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光年低语 > 第64章 广寒宫扩建二期动工

光年低语 第64章 广寒宫扩建二期动工

作者:代码君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6:04

---

“昆仑”工业园的蓝图还在全息屏幕上旋转,其宏大的构想尚停留在数据和愿景层面,但广寒宫基地迫在眉睫的生存空间和功能需求,却已刻不容缓。人口突破千人的时间点日益逼近,原有的居住舱、科研模块、生命支持系统都已接近设计容量极限。每一次人员轮换和新专家抵达,都意味着新一轮拥挤和资源分配的紧张。更重要的是,诸如萨米尔的人工光合酶中试平台、林海需要的新一代深空观测阵列接收站、艾莉丝计划中更安全的神经接口研究隔离区等关键项目,都急需新的、专门化的空间。

“广寒宫扩建二期”工程,正是在这种现实压力下,从图纸走向月面的。它不像“昆仑”那样充满革命性,却更具基础性和紧迫性,是维系基地当下生存与正常运转的必然选择。

动工仪式简单而肃穆。没有彩带和欢呼,只有陈锋、雷将军、各项目负责人以及工程团队代表,站在选定的一片相对平坦、地质结构经过“蜂巢”网络和叶薇安保小队反复勘测确认安全的区域边缘。身后是已经略显拥挤的一期穹顶集群,眼前则是无限延伸的、覆盖着细腻灰壤的荒原。

“二期工程,是我们迈向自持自足的关键一步,也是对我们现有技术、管理和协作能力的全面检验。”陈锋的声音通过头盔内的通讯器传入每个人耳中,冷静而坚定,“它必须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任何疏忽,都可能重蹈精炼厂的覆辙。开始吧。”

命令下达。

巨大的、经过“危海陷落”教训后全面升级了动态导航和地质雷达系统的工程机械,如同苏醒的钢铁巨兽,发出了月球上的第一声低沉咆哮。为首的是一台“泰坦”级月面挖掘机,其巨大的铲斗如同史前生物的颚骨,缓缓落下,轻易地切入月壤,掘起了扩建工程的第一铲土。

这不仅仅是一铲土,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对月球土地的又一次主动改造,象征着广寒宫这颗心脏开始向外泵送新的血液,扩张其肌体。

工程按照精心规划的流程展开:

第一阶段:地基平整与加固。 “泰坦”挖掘机和数量众多的中型机器人协同作业,清理表层浮土,挖掘基槽。随后,由萨米尔团队提供的、掺入了“凤凰石”添加剂(用于增强抗辐射和自修复能力)的月壤混凝土被大量注入基槽。这些混凝土并非地球运来,而是直接利用原位月壤和极区水冰开采转化后的水制备而成,是“就地资源利用”(ISRU)理念的直接体现。大型振动夯锤在月面无声地工作着,将地基夯实。雷将军的安全部门在外围设置了警戒线和监测点,防止任何意外干扰或潜在破坏。

第二阶段:模块化舱体安装。 这是工程的核心。由“天梯一号”千吨级轿厢从地球运来的、标准化设计的巨型舱段模块,被大型龙门吊缓缓吊起,精准地安放在准备好的地基上。这些舱段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外壳是萨米尔最新的“金刚釉”纳米涂层与复合装甲的混合体,既能抵抗微陨石和辐射,也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和韧性;内部结构预先集成了部分管线和服务设施,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复杂度。工人们穿着改进型外骨骼,在舱段之间进行紧张的连接和密封作业,确保每一个接口都万无一失。焊接机器人喷吐着耀眼的等离子弧光,在真空中无声地连接着钢铁骨骼。

第三阶段:系统集成与调试。 当舱体结构初步成型,更精细复杂的内部系统集成工作立刻跟进。能源部门铺设强化型的供电网络,并将其与萨米尔的超导储能环和主电网对接;生命支持团队安装新的空气循环、水循环和废物处理单元;通讯部门部署内部网络和对外天线阵列;“蜂巢”网络的传感器节点如同藤蔓般随之延伸,覆盖每一个新建的角落。整个过程中,“方舟之心”的算力被大量用于施工模拟、应力监测和系统协同优化。

工程并非一帆风顺。

开工后第七天,一台正在挖掘边缘基槽的“獾”式小型挖掘机突然触发动态导航系统的警报,显示前方月壤承重能力急剧下降。工程立刻暂停,地质团队紧急勘探,发现了一个未被前期雷达探测到的、直径约五米的小型地下空洞。正是“危海”类型的陷阱,只是规模较小。叶薇的安保小队迅速接管区域,设置警示,工程路线被迫微调,耽误了近二十个小时。

第十五天,在吊装一个大型居住舱段时,龙门吊的主承重索具突然发出异常声响,监控显示内部应力纤维有少量断裂。吊装作业紧急中止。检查发现,该批索具在从地球运输途中,可能经历了某种未被记录的应力损伤。全套备用索具被启用,所有同类索具进行额外检测,导致进度延迟两天。

最大的挑战来自人员。持续的高强度、高风险作业,加上精炼厂事故带来的心理阴影,让工程队员的精神始终紧绷。一次小小的焊接瑕疵,一次微不足道的导航偏差,都可能被放大解读,引发短暂的恐慌和过度反应。心理辅导团队不得不频繁介入,进行疏导和压力管理。陈锋和雷将军也必须时刻关注队伍士气,在强调安全的同时,确保工程进度不被过度的谨慎拖累。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工程的总体进度仍在顽强地向前推进。看着一片片新的舱段拔地而起,与一期穹顶连成一片更庞大的整体,一种成就感逐渐冲淡了疲惫和焦虑。

艾莉丝偶尔会来到工程现场外围,并非视察,而是观察。她注意到,随着二期结构的扩展,“蜂巢”网络收集到的环境背景数据——尤其是极其低频的振动和电磁背景噪音——似乎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源于任何已知的工程活动,更像是一种…结构本身与月球地基相互作用产生的新的“共振”。她默默记录下这些数据,没有声张,打算事后与林海进行探讨。

林海本人则对工程挖掘出的深层月岩样本产生了浓厚兴趣。二期地基打得更深,暴露出了更古老的地层。他的团队发现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异常衰减的迹象,这或许能帮助更精确地测定月球特定区域的地质年龄,甚至…间接验证他对那个遥远“观察者”信号周期的某些计算模型。科学与工程,在月球土地上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相互滋养。

一个月后,二期工程的主体结构终于封顶。巨大的新型穹顶外壳在月球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和复合材料的冷峻光泽,与一期穹顶交相辉映,勾勒出人类地外家园前所未有的宏伟轮廓。

内部装修和设备调试工作紧接着展开。但无论如何,最艰苦的阶段已经过去。

陈锋站在连接一期和二期的巨大气闸通道口,望着眼前这片从无到有、由人类双手铸造的新空间,心中百感交集。这是代价高昂的胜利,是无数人汗水、智慧甚至风险的结晶。

它只是“昆仑”工业园的预演,却是广寒宫走向真正自立的坚实一步。

就在这时,他的通讯器收到工程总监的紧急报告:“陈总,二期三区底层仓储模块在进行最终压力测试时,发现北侧墙体与月壳基础连接处出现异常应力集中,初步判断非施工质量问题,可能与该区域地下深层地质结构有关。建议立即进行详细地质雷达深扫。”

陈锋的心微微一沉。目光从宏伟的新穹顶落下,投向那片看似坚实的大地。

月球的秘密,似乎总喜欢在人类以为即将成功时,悄然露出它冰冷的一角。

钢铁脊梁的延伸,注定要穿透层层迷雾。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