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 第3章 十二穴担截配伍核心歌诀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担截配伍核心歌诀及解读

一、核心配伍歌诀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担截配伍歌诀,是传统针灸学中“选穴配伍”的经典总结,最早见于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后经明代徐凤《针灸大全》增补完善,最终形成以下八句五言诗(涵盖十二穴配对与担截法核心):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二、歌诀逐句解读

(一)十二穴配对(前六句)

歌诀前六句以“两穴一组”的方式,明确了天星十二穴的担法配伍(双穴协同),每组均遵循“同经或上下肢对应”原则,覆盖全身主要经络与病位:

1、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内庭(足阳明胃经):同经配穴,增强胃经气血运行,主治胃脘痛、牙痛、腹胀等胃肠病证。

2、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同经配穴,疏通大肠经气,主治头痛、发热、肘臂疼痛等头面及上肢病证。

3、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承山(足太阳膀胱经):同经配穴,调理膀胱经气血,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痔疾等腰腿及肛肠病证。

4、太冲(足厥阴肝经) 昆仑(足太阳膀胱经):异经配穴(肝经与膀胱经),平肝潜阳、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腰背痛等肝阳上亢或经络痹阻病证。

5、环跳(足少阳胆经)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同经配穴,疏通胆经气血,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胆经病证。

6、通里(手少阴心经) 列缺(手太阴肺经):异经配穴(心经与肺经),调理心肺气血,主治心悸、失眠、咳嗽、偏头痛等心肺及头面病证。

(二)担截法核心(后两句)

歌诀后两句是担截配伍的灵魂,明确了“担法”与“截法”的应用原则:

1、“合担用法担”:“担”指“双穴协同”,即通过两穴配伍,增强经络气血运行,适用于慢性病、虚证(如脾胃虚弱、腰膝酸软)。例如“足三里 内庭”治胃寒腹痛,“曲池 合谷”治风寒感冒。

2、“合截用法截”:“截”指“单穴阻断”,即通过单穴强刺激,快速阻断病势,适用于急性病、实证(如急性牙痛、腰扭伤)。例如“内庭”单穴治胃火牙痛,“委中”单穴刺血治急性腰痛。

(三)总结句(最后两句)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强调天星十二穴的高效性——十二穴均为四肢要穴(“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覆盖全身十二经脉,可替代大部分穴位治疗疾病,是针灸临床的“捷径”。

三、歌诀的临床应用价值

这首歌诀不仅是“选穴指南”,更是“辨证思维”的体现:

1、辨证选穴: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虚证用“担法”(双穴协同,补益气血),实证用“截法”(单穴阻断,祛邪外出);

2、安全高效:十二穴均位于四肢,避开胸腹危险区,适合临床普及;

3、覆盖广泛:可治疗内、外、妇、儿诸疾(如胃痛、腰痛、失眠、痛经),符合“一穴治多病”的针灸特色。

四、注意事项:

1、经典版本:歌诀以《针灸大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收录的版本为准,部分文献可能有“穴名顺序”或“措辞”差异,但核心逻辑一致;

2、灵活调整:临床应用中需结合“病位、体质、季节”调整配伍(如夏季加“曲池”清热,冬季加“足三里”补阳);

3、专业操作:针刺需由执业中医师进行,避免自行施针(如“委中”刺血需避开静脉,“太冲”针刺需控制深度)。

综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担截配伍歌诀,是传统针灸学“简、便、验、廉”的典范,至今仍是针灸临床的核心参考,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