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光年低语 > 第49章 量子计算机的低温维持挑战

光年低语 第49章 量子计算机的低温维持挑战

作者:代码君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6:04

---

在广寒宫基地所有宏大而艰难的工程中,“方舟之心”量子计算核心的运行维护,堪称是一场在绝对零度边缘进行的、无声而永恒的芭蕾。它的强大算力是人类应对深空挑战、解析宇宙奥秘、乃至维系自身文明火种的关键倚仗,但这力量却根植于一个极其脆弱而苛刻的环境——一个需要无限接近绝对零度(-273.15°c)的微观世界。

“阿尔忒弥斯”实验室毗邻的量子计算中心,与其说是一个房间,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 thermos bottle (保温瓶)。其核心是一个嵌套在多层的、高效绝热的杜瓦容器内的超导处理器阵列。维持其内部那令人心悸的低温,是一场对抗整个宇宙热力学定律的战争,其难度和消耗远超地球上任何同类设施。

艾莉丝?陈站在主控台前,眉头微蹙,凝视着屏幕上那条代表着核心温度、几乎呈一条完美直线的曲线。它目前稳定在令人满意的 15 millikelvin (毫开尔文),仅比绝对零度高零点零一五度。但这完美的稳定背后,是无数台低温泵、压缩机和错综复杂的氦-3\/氦-4混合制冷剂循环系统在超高精度控制下的疯狂舞蹈。

月球的环境让这场舞蹈变得更加艰难。长达14地球日的月夜,意味着外部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太阳能)的大幅波动,对制冷系统的稳定供电构成持续压力。月震(无论多么微小)带来的振动,可能干扰极其精密的制冷机工作,甚至影响超导量子比特本身的相干性。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这影响了某些依赖于重力驱动的对流冷却循环的效率,需要额外的泵送功率。

但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方舟之心”本身。随着艾莉丝和她的团队不断为其增加更多的量子比特、提升其纠缠度和计算复杂度,其运行产生的热量——尽管对于宏观世界而言微乎其微——在那个追求绝对零度的微观领域里,却如同不断燃烧的星火。

“热量排出速率已接近当前制冷系统的设计上限,”低温工程师团队负责人,一位名叫乔纳森?黎的冷静工程师,向艾莉丝和陈锋汇报着,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尤其是在进行‘星尘低语’项目(林海的深空信号分析)或艾莉丝博士的神经映射模拟这类高强度计算任务时,局部热斑已经多次触发一级低温警报。我们是在用一套为‘自行车’设计的刹车系统,试图控制一辆‘高速列车’。”

陈锋的脸色凝重。他理解这意味着什么。“方舟之心”的算力增长不能停,这是应对“观察者”时间窗的核心工具。但维持其运行的低温系统,已然成为了新的瓶颈。

“解决方案?”陈锋言简意赅地问。

“短期,我们必须对现有制冷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挖掘其所有潜力。这需要萨米尔博士团队提供导热性能更好的界面材料,也需要更精细的温度场控制算法。”黎工程师回答。

“长期,”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更强大的、专为月球环境和大规模量子计算设计的第四代甚至第五代制冷方案。比如,基于绝热去磁原理的更低温度冷却,或者……更革命性的概念。”

任务分配下去。萨米尔的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开始研制一种基于高定向热解石墨和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超高热导率垫片和线缆,旨在更快速地将量子处理器产生的微小热量传导至制冷机的冷头。

艾莉丝则沉浸在对制冷控制算法的优化中。她需要建立一个更精准的、能够预测计算负载并提前调整制冷功率的模型,相当于为“高速列车”设计一套预见性的智能刹车系统。这需要她的神经网络与控制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

然而,就在优化升级进行的过程中,一场意外险些酿成大祸。

一次常规的月面施工(为新的穹顶区域打地基)产生的次声波振动,虽然经过了基地减震系统的削弱,却依然穿透了岩层,传递至量子计算中心。振动频率恰好与一台主低温压缩机的固有频率产生了短暂的谐振。

压缩机内部一个极其精密的阀门发生了纳米级的卡滞,导致高压氦-3气流出现了持续仅数秒的、微小的不稳定波动。

这微小的波动,经过多级放大和传递,最终导致冷头温度出现了瞬间的、幅度约 5 millikelvin 的跳变!

对于经典计算机而言,这微不足道。但对于处于量子叠加态的比特而言,这无异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热海啸!

主控台上,刺耳的警报瞬间炸响!红色的光芒笼罩了整个控制室!

“警告!核心温度异常飙升!” “警告!量子比特退相干速率急剧上升!” “警告!A7区量子处理器组保真度下降40%!b2区下降65%!”

屏幕上,代表量子比特相干性的曲线如同雪崩般暴跌!无数个精心制备的、承载着重要计算任务的量子态正在飞速崩溃,化为无用的热噪声!

“紧急稳定程序启动!”艾莉丝反应极快,她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化为一片虚影,“强制暂停所有非关键计算任务!降低处理器时钟频率!制冷系统最大功率补偿!”

黎工程师和他的团队则疯狂地排查着故障源。“是第三主压缩机!气流波动!正在尝试重置阀门!”

宝贵的量子信息在飞速流失。每一次退相干,都意味着可能的重要数据丢失,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能量重新初始化比特、重新开始计算。

短短几十秒的时间,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不稳定的气流被纠正,制冷系统重新达到最大功率,疯狂地“ pumping down ”(抽吸热量),试图将那失控的温度重新拉回深渊。

温度曲线艰难地、一点点地回落。量子比特的退相干速率逐渐减慢,最终稳定下来。

警报声渐渐平息。控制室里只剩下沉重的喘息声和服务器散热风扇的嗡鸣。

损失评估很快出来: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正在进行的计算任务被迫中断或数据损坏,需要重算。其中包括林海的一部分深空信号分析数据和艾莉丝自己的一个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幸运的是,“方舟之心”的核心架构没有受到永久性物理损伤。

一次微小的、几乎无法避免的外部干扰,一次纳米级的内部故障,就险些让人类最强大的计算工具陷入短暂的瘫痪。

艾莉丝看着屏幕上那片需要清理和重启的计算区域,脸色苍白。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感受到,人类这试图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的野心,是建立在何等脆弱的基础之上。

陈锋沉默地离开了控制室。他知道,黎工程师所说的“革命性”制冷方案,不再是长远规划,而是迫在眉睫的需求。他需要立刻与地球方面沟通,调动更多资源,甚至启动一些此前被认为过于激进和昂贵的技术研究。

萨米尔则拿着那份关于受损导热接口的分析报告,眉头紧锁,走向他的材料实验室。他需要更坚固、更高效的材料。

低温维持的挑战,就像一把悬在“方舟之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次计算能力的提升,都意味着与热力学深渊的贴面共舞。

而他们必须跳下去,并期望在坠落之前,编织出更强大的翅膀。

深空的回响需要被计算,而计算本身,正在挑战着人类维持秩序与冰冷的极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