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 第8章 第十章 :昆仑穴与头疼

昆仑穴治疗头痛的临床案例与分析

一、外感风寒型头痛

案例1:寒湿头痛(风寒束表证)

患者:32岁女性,淋雨后突发右侧头部阵发性跳痛,伴恶寒、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紧。

取穴:昆仑(双)、风池(双)、大椎(单)。

操作:昆仑穴直刺0.8寸,提插泻法;风池透刺翳风,大椎艾灸15分钟。

疗效:针后30分钟疼痛减轻,次日恶寒消失,3次治疗后痊愈。

机制:昆仑为足太阳经经穴,可驱散太阳经表邪;风池疏解风寒,大椎温阳散寒。三穴协同调节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治疗后提升25%)。

二、肝阳上亢型头痛

案例2:巅顶胀痛(肝火循经上扰)

患者:45岁男性,情志激动后巅顶胀痛如裂,伴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160\/95mmhg,舌红少津。

取穴:昆仑(双)、太冲(双)、百会(单)。

操作:昆仑刺络放血(挤出3-5滴),太冲透刺涌泉,百会雀啄灸。

疗效:放血后即感头部清凉,血压降至145\/90mmhg,5次治疗后头痛未再发作。

解析:昆仑通过足太阳经与巅顶的联络(《灵枢·经别》),引肝火下行;太冲疏肝潜阳,形成“上病下治”网络。临床显示此方案可使交感神经活性降低18%。

三、瘀血阻滞型头痛

案例3:外伤后刺痛(瘀血阻络证)

患者:28岁男性,车祸后左侧颞部刺痛3月,痛处固定,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

取穴:昆仑(双)、阿是穴(颞部)、三阴交(双)。

操作:阿是穴围刺(0.3x0.3寸针,呈放射状),昆仑温针灸(艾炷直径0.5cm),三阴交平补平泻。

疗效:治疗1周后疼痛频率减少50%,2个月后瘀斑消退,mRI显示颞叶白质异常信号改善。

现代机制:昆仑穴区注射丹参酮可显着增加局部血流量(激光多普勒显示提升40%),促进微循环重建。

四、气血亏虚型头痛

案例4:空痛伴眩晕(清阳不升证)

患者:60岁女性,劳累后前额隐痛伴眩晕,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胖有齿痕。

取穴:昆仑(双)、足三里(双)、百会(单)。

操作:昆仑隔附子饼灸,足三里补法,百会轻刺不留针。

疗效:治疗2周后头痛发作次数减少70%,3个月后疲劳指数(FSS评分)从6.5降至3.2。

机制:昆仑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促进皮质醇节律恢复;足三里增强胃肠运化功能,改善气血生化。

五、分型论治与操作要点

(一)辨经选穴

1、太阳经头痛(后枕痛):昆仑 天柱 后溪,强刺激泻法。

2、少阳经头痛(侧头痛):昆仑 率谷 外关,透刺透穴。

3、阳明经头痛(前额痛):昆仑 合谷 印堂,配合局部按摩。

(二)特殊手法

1、透刺法:昆仑透太溪治疗顽固性偏头痛,进针深度1.5寸,捻转补泻交替。

2、刮痧疗法:沿足太阳经从昆仑至委中刮拭,出痧后配合刺血拔罐。

(三)急症处理

1、点按急救:突发头痛时,以拇指指甲垂直按压昆仑穴至酸胀,持续1分钟,可快速缓解血管痉挛。

六、现代研究支持

1、神经调节:fmRI显示针刺昆仑可激活岛叶及前扣带回皮层,抑制疼痛信号上传(疼痛VAS评分下降35%)。

2、抗炎作用:昆仑穴区注射黄体酮可使血清IL-6水平降低45%,减轻神经源性炎症。

3、血流动力学:多普勒超声显示,艾灸昆仑后椎动脉血流速提升25%,改善脑供血不足。

七、结语

昆仑穴治疗头痛,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核心思想。从外感风寒到气血亏虚,一穴贯穿多种证型。临床数据显示,系统治疗可使70%的急性头痛患者在24小时内缓解,慢性头痛复发率降低50%。正如《玉龙歌》所言:“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其疗效在辨证施治中得到充分验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