,不少封地内的官员,也开始暗中抵制杂交水稻的推广,可这一切,朱允炆都一无所知。

此时的朱允炆,正忙着两件大事:一是照料柳雨嫣和王翠环的孕期事宜,他特意让人从民间找了经验丰富的稳婆,每日叮嘱御膳房按孕期食谱准备膳食,连两人住处的温度、光线,都亲自过问;

二是推进杂交水稻的种植推广,他时常带着官员去京城周边的试验田查看,手把手教农民如何育苗、插秧,看着田里绿油油的稻苗,

满心都是对丰收的期待。也正因如此,他并未察觉到胡静花在暗中的动作,直到一场朝堂风波突然爆发。

那天朝会,朱允炆刚说完杂交水稻试验田的最新长势,一位平日里看似不起眼的官员突然站了出来,跪在大殿中央,高声反对朱允炆的水稻种植计划。

他手里举着一份写满字的奏折,一条条列举所谓的“弊端”,一会儿说“试验田耗银过多,掏空国库”,一会儿说“新稻种水土不服,会毁了良田”,

甚至还编造“有农民因改种新稻,家中断粮”的谎言,引得殿内不少官员窃窃私语。

朱允炆皱起眉头,压下心中的不悦,耐心地向这位官员解释:“新稻种的试验费用,皆从国库专项拨款中支出,并未占用其他款项;

且试验田如今已初见成效,亩产比旧稻种翻了近一倍,何来水土不服、毁良田之说?至于你说的农民断粮,

更是无稽之谈,朕前日刚去过试验田周边村落,百姓们都盼着明年能大面积种植新稻种。”

可这位官员却不依不饶,趴在地上不肯起来,嘴里反复念叨着“殿下三思,莫要再执迷不悟”。

紧接着,其他几位被胡静花拉拢的官员也纷纷站出来附和,有的说“民间怨言已深,再不暂缓,恐生民变”,

有的说“藩王们对此也颇有微词,殿下需顾及宗室颜面”,朝堂上一时乱作一团,吵得朱允炆头都疼了。

直到这时,朱允炆才察觉到了异常——往日朝会,即便有官员反对新政,也绝不会如此抱团,更不会有人敢公然编造谎言质疑他,这里面定然有猫腻。

他强压下怒火。

表面上让官员们退朝,暗地里却立刻让人去调查这些反对官员背后的势力,务必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操纵。

调查的人动作很快,不过半日,结果便送到了朱允炆手中。

奏折上的线索一条条清晰明了,无论是伪造谣言的人,还是拉拢官员的中间人,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人——户部侍郎的千金胡静花。

朱允炆拿着奏折,手指紧紧攥着纸边,指节都泛了白,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仅要应对改革中的难题,还面临着一场来自暗处的新危机,而这场危机的策划者,竟还是个看似不起眼的女子。

得知胡静花在背后搞鬼后,朱允炆没敢耽搁,当天傍晚便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在御书房商议应对之策。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朱允炆面色凝重地说:“没想到这胡静花竟如此大胆,一边散布谣言扰乱民心,

一边拉拢官员、藩王动摇朝局,分明是想坏我改革大事,甚至觊觎皇权。”

几位大臣也纷纷点头,有的说“需立刻将胡静花抓起来审问”,有的说“应先安抚藩王,避免局势扩大”,争论了半天,也没定下一个稳妥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位站在角落、文质彬彬的书生突然开口,他之前一直没说话,只是低头沉思,此刻开口,声音虽轻,却让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殿下,胡静花之所以能兴风作浪,并非仅凭一己之力,核心靠两点:一是靠她家族在朝中的势力,户部侍郎手握财政大权,不少官员都依附于他;

二是拉拢了部分心怀不轨的藩王,有宗室势力撑腰,她才敢如此肆无忌惮。我们若想破解此局,需双管齐下,不可急于求成。”

书生的语气平稳,条理却十分清晰,一句话便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朱允炆眼前一亮,连忙说:“愿闻其详,你有何具体办法,尽管说来。”

喜欢大明,朱允炆我来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