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 > 第143章 两军相遇

太史慈手持长枪,犹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他的每一次刺击都如疾风骤雨一般,让敌人难以招架。只见他一路冲杀,接连挑翻了七名吴将,无人能挡其锋芒。

终于,太史慈冲到了州衙前,与合肥守将李典狭路相逢。李典本是张辽的旧部,对曹操有着深厚的感激之情。面对太史慈的猛烈攻击,他毫不退缩,率领着千余亲兵奋勇抵抗。

然而,太史慈的武艺实在高强,他一枪挑飞了李典的头盔,枪尖直抵李典的脖颈。太史慈怒目圆睁,喝问道:“孙权弑孙绍,你还要为这逆贼卖命吗?”

李典环顾四周,只见到处都是赵风的旗号,心知大势已去。他长叹一声,无奈地抛下手中的长剑,投降了太史慈。

与此同时,文聘则率领着两万步兵,将合肥的北门团团围住。他深知北门临近淝水,乃是吴军的粮道所在。

早在围城之前,徐庶就已经命令他在淝水上游筑坝拦水,只等攻城之日突然泄洪,一举冲毁吴军的粮船。

果不其然,当吴军看到粮船被汹涌的江水冲击得七零八落时,他们的军心瞬间大乱。原本还勉强维持着的士气,此刻也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一泻千里。

文聘见状,立刻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果断地率领军队,迅速架起云梯,猛攻合肥城。士兵们在他的激励下,个个奋勇当先,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合肥城的北门就被攻破了。文聘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与吴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吴军在失去了城门的掩护后,更是兵败如山倒,毫无还手之力。

五天之后,合肥城的四座城门全部被攻破,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终于落入了徐庶等人的手中。

徐庶入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太史慈去安抚城中的百姓,稳定民心。同时,他让文聘去清点粮仓,确保粮草充足。而他自己,则与夜枭卫一起核对城内官吏的名单。

徐庶深知,要想真正掌控这座城市,就必须清除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于是,他下令,凡是被查出有欺压百姓行为的官吏,立即逮捕入狱;而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吏,则予以留用。

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徐庶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智慧。他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和战术,成功地稳住了合肥的局势,为赵风打造了一个稳固的“伐曹征吴跳板”。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仅是徐庶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团队协作的成果。徐庶作为“谋主”,他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负责统筹全局,制定战略。

他精准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和形势,制定出了一套完美的作战计划。

太史慈作为“锋将”,他勇猛无畏,冲锋陷阵,攻坚破城。他带领着士兵们勇往直前,毫不畏惧敌人的猛烈攻击,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破了合肥的城墙。

文聘作为“稳将”,他沉稳持重,负责断后和保障粮道的安全。他坚守阵地,严密防守,确保了后方的稳定和补给的畅通,为前方的战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而夜枭卫则作为“暗棋”,他们潜伏在城中,神出鬼没,制造内乱,扰乱敌军。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技能和情报优势,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这四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恰好弥补了彼此的短板,形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战斗团队。他们的默契和协作,使得合肥能够迅速被攻破,成为了赵风伐曹征吴的重要据点。

在成功攻克合肥之后,赵风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断决策的能力。他迅速下达命令,调遣甘宁、周泰、蒋钦率领强大的水师进驻濡须口,这一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赵风任命鲁肃为水师军师,赋予他节制整个江东水军的权力。这样的安排不仅显示了赵风对鲁肃智谋的高度认可,也确保了水军在作战时能够得到统一而有效的指挥。

这四人的分工十分明确且各有所长。甘宁作为“水战先锋”,他所率领的五千“锦帆军”堪称水上精锐。

这些士兵们都久经沙场,擅长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展开激烈厮杀。他们每日驾驶着快船,如鬼魅般在长江上穿梭游弋,专门挑选吴军的小股船队进行突袭。

在短短不到十日的时间里,甘宁的“锦帆军”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缴获了吴军的粮船多达三十余艘!这不仅给吴军的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极大地鼓舞了赵风军队的士气。

周泰,这位被众人誉为“水师统领”的将领,肩负着操练新附的合肥水师的重任。他在早年的江东岁月中,就以卓越的水战技巧而声名远扬。

凭借着对水战的深刻理解,周泰深知吴军水师的一个致命弱点——虽然他们的船只庞大且稳定,但转向却异常缓慢。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周泰下令让工匠们对战船进行改造。经过精心设计和改良,这些战船变得更加小巧灵活,能够迅速改变航向,从而在战场上取得更大的机动性优势。

此外,周泰还别出心裁地在船首安装了尖锐的铁尖,这一设计使得这些战船在撞击吴军大船时具有更强的破坏力。

与周泰紧密合作的是蒋钦,他担任着“后勤官”的重要职务,负责掌管水师的粮草和军械。

蒋钦出身于江东的寒门,但他对长江沿岸的港口和水情了如指掌。凭借着这份熟悉,他总能提前找到安全的泊船点,确保水师的粮草供应源源不断,为战斗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而在战略层面上,鲁肃则扮演着“战略缓冲”的角色。他早年与周瑜交情深厚,当得知孙权杀侄的消息后,鲁肃决定以“旧友”的身份写信给江东诸将,劝他们投降。

虽然这封信并未直接招降成功,但它却在不少吴军将领心中播下了动摇的种子,为后续的战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徐晃、许褚、典韦、管亥所率领的二十万陆军,则以合肥为起点,一路浩浩荡荡地向着建业进发。这二十万大军气势磅礴,如同一股钢铁洪流,所过之处,烟尘滚滚,令人望而生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