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 第75章 千秋业,一座水库掀朝野风云 帝王术 治水余波权力博弈

朱瞻基站在人群中,看着工匠们按照朱允炆的方法调配出合格的水泥,看着工地上整齐码放的预制堤砖,又望着流民们脸上久违的希望光芒,心中突然豁然开朗。

他终于明白,这场治水之争,早已不是简单的方法较量,而是民心的争夺,是对“为官者当为民做主”的最好诠释。

治水先治心,治心先治贪,朱允炆用雷霆手段斩了贪腐之徒,又用仁政聚拢了百姓之心,这才是治水的根本之道。

夕阳西下,赣江工地上的炊烟与雾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晕。

朱允炆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望向远方即将完工的蓄水坝,眼神中满是坚定。

他知道,治水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守住为民之心,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暮色中,朱允炆望着初具规模的水库,将写满建议的密信系在信鸽腿上。当白鸽掠过被洪水洗礼过的土地,

远处粥棚升起的炊烟与工地上的火把交相辉映,勾勒出大灾之后重生的希望图景。

在暗处,朱瞻基攥着偷藏的水泥样本,心中翻涌着从未有过的复杂滋味——这不仅是治水的胜负,更是人心向背的无声较量。

赣江支流的青渊水库落成那日,朱允炆亲手解开系在闸门上的红绸。随着绞盘吱呀转动,青铜铸就的闸门缓缓升起,裹挟着草木清香的江水涌入蓄水区,惊起成群白鹭。

大人!水位线到第三道刻痕了!守卒的喊声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这意味着水库已能容纳上游三分之一的洪峰。

信鸽振翅北飞,朱棣展开浸透江水的密信,目光在专设御林水卫营字样上停留良久。

三日后,御林军千户沈霄率领三百精骑南下,玄铁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皇帝诏令,还有朱棣亲笔所书的匾额——安澜宝鉴。

大人,这闸门开合需三人同时操作。沈霄指着水库中央的三层石塔,塔顶机关与闸门锁链相连,属下已测绘出十二种水位调度方案,枯水期每日可放...

朱允炆抬手打断,指向岸边新挖的鱼塘:沈千户可知,这一池鱼苗来自暹罗?待它们长成,既是朝廷贡品,也是赈济灾民的活粮。

当第一批银鳞鲤鱼跃出水面时,朱允炆的声望已传遍江南。

流民们口耳相传着钦差大臣,不!建文帝再造乾坤的歌谣,更有人在祠堂里悄悄供奉他的长生牌位。

某日清晨,守卒突然发现寨门前跪着个灰衣少年,怀中竹筐里竟是失传已久的水磨石磨图纸。

小人张巧,祖辈曾为工部匠人。少年叩首时,发髻间露出半截青铜扳指,听闻大人广纳贤才,愿献祖传的堤坝加固术。

话音未落,墙外传来破空之声——三道黑影如狸猫般掠过树梢,落地时竟是三位腰悬软剑的女子。

为首者摘下斗笠,露出英气眉眼:俺们姐妹擅踏雪无痕之术,愿为大人效命。

这些奇人异事很快传回京城。而在这边治水收尾的朱高炽捏着密报咳嗽不止,朱瞻基却盯着信中轻功暗卫四字若有所思。

而此时的朱允炆正站在水库了望台上,看着工匠们用新制的滑轮装置搬运石料。

晚风送来远处作坊传来的叮当声,那里聚集着铁匠、陶工、织匠...一场改变大明命运的变革,正从这座水库悄然蔓延。

当朱允炆的八百里加急奏报与暗卫密信同时摆在御案上,朱棣摩挲着皆仰赖陛下圣明的字句,枯槁的手指突然用力,将宣纸捏出褶皱。

烛火摇曳间,他望着舆图上朱允炆势力渐盛的江淮流域,想起探马描述的场景:

百姓高呼永乐大帝万岁时,朱允炆躬身将功劳尽数归于朝廷的模样。

陛下,汉王朱高煦在北方练兵频繁。高参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而太子朱高炽...这疗养奏折不寻常。

话音未落,宫人捧着江南送来的贡品鱼鲜入内,锦盒里暗藏的密信显示,朱瞻基已在苏州购置多处田庄,与当地豪族来往密切。

朱棣猛地咳嗽起来,震得案上奏折簌簌作响。

他盯着朱允炆请求留任的奏疏,冷笑出声:好个以退为进!若真放他在江淮扎根...未说完的话消散在浓重的药气里。

三日后,八百里加急金牌传到赣江——着朱允炆即刻返京,治水诸事交沈霄接管。

与此同时,南京码头,朱高炽扶着儿子的手踏上画舫。

望着滔滔江水,朱瞻基轻抚腰间新得的玉牌,那是江南商会暗递的投名状。父亲,朱允炆的人在码头布防。

他压低声音。朱高炽望着远处悬挂皇家龙旗的官船,喘息着道:由他去吧...江南的水,比黄河更深。

朱允炆接到诏令时,正与张巧等工匠研讨新式水车。

看着金牌上的蟠龙纹,他将设计图仔细收进檀木匣。

柳雨嫣望着丈夫凝重的神色,轻声道:朱棣急召,怕是为了...话音未落,暗处传来衣袂破风声,三名暗卫落地呈上密函——

北方边境异动,朱高煦的铁骑频繁出没;而京城内,锦衣卫指挥使换人,新上任的正是朱棣心腹。备马。朱允炆握紧尚方宝剑,目光投向京城方向。

他知道,这场治水带来的不仅是民生安定,更是彻底搅动了朝堂的权力天平。

当他策马踏上归途时,江淮百姓自发点燃的送行火把蜿蜒如长龙,却不知这光芒背后,正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且说兴修水利之事已妥善完结,朱允炆与柳雨嫣一行风尘仆仆,终是回到了京城。

此次兴修水利,本是朱瞻基与朱高炽负责,却因能力有限,未将诸事安排妥当。

幸得朱允炆施以援手,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果敢,将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完成。

回京之后,朱允炆夫妇也倍感疲倦想休息一下再去皇宫报备。

没成想刚洗漱完毕,简单吃了点饭刚要倒下休息,就见太监公公过来传圣旨,朱允炆夫妇只得跪地接圣旨,

只听公公高声读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差朱允炆治水功劳显赫,朕深感欣慰,欲与嘉奖,届时速速赶到乾清宫接奖。钦此。”

这皇帝情报挺准时的,莫不是有啥原因和考量?

喜欢大明,朱允炆我来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