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深蓝号”如同一座悬浮于漆黑幕布上的钢铁之城,沿着既定的航线,沉默而坚定地航行。
对于新任“特别战略顾问”白夜博士的到来,舰上大部分人员并未投以过多关注。
毕竟,统帅惜才,破格提拔年轻学者并非没有先例。只有极少数核心人员,才能隐约察觉到这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
白夜被安排在科研区一间独立的、配备有高级权限终端的工作室。
明面上,这是为了让他能不受干扰地进行曲率引擎的研究,并参与战略推演的数据建模。
暗地里,这间工作室的每一个数据接口,每一次访问记录,都处于“烛龙”系统的严密监控之下。
林辰坐在自己的指挥椅上,面前巨大的全息星图缓缓旋转,映照着他沉静的面容。
他的目光并未聚焦于星图上的战略节点,而是落在旁边一个较小的光屏上,上面实时滚动着白夜工作室内的数据流摘要——当然,是经过筛选,看似“正常”的学术访问记录。
“他很谨慎。”副官埃德加上校低声道,“除了引擎研究的相关数据库和公开的战略推演案例库,没有触碰任何敏感区域。”
“谨慎是本能,但试探是必然。”林辰指尖轻点扶手,“‘烛龙’的模拟诱饵布置好了吗?”
“已经就位,统帅。按照您的指示,在三级加密区放置了关于‘星耀帝国残余势力近期动向分析’的虚假档案,内含一个追踪标记。在更深层的、伪装成后勤系统的二级加密区,放置了另一份关于‘联邦内部安全审查异常报告’的诱饵,链接了警报触发器。”
林辰微微颔首。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测试。三级加密区的诱饵是显而易见的“糖果”,意在测试白夜的胆量和基础目标。
而二级加密区的诱饵,则隐藏得更深,关联着看似无关却权限更高的系统,意在测试他的真实技术水平和渗透路径。
他很好奇,这位“天才学者”,会先触碰哪一个。
---
工作室内,白夜正对着一组复杂的曲率场方程进行演算。
他的神情专注,冰蓝色的眼眸紧盯着屏幕上跳跃的数据,任谁看来都是一副沉浸于学术世界的模样。
然而,在他的意识深处,另一条线程正在高速运转。
他指尖在触控板上看似无意识地滑动,实则是在以极高的频率,通过一个隐藏在合法研究程序后台的微小进程,无声地扫描着“深蓝号”内部网络的结构。
“标准的联邦星舰‘雅典娜’级网络架构,核心指挥部区域物理隔离……嗯?外围监控和数据缓冲区有非标准加密协议,强度很高,带有某种……生物特征识别的痕迹。”白夜心中默念,“是‘烛龙’,果然名不虚传。”
他早就料到林辰会布下天罗地网。直接攻击核心无异于自投罗网。
他的目标,并非立刻窃取最高机密,而是摸清“烛龙”系统的监控逻辑、响应阈值以及可能存在的盲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白夜完美地扮演着他的角色,时而蹙眉思考,时而快速记录,甚至主动通过官方频道向引擎部门发送了几条颇有见地的优化建议,获得了对方的感谢。
直到标准星舰时间深夜23:47分。
这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
夜班人员交接刚过,警惕性略有下降;而距离次日晨会还有足够的时间窗口。
人类生理周期也处于较为疲惫的阶段。
白夜伸了个懒腰,揉了揉似乎因为长时间工作而酸胀的太阳穴,准备关闭终端。
就在他的手指即将触碰到关机按钮的瞬间,他的指尖几不可察地微微偏转,在触控板边缘一个特定区域,以一种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指法,连续敲击了七次。
这不是物理接触,而是通过模拟特定频率的微弱生物电信号,触发了一个深埋于系统底层驱动程序中的后门。
这个后门,源于帝国时期对联邦某种早期商用芯片架构的深入研究,早已被主流技术淘汰,但在“深蓝号”部分非核心但权限不低的后勤保障子系统芯片组中,仍有遗留。
一瞬间,一个完全独立于“烛龙”监控视图的虚拟操作界面,在他视网膜上投射的隐形镜片中悄然展开。
界面极其简洁,只有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和几个核心指令选项。
他没有去碰那个三级加密区的“糖果”。那太明显了,简直是侮辱对手的智商。
他的目标,直指那个隐藏在二级加密区,与后勤系统挂钩的“异常报告”。
他的操作快如鬼魅。没有暴力破解,没有触发任何常规的权限警报。沿着芯片底层指令集的缝隙,利用那个古老后门赋予的短暂权限,模拟了一次“合法的系统日志归档请求”,巧妙地绕过了“烛龙”设置在常规数据通道上的第一、第二道感应器。
数据开始流动。
虚假的“异常报告”内容被他迅速下载、解析。同时,他留下的一个伪装成系统垃圾回收进程的“观察眼”,悄无声息地潜伏下来,它的唯一功能,就是记录“烛龙”系统对此次非正常数据流的反应模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