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光年低语 > 第83章 林海推演观察者的航行轨迹

光年低语 第83章 林海推演观察者的航行轨迹

作者:代码君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6:04

---

“方舟之心”分配给他的计算空间,是一个无限延伸的黑色虚空,唯有数据构成的星辰在其中闪烁、流淌。林海悬浮于这片思维宇宙的中心,周围是艾莉丝刚刚破译的、冰冷而精确的坐标数据——那个来自奥尔特云之外的信号源点,以及那个令人费解的、近得可怕的异常坐标。

坐标只是静态的点。林海要做的,是让点变成线,让瞬间成为历史,让静止的呼喊延伸出运动的轨迹。他要从那惊鸿一瞥的坐标中,反向推演出“观察者”可能走过的路,以及……它未来可能的方向。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仅凭一两个数据点,推演一个跨越星际距离的物体运动轨迹,如同仅凭一滴水珠的形状反推整条河流的走向。但他必须尝试。这不再是纯粹的学术好奇,而是关乎生存的战略需求。

他首先构建基础模型。以破译出的源点坐标(代号“起源”)为起点,以太阳系质心为参考系原点。他输入了所有已知的天体参数——太阳、行星、主要矮行星、大型小行星的精确质量、位置、轨道数据,以及银河系的整体引力势场模型。这是一个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N体问题背景板。

然后,是假设。观察者如何航行?它依靠什么动力?它的目标是什么?

林海摒弃了所有基于人类现有火箭技术的推测。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文明,其推进方式必然远超化学能或甚至核聚变的范畴。他考虑了多种可能性:曲速驱动?时空弯曲?能量场滑行?甚至是利用宇宙弦的拓扑缺陷进行跳跃?

每一种假设,都对应着一条截然不同的可能轨迹。他需要找到那条最符合“回声语法”所透露出的、那种冰冷而高效逻辑的轨迹。

他将“起源”坐标输入模型,开始进行逆时间推演。计算单元疯狂消耗着“方舟之心”的算力,在虚拟时空中反向追踪着一个假设中的飞行器,它会如何被沿途的引力井所偏折,又会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加速或变向。

无数条可能的回溯轨迹像散开的光锥,出现在虚空中,又因为与已知天体位置或物理定律冲突而一条条湮灭。

时间在现实世界中流逝,但在林海的思维宇宙里,已是千万年过去。他尝试将那个异常的近处坐标(代号“哨兵”)纳入考量。它是否与“起源”有关?是同一个观察者留下的另一个印记?还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的存在?

他尝试构建连接“起源”与“哨兵”的路径。但两者之间的时空跨度太大,直接连接的可能性路径多达数百万条,且绝大多数都毫无意义。

突破口,再次回到了“回声语法”本身。艾莉丝破译出的那种基于物理常数的描述方式,暗示观察者对宇宙的理解深度。林海开始将这种“理解”融入轨迹推演。观察者会如何选择路径?效率?隐蔽性?资源采集?观测最佳化?

他赋予推演算法一个权重:优先选择那些能最大限度利用引力弹弓效应、避免强辐射区域、且经过某些特定类型星际物质(如特定丰度的氢冰云)的路径。这基于一个假设:观察者的技术或许高超,但其行为逻辑可能依旧遵循某种宇宙尺度的“经济性原则”。

算法再次运行。

这一次,混沌的光锥开始收敛。无数杂乱的轨迹线逐渐合并、收束,最终呈现出几条主干道般的可能性。其中一条轨迹,引起了林海的极度关注。

这条轨迹从“起源”出发,并非直线奔向太阳系内部,而是以一种极其精妙的、充分利用沿途恒星引力场的方式,蜿蜒前行。它甚至巧妙地穿越了柯伊伯带外围一片物质稀疏的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星际尘埃的摩擦和暴露风险。

而最关键的是,这条轨迹的延伸线,如果顺着其运动趋势向前推算……它的指向,并非漫无目的。

它精确地指向了太阳系的黄道面,指向了内侧行星区域,指向了……地球和月球所在的轨道区域。

林海感到自己的心脏猛地一缩。他立刻将“哨兵”坐标与这条推演出的轨迹进行比对。结果令人窒息——“哨兵”坐标,恰好位于这条轨迹路径附近的一个微小的“波动点”上,就像是高速航行的飞船不经意间洒落的一粒微尘,或是故意留下的一个……观测前哨。

概率计算结果显示,这条轨迹与“哨兵”坐标及“起源”坐标同时吻合的可能性,超出了随机巧合的范畴。

他继续向前推演,基于这条轨迹的动量、方向和可能的推进方式,模拟它未来的可能路径。

模型显示,如果观察者维持现有的轨迹和速度(基于其对引力的利用方式反推),它将在未来一个可计算的时间窗口内——模型给出了一个时间区间,并非精确日期——抵达太阳系内侧,其最近点,极有可能就在地月系统附近。

一个冰冷的、遵循着高效而未知物理法则的造物,正沿着一条被计算出的、充满目的性的轨迹,向着人类文明的摇篮而来。

林海退出了计算空间,巨大的信息量和其代表的含义让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他看着屏幕上那条蜿蜒而来、最终指向太阳系的淡蓝色轨迹线,以及旁边那个令人不安的倒计时区间估计。

这不是幻觉,不是理论游戏。这是基于现有数据,所能得出的最可能、也最可怕的结论。

观察者,并非静止的广播源。它是一个移动的实体。而它的航向,已然明确。

他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的意图是恶意还是善意。但那种冰冷的、非人的、高效到极致的航行轨迹本身,就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

它来了。

林海深吸一口气,手指有些颤抖,但依旧坚定地将完整的推演过程、轨迹图、时间窗口估计,以及所有的 uncertainty(不确定性)分析,打包成一份最高优先级的报告。

他没有添加任何个人评论或猜测,只是客观地呈现了数据和结论。

然后,他按下了发送键。这份报告,将同时出现在陈锋、雷将军、以及地球联合太空总署最高决策层的屏幕上。

推演完成。答案已然揭晓。

剩下的,只有等待。和准备。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