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 第3章 第十五章 :曲池穴配伍规律的系统总结

一、定位特性:经气枢纽与气血汇聚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其解剖结构包含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桡返动脉分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具有“气血物质为地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水湿雾露”的特性。作为阳明经“合穴”,曲池具有“通降阳明”的生理功能,能调节胃肠传导、宣发卫气,并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形成与任脉的关联,成为调控胞宫气血的关键节点。

二、配伍机制:同经协同与循经导气

1. 同经配穴的“担法”原则:

遵循马丹阳“合担用法担”理论,曲池常与同经穴位配伍,形成纵向经络刺激:

曲池 合谷:两穴均为手阳明原合穴,协同增强“通调阳明”之力,适用于上肢痹痛、外感热病及妇科气血失调(如产后缺乳、经行头痛)。

曲池 足三里:阳明经上下配穴,调节脾胃运化,改善气血生化之源,用于气血虚弱型闭经、带下清稀。

2. 异经配穴的“截法”延伸:

通过跨经配伍实现横向病所靶向:

曲池 三阴交:阳明与厥阴经配伍,调和肝脾,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寒凝血瘀型)。

曲池 太冲:疏肝理气,抑制肝经郁热,适用于经前期综合征、乳腺胀痛。

三、临床应用:病证结合与手法适配

1. 气血失调类疾病

产后缺乳:曲池 合谷 足三里,采用补法针刺,激发阳明经气以通乳(临床有效率92%)。

崩漏:曲池(补法) 隐白(刺络放血),通过“陷下则灸之”原则固摄冲任。

2. 痰瘀阻滞类病症

子宫肌瘤:曲池透少海(苍龟探穴) 痞根隔姜灸,抑制VEGF表达,缩小肌瘤体积(3个月缩小41.7%)。

多囊卵巢综合征:曲池点刺放血 三阴交埋线,调节Lh\/FSh比值(从3.2降至1.8)。

3. 炎症与免疫相关疾病

盆腔炎:曲池(泻法) 次髎刺络拔罐,降低tNF-a水平(下降42%),改善盆腔微循环。

荨麻疹:曲池 血海 三阴交,抑制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有效率89%)。

四、现代验证:机制阐释与疗效量化

1. 神经内分泌调节

fmRI显示曲池刺激可激活下丘脑弓状核(ARc),调节GnRh脉冲频率,改善pcoS患者Lh\/FSh失衡。

针刺后血清pRL下降19%,E2代谢产物2-ohE1上升18%,纠正雌激素代谢紊乱。

2. 免疫与抗炎作用

抑制tNF-a、IL-6释放,降低盆腔组织mmp-9活性(炎症浸润减少58%)。

提升cd4 \/cd8 比值至1.7±0.3(健康值1.5±0.2),增强局部免疫力。

3. 影像学生物学证据

超声显示曲池治疗子宫肌瘤后血流阻力指数(RI)从0.82降至0.76,提示血流改善。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水平下降62%(85→32U\/ml),结节体积缩小53%。

五、总结

曲池穴的配伍规律体现三大核心特征:

同经强化:通过“担法”纵向激活阳明经气,实现气血双调;

异经联动:借助“截法”横向阻断病邪通路,恢复脏腑平衡;

病证适配:根据虚实寒热选择补泻手法,如虚证用温针灸(曲池 关元)、实证用刺络放血(曲池 委中)。

现代研究证实其作用机制涵盖神经调控、免疫调节及代谢改善,为针灸妇科的循证实践提供科学支撑。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曲池的时辰效应及肠道菌群调控机制,深化其“通调阳明”的生物学内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