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光年低语 > 第70章 月背射电望远镜阵列

光年低语 第70章 月背射电望远镜阵列

作者:代码君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6:04

---

月球,这颗地球永恒的伴侣,以其潮汐锁定的特性,永远将一面向着家园,而将另一面隐藏在永恒的黑暗与寂静之中,背对地球的喧嚣与电磁污染。这片名为“月背”的广袤区域,对于天文观测者而言,是宇宙中无可替代的净土,是聆听宇宙最微弱、最古老回声的绝佳殿堂。

林海接收到的那个蕴含恐怖能量的伽马射线暴及其内部诡异的调制信号,如同一道最终的催化剂,将人类建造月背射电望远镜阵列的长期构想,推向了必须立刻执行的战略高度。如果宇宙中存在文明,并且它们活动,那么其信号很可能就淹没在浩瀚的宇宙背景辐射中,唯有在月背这样极致的无线电静默区,借助空前灵敏的“耳朵”,才有可能捕捉到那些微弱而关键的“低语”。

项目被命名为“静海倾听者”,地址选定在月背一个巨大的、平坦的撞击坑——冯?卡门坑内。这里地势相对平坦,便于建设,且坑壁能提供一定的天然屏蔽,进一步隔绝可能来自月球正面的微弱干扰。

但将蓝图投向月背,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距离广寒宫基地超过两千公里,远超日常巡逻范围。那里是绝对的未知之地,没有任何现成的基础设施,每一次运输、每一次部署都如同一次远征。

叶薇的安保小队再次承担起先锋使命。她们驾驶着经过特殊改装、强化了续航和地形适应能力的“开拓者-月背型”勘探车,护送着先期的工程勘测团队,进行了数次危险的长途跋涉,才最终确定了阵列的具体点位和基础建设方案。

真正的建设则更像一场静默的、机械的芭蕾舞。首批通过“天梯”运抵的,是数百个自主部署的基站单元。它们如同巨大的金属花朵,被投放到预定位置后,自动展开太阳能板,伸出钻探锚定装置,牢牢抓住月壤,并建立起一个初步的、低带宽的通信网络。

随后,真正的核心设备——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组件——被“驮龙”重型机甲运输队,历经漫长而谨慎的运输,送达冯?卡门坑。这些天线并非单一的巨大碟形结构(那在月球环境下难以建造和维护),而是由数千个相对较小、但可通过相位阵列技术协同工作的单元组成。

建设过程几乎完全自动化。无人工程机器人根据中央指令,精确地将天线单元安置在预先计算好的网格点上,连接线缆,进行校准。整个过程缓慢而有序,在寂静的月背上,只有机械臂运动的微弱电机声和金属接触的清脆响声。

能源供应是一大难题。庞大的阵列需要稳定的电力。除了每个单元自带的太阳能板,还在阵列中央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核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以保障月夜期间的持续运行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则依赖于一颗专门发射到月球背面特定轨道的通信中继卫星,它将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打包,定期飞越月球正面时,将数据瀑布般倾泻给广寒宫基地的接收天线。

林海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静海倾听者”的控制和数据分析上。他坐镇广寒宫,通过延迟数秒的指令,遥控着月背阵列的启动和初步调试。

当第一个子阵列被激活,第一批数据流如同涓涓细流,随后汇成汹涌的江河,涌入“方舟之心”的存储系统时,林海屏住了呼吸。

噪音水平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地球的无线电噪音、卫星的干扰信号全部消失了,只剩下宇宙本身最纯净的“嘶嘶”声——那是宇宙大爆炸残余的背景辐射,是无数遥远星系混合而成的微弱合唱。

在这片极致的宁静中,最微弱的信号也变得清晰可辨。脉冲星的节奏更加精准,遥远星系的分子云光谱细节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

但林海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编写了复杂的算法,在这片数据的海洋中,专门搜寻那些非自然的、具有智能特征的窄带信号、重复模式、或者符合林登-沃塞尼亚规则(Rare Earth hypothesis)的异常现象。他尤其关注那个“cmA-742b幽灵”信号的方向,以及接收到GRb的天区。

日复一日,海量的数据被处理,大部分都是自然的天体物理现象。失望的情绪开始慢慢滋生。难道那GRb真的只是一次极其罕见的自然事件?难道“幽灵”信号只是宇宙的恶作剧?

然而,就在阵列全面运行后的第十七天,一个异常信号被算法标记了出来。

它并非强信号,却极其奇特。它来自一个此前未被注意的、位于银河系悬臂外侧边缘的暗淡星区。信号本身非常微弱,但它的频率在极其缓慢地、却又极其稳定地漂移着,这种漂移模式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多普勒效应所能解释,更像是在主动地、规律地扫描某个频率范围。

更令人费解的是,信号的脉冲结构。它并非连续不断,而是以一种极其漫长的周期(数小时)间歇性出现,每次出现时,脉冲的包络形状都会发生极其细微却又可重复的变化,仿佛在传递某种极其缓慢、却又内涵丰富的信息。

这个信号太微弱,太奇特,以至于在以往的任何观测中,都必然被当作噪声过滤掉。唯有在月背的极致宁静中,才被“静海倾听者”敏锐的“耳朵”捕捉到。

林海的心脏狂跳起来。这不像任何已知的天体现象。它太有规律,太有目的性。

他将其命名为“织女低语”,立刻调动了阵列的大部分资源,对其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听和记录。

数据缓慢地积累着。几天后,当足够的数据被记录下来,林海尝试用之前破解“幽灵”信号周期性时使用的、基于张老高维理论的数学模型去分析“织女低语”那复杂的频率漂移和脉冲形状变化规律。

结果令人震惊。

模型虽然无法完全解读信号内容,但却成功地将那看似杂乱的频率漂移和脉冲变化,映射成了一个具有明确数学结构的序列!这个序列本身不包含明显的信息,但它更像是一种……加密协议的握手信号?或者某种系统性的身份标识?

它似乎是在用一种宇宙尺度的、极其缓慢的语言,重复地宣告:“我在这里,我是这样的。”

而更让林海感到寒意的是,这个数学结构的某些底层特征,再次与“默斯”代码的某些核心模式,以及GRb中那短暂的调制信号,产生了那种令人不安的、若即若离的相似性!

难道……“织女低语”、“cmA-742b幽灵”、GRb调制信号,甚至“默斯”,都是同一套“语言”或“技术基座”的不同表现形式?只是由于距离、能量、载体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月背阵列捕捉到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个更深、更巨大、更复杂的谜团的开端。

“静海倾听者”确实倾听到了。 但它听到的,并非友好的问候。 而可能是一首用星辰谱写的、冰冷而古老的密码诗篇。

林海将初步分析结果再次加密上报。他知道,基地的资源,尤其是“方舟之心”的算力,必须向这个新发现倾斜。

月背那片永恒的黑暗,仿佛因为人类“耳朵”的抵达,而开始回荡起更加清晰、却也更加令人不安的旋律。

钢铁脊梁,不仅支撑着人类的躯体,更将人类的感知,延伸到了宇宙最幽深的角落,去倾听那可能决定文明存亡的……

回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