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 第6章 第十一章 :承山穴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里的规律总结

承山穴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主治腰腿痛的理论依据与规律总结:

一、理论依据溯源

1、足太阳经气通调

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要穴,其脉气循行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灵枢·经脉》)。腰为肾之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取承山可调节太阳经气,使腰部气血得以布散。《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直言其善治腰疼痛,正是基于经络循行的特异性。

2、筋会之功

《难经》云:筋会阳陵泉,而承山为膀胱经筋之郄穴,专主筋肉拘急。《针灸甲乙经》载其主转筋,现代解剖显示承山深部支配比目鱼肌,针刺可调节γ-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缓解腓肠肌痉挛。

3、阴阳升降理论

天星十二穴遵循阴升阳降规律,承山属阳经穴位,通过阳病治阴的刺法(如配伍太溪),形成阴阳平衡。《玉龙赋》云:委中承山,理腰腿之痹痛,揭示其与委中形成上下经气接力,疏通腰腿气机。

二、核心规律总结

(一)同经配穴法则:

1、上下联动:常配伍委中(腘窝下合穴),形成腰腿气街通路。急性腰痛取承山直刺,慢性顽疾配昆仑(足太阳经输穴),体现近病治标,久病治本原则。

2、远近结合:如急性腰扭伤取承山配外关,肩背酸痛配天宗,形成经脉-络脉协同调节。

(二)刺法补泻规律:

1、急性痛证:采用白虎摇头手法(快速提插捻转),刺激量以患者下肢出现节律性抽动为度,符合《标幽赋》泻络远针理论。

2、慢性痹痛:施以青龙摆尾(小幅度高频震颤),配合温针灸,契合《针灸资生经》寒则留之治则。

(三)时空效应特征:

1、晨刺法:卯时(5-7时)针刺承山,顺应太阳经气升发,治疗晨僵型腰痛疗效倍增。

2、夜灸法:戌时(19-21时)艾灸承山,借膀胱经贮藏之阳气,改善肾阳虚型夜尿频伴腰冷痛。

三、治疗腰腿痛的机制解析

1、经络气血调节

足太阳膀胱经贯穿腰背及下肢后侧,承山作为该经,可调节经气运行。针刺承山能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下降24%),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2、生物力学平衡

超声弹性成像显示,针刺后比目鱼肌弹性模量提升28%,肌筋膜滑动度增加1.5mm,改善腰椎-骨盆生物力学平衡。mRI证实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物体积平均缩小18%。

3、神经反射调控

fmRI显示针刺承山可激活岛叶-丘脑-脊髓背角疼痛调节环路,降低p物质表达(下降35%),提升β-内啡肽水平(升高22%),形成脊髓-脑干-边缘系统多级镇痛网络。

四、典型病症治疗模式:

1、急性腰扭伤

取穴:承山(患侧) 人中(督脉)

机制:人中调节督脉阳气,承山疏通膀胱经气,形成脊中-膀胱气机循环。临床数据显示,24小时内疼痛缓解率达82%。

2、坐骨神经痛

取穴:承山透刺阳陵泉(3寸针) 环跳(强刺激)

规律:透刺打破经脉界限,环跳激发少阳枢机,实现太阳少阳同治。随访显示3个月复发率降低至15%。

3、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穴:承山 腰阳关(温针灸) 委中放血

依据:腰阳关祛寒湿,委中清瘀热,承山调节肌张力。红外热像显示治疗后腰部低温区面积减少42%。

五、古籍技法现代演绎

(一)下病上治的透刺法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继承《玉龙歌》刺法,改良为:

1、承山透条口(3寸针)调节髂腰肌张力;

2、配合患侧足三里温针灸,形成升提-通腑立体调节。

(二)以通为补的泻法

对热秘型腰腿痛,优化《针灸大成》手法:

1、承山直刺后行白虎摇头(快速提插捻转);

2、同步电针(疏波,频率2hz),刺激肠神经系统。

(三)温阳固脱的灸法

针对肾阳虚型腰冷痛,发展《扁鹊神应玉龙经》方案:

1、承山隔附子饼灸(厚0.3cm,灸至局部潮红);

2、配合神阙穴贴敷吴茱萸膏,增强温阳效果。

六、结语:

承山穴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的腰腿痛治疗体系,体现了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核心思想,其理论架构融合了经络气血、阴阳升降、筋骨并治等多重维度。从《灵枢》经文到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形成跨越千年的证据链,为腰腿痛的针灸治疗提供了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依据的经典范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