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周炎治疗案例
(一)气滞血瘀型肩周炎
病机分析:
长期劳损或外伤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表现为肩部刺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有瘀斑。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刺血可疏通太阳经气,祛瘀通络。
治疗方案:
1、刺络放血: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5-8滴,配合患侧后溪透刺合谷。
2、艾灸温通:委中隔姜灸(姜片厚0.3cm),配肩髃穴温和灸。
3、推拿整复:弹拨冈上肌腱,配合肩关节松动术(maitland IV级)。
典型案例:
患者:52岁教师,右肩疼痛伴活动受限6月,夜间痛醒。
治疗:委中放血联合后溪透刺,每周2次,配合中药贴敷(**、没药调醋)。
疗效:4周后VAS评分由8分降至2分,外展角度恢复至120°,睡眠质量显着提升。
机制解析:
刺血降低血清IL-6水平(下降32%),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艾灸通过42-45c热效应促进p物质降解(实验显示下降40%),缓解疼痛信号传导。
(二)风寒湿痹型肩周炎
病机分析:
寒湿侵袭致经络阻滞,症见肩部冷痛、遇寒加重,舌苔白腻。委中配伍温针灸可散寒通络。
综合干预:
1、火针疗法:委中火针速刺(深度0.2cm),配肩髎穴温针灸。
2、中药熏蒸:透骨草、伸筋草煎液熏蒸肩部,每日1次。
3、运动康复:太极拳训练,每日2次。
典型案例
患者:65岁退休工人,左肩冻结肩病史3年,夜间痛醒。
治疗:委中火针联合中药熏蒸,配合关节松动术。
疗效:6周后constant-murley评分由35分提升至78分,关节活动度增加25°。
现代研究:
超声显示治疗组喙肱韧带厚度减少0.4mm(p2.5或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