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幻想降临:我建运朝踏碎无数异族 > 第72章 天工系列装甲

永恒历元年 1 月的最后一缕月光,正沿着实验室穹顶的观测缝缓缓滑落,在陈昂眼前布满数据的光屏上投下一道冷白的痕。

控制台旁的热茶早已凉透,杯壁凝着的水珠顺着外壁蜿蜒,在地面积成一小滩暗渍,映着屏幕上闪烁的符文纹路。

那是他这十几天来,从清晨到深夜,在休息舱与实验室之间两点一线磨出的成果。

指尖在光幕上悬停半秒,陈昂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镜片反射着符文拆解的数据流。

从最初将灵傀核心拆解得七零八落,到摸索出符文与机械传动的适配逻辑,再到昨夜突然顿悟 “符文序列与能量传导的共振频率”,三百多个小时的熬煮,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质变。

当最后一组符文在虚拟沙盘里稳定运转,灵枢反应炉的模拟界面弹出 “灵气 - 电能转化率 98.7%” 的提示时,他紧绷的肩线骤然松弛,指节因长时间握笔而泛白的痕迹,也随着这口气的吐出渐渐消退。

“有趣,太有趣了。”

低低的呢喃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陈昂伸手拂过光屏上跳动的符文,指尖穿过冷蓝光幕,却仿佛像触到了某种无形的法则脉络。

他想起这十几天里主脑传来的基础符合,和一些基础术法,忽然笑出声,声音里带着科研者独有的亢奋:

“若将天道法则视为一段程序,那符文就是编译法则的编程语言。

这‘火’符文,单独触发是星星之火,反复叠加三层再注入灵气,就是火球术,这不就是基础语法的嵌套吗?”

他抬手调出之前绘制的灵傀设计图,曾经在他眼里堪称精妙的传动结构,此刻却像孩童的积木般简陋。

光屏上的灵傀模型还在重复着 “抓取 - 锻造” 的机械动作,关节处的符文能量损耗高达三成,而核心动力源。

那枚勉强压缩的灵气晶核,连支撑灵傀进行连续的高强度战斗都做不到。

“灵傀?说到底还是缺个靠谱的能源核心。”

陈昂摇头,指尖在模型上点了点,灵傀的躯干瞬间被拆解成无数零件,

“没有我这灵枢反应炉,它顶多只能打打杂、造点小东西。真要上战场,还不如给士兵配一套能适配符文的外骨骼装甲。

人体本身就是最稳定的能量传导载体,再加上灵枢反应炉的灵气结合电力的双能源驱动,刚好能补上符文的损耗短板。”

“博士。”

陈昂突然抬头,对着虚空中的冷蓝光幕开口,语气里带着思考时的停顿,

“新起一份图纸…… 叫什么好呢?”

他踱步到观测窗前,望着外面泛白的晨曦,忽然想起主脑传来的五行符文,

“对了,就叫天工系列外骨骼装甲——基础作战序列 - “五行战铠”系列。

你先把灵枢反应炉为核心的通用框架搭起来,我来说每个系列的细节。”

冷蓝光幕瞬间刷新,空白的图纸上浮现出 “五行战铠” 四个篆体,旁边跟着一行小字:

“基础作战序列,灵枢反应炉驱动,符文 - 机械协同”。

博士的声音带着数据流特有的平稳:

“已建立图纸框架,灵枢反应炉通用参数已录入。

标准输出功率 80-180 万千瓦,灵气 - 电能转化率≥95%。

是否开始录入各系列参数?

另外,需确认符文的适配逻辑。

是按属性对应能源输出,还是按战术需求调整符文优先级?”

“按战术需求来,属性只是个代号。”

陈昂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在光屏上划出一道锐利的线条,

“第一个系列,【锐金】-RA 系列,定位突击破阵。

士兵冲阵时最需要什么?

速度、破甲能力。

所以装甲线条要像刀劈斧凿,亮银色主甲配玄色导流翼,减少空气阻力。

你看肩甲、臂甲的侧翼,都要向后倾斜,峰值速度要能到 145 公里 \/ 小时。”

光屏上,一套银灰色的外骨骼战铠缓缓成型。

肩甲凸起的 “断锋” 磁轨炮泛着冷光,炮口处环绕着 “聚 金” 双符文;

双臂外侧的 “破军” 双刃收在鞘中,刃口隐约有粒子流闪烁。

陈昂指着战铠的核心腔:

“灵枢功率按 120 万千瓦设计,峰值时能到 140 万。

足够驱动‘破军’双刃的高频振动。核心符文用【锋锐】,永久附魔在刃口和手部装甲,产生微观振动粒子流,能无视常规能量护盾;

功能符文加【一闪】,启动时腿部符文亮起,瞬时消耗灵力做直线突进,原地留残影,用来瞬间近身。”

“能源配比按灵力 70%、电力 30% 来。”

他补充道,调出一个模拟场景 ——【锐金】战铠在废墟中突进,双刃展开成银白风暴,凶兽的表皮在高频振动下像纸片般碎裂,

“破甲和突进全靠符文,灵力必须占主导;

电力只负责基础传动和生命维持,不然突进时能量跟不上。

对了,关节处加‘缓震’符文,灵枢峰值输出时反冲力大,不然境界较低的将士们的骨骼扛不住。”

博士的光幕上突然弹出一行提示:

“检测到【锐金】战铠重量 1.8 吨,灵枢满负荷运转时续航仅 2 小时。

是否增加备用灵晶槽?

另外,‘一闪’符文的灵力消耗过高,单次突进需消耗 5% 灵力,连续使用可能导致能源中断。”

“备用灵晶槽加在腰侧,隐蔽点,别影响突进。”

陈昂果断决策,

“【一闪】的消耗不用改 ,突击兵要的是瞬间爆发力,不是持续续航,真到灵力不够的时候,灵枢的电能还能撑着撤退。”

“第二个系列,【青木】-wd 系列,侦察迅捷型。”

陈昂话音一转,光屏上的战铠瞬间切换风格。

不再是锐利的银灰,而是墨绿主甲配深灰哑光涂层,装甲表面覆盖着六边形自适应鳞片,像一层会呼吸的皮肤,

“侦察兵要隐蔽、要快。

灵枢功率按 80 万千瓦设计,标准灵力输出 6000 灵力单位,潜行时 95 公里 \/ 小时,爆发模式能到 220 公里 \/ 小时,全靠‘叶舞’符文提升神经反射。”

他指着战铠的头盔:

“设计成箭矢形状,传感器阵列像束发冠冕,‘千目’系统能覆盖三公里,在前期没有神识的时候作用更佳。

核心符文用【同尘】,让装甲跟周围的光线、磁场、灵气波动同步,实现光学 神识双隐形;

功能符文除了【叶舞】,再加‘消音’符文,脚部的缓冲结构配合电力驱动,移动时没声音。”

模拟场景随之变化:

【青木】战铠在森林中潜行,体表鳞片随树木纹理实时变色,连落叶落在肩甲上都被符文吸附,

“能源配比按灵力 60%、电力 40%,迷彩和传感器靠灵力驱动,机动和消音靠电力,这样潜行时灵力波动小,不容易被神识探测到。”

“第三个系列,【玄水】-AS 系列,特种潜行,主打水陆两栖。”

陈昂调出流体动力学模拟图,光屏上的战铠泛着深海蓝的光泽,全身是光滑的流线型,像被水流冲刷过的鹅卵石,

“水下作战最麻烦的是阻力和隔音。

所以关节处加伸缩式防水膜,背部装流体推进背包,灵枢功率按 100 万千瓦设计,水下速度能到 55 节 。”

他指着战铠的面甲:

“用弧形深蓝色镜面,水下时显示水文和声纳成像;

核心符文用【御波】,操控周身流体减少阻力,还能形成隔音的‘静默领域’;

功能符文加【冰锢】,手甲喷射极寒液氮,既能灭火,关键时刻又能冻住敌人。”

“能源配比按灵力 50%、电力 50% 来,最均衡的比例。”

陈昂调出登陆模拟。

【玄水】战铠从海岸线悄然登陆,海水顺着装甲表面的符文快速滑落,

“水下时灵力驱动【御波】和【冰锢】,电力驱动推进器;

陆地上反过来,电力维持机动,灵力保留给战斗。

灵枢的转化效率够高,两种环境切换不用重启系统。”

“第四个系列,【烈火】-Fh 系列,压制歼灭,重火力压制装甲。”

陈昂的语气变得沉重些,光屏上的战铠瞬间 “厚重” 起来。

暗红色主甲配鎏金纹路,肩部、背部布满武器挂点和散热孔,运行时孔洞透出暗红光芒,像即将喷发的火山,

“灵枢功率按 180 万千瓦设计,过载时能到 200 万。

全靠电力支撑武器系统。

重量 3.2 吨,装甲要厚,不然扛不住后坐力。”

他指着战铠的双臂:

“复合武器挂架装‘焚天’等离子炮,背部加火箭弹巢。

全武器满载能持续射击 4 分 30 秒。核心符文用【燃尽】,把灵力活性化,提升武器出力,等离子团能到金白色;

功能符文加【爆炎】,灵枢过载时炸环形冲击波,清近距离敌人。”

“能源配比按灵力 40%、电力 60%。”

陈昂调出防御战模拟。

数台【烈火】组成交叉火力网,等离子光柱倾泻而下,兽潮在光柱中蒸发,

“【燃尽】耗灵力,但武器冷却、推进、护盾全靠电力。

灵枢的电能输出要稳,不然等离子炮容易过热。”

博士突然插入一句:

“检测到【烈火】的散热系统负荷过高,全武器运转时温度会超过 1200c。

是否增加‘熔炉’核心过载系统,用灵力辅助散热?”

“加,但是要限制过载时间,最多 10 秒。”

陈昂点头,“灵力辅助散热能降 300c,但不能常用,不然影响武器供能。”

最后,陈昂调出第五个系列的框架,光屏上浮现出一尊如小山般的战铠:

“【厚土】-tE 系列,重装防御,移动堡垒。

重量 4.5 吨,灵枢功率 150 万千瓦。

全靠灵力撑防御。左臂装‘不动明王’复合盾,能生成覆盖小队的能量护盾,强度能挡窍光境凶兽一击。”

他指着战铠的腿部:

“多抓地齿设计,启动‘地脉’锚定系统,能跟大地灵气链接。

核心符文用【不动】,把冲击力导入大地,稳定性近乎无限;

功能符文加【反震】,吸收动能攻击,下次反击时返还给敌人。”

“能源配比按灵力 80%、电力 20%,最依赖灵力的型号。”

陈昂调出防御模拟。

【厚土】战铠并排而立,护盾连成金色的墙,巨兽拍击在护盾上,

“防御和反震全靠符文,灵力必须占主导;

电力只负责基础传动和护盾链接。

灵枢要优先供给灵力,哪怕电力不足,只要护盾在,就能稳住阵线。”

博士的光幕上,五套战铠的设计图已完整呈现,从【锐金】的凌厉到【厚土】的厚重,每一套都标注着灵枢参数、符文布局和能源配比。

陈昂看着图纸,忽然想起最初研究符文时的困惑,忍不住笑了:

“你看,从灵傀到战铠,其实就是解决了两个问题。

能源和载体。灵枢反应炉解决了能源转化,人体载体解决了符文精准控制,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武器。”

“已完成《五行战铠设计图》终稿,灵枢反应炉与符文系统兼容性测试通过,实战模拟成功率 92%。”

博士的声音打断了陈昂的思绪,光屏上弹出最终报告。

“先不急。”

陈昂走到观测窗前,晨曦已经洒满玄周村,耳边已经传来百姓们的声音。

“博士,你再把每个系列的灵枢续航数据调出来。”

陈昂转身,重新坐回控制台前,指尖再次落在虚拟键盘上,

“比如【玄水】的水下续航,还能再优化;

【厚土】的护盾链接,加个‘应急供能’符文,队友灵力不足时能从灵枢借电……”

冷蓝光幕再次亮起,符文与数据在光屏上交织,像一幅正在编织的未来图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