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58章 山雨欲来时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58章 山雨欲来时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韩律师的加急信,是在一个铅云低垂、空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午后送达林家岭的。信使是公社那个总是跑得气喘吁吁的年轻通讯员,他将一个牛皮纸信封塞到林国栋手里时,眼神有些闪烁,低声说了句“韩律师嘱咐,务必亲启,尽快”,便匆匆转身离去,仿佛多待一刻都会惹上麻烦。林国栋捏着那封略显厚重的信,指尖传来一阵不祥的冰凉感,心脏没来由地一阵紧缩。

他独自回到那间弥漫着陈旧木料和干茶混合气味的堂屋,在油灯尚未点燃的昏暗中拆开了信封。信纸上,韩律师一向工整严谨的字迹此刻竟带着几分罕见的潦草与急切,墨迹甚至有几处因下笔过重而微微晕开,透露出书写者内心的凝重与愤慨。信的开头没有寒暄,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详细剖析了那份正在县市某些层面悄然流传、名为《关于推进全县茶叶品牌资源整合与产业提升试点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文件。

韩律师指出,这份方案披着“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同质竞争、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促进产业升级”的华丽外衣,措辞极其讲究,引用了大量政策术语,显得“高瞻远瞩”、“顾全大局”。它甚至虚伪地承诺对“林家岭”这类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传统工艺”的品牌给予“特殊的保护性政策”和“扶持资金”。然而,韩律师用犀利的笔触,像外科手术刀般精准地剖开了这层糖衣炮弹。在最为关键的品牌所有权归属、理事会决策机制(特别是涉及品牌使用、工艺标准、利润分配等核心事项的投票权设置)、利润分配的具体计算公式和审计监督权,以及最终解释权的归属等条款上,方案通过复杂的股权置换设计、模糊的“协商一致”原则以及最终由“牵头单位”(即县公司)掌握的解释权,埋下了一个个致命的陷阱。

“国栋同志,”韩律师在信中沉重地写道,“此方案较之以往**裸的吞并,更为高明,也更为险恶。它试图将行政意志包装成市场行为,用看似‘合法合规’‘自愿互利’的契约形式,诱使乃至迫使你们主动放弃最根本的自主权。一旦签署, ‘林家岭’品牌名存实亡,你们将彻底沦为县公司掌控下的原料车间和打工者,再无话语权可言。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迹象表明,推动此方案的力量,正试图将其与省里即将出台的某项农业产业化指导意见进行捆绑,为其披上不可抗拒的‘尚方宝剑’外衣。形势万分危急!”

读到这里,林国栋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握着信纸的手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他仿佛能看到赵副总那张矜持面具下得意的冷笑,看到一只无形的大手正试图用政策和规则的丝线,将他们这只有着独特花纹的飞蛾,牢牢捆缚在名为“大局”的蛛网上。这不再是偷鸡摸狗式的破坏,也不是简单的市场挤压,而是试图从游戏规则的制定层面,从根本上扼杀一切异质性的存在,让所有的抗争在“服从政策”、“顺应潮流”的大义名分下失去立足之地。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绝望的无力感,像冰冷的潮水般淹没了他。

坏消息总是结伴而行,仿佛生怕击垮一个人的速度不够快。就在林国栋还未从韩律师信件带来的冲击中缓过神来,第二天上午,公社李干事便再次踏进了林家岭。这次,李干事脸上以往那种若即若离、甚至偶尔带点同情的神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彻底的、公事公办的冷漠,甚至眼神深处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警告的意味。他带来的是一份盖着县政府大红印章的正式通知文件。

“国栋组长,”李干事的声音平板无波,将文件递过来时,指尖刻意避免与林国栋有任何接触,“县里定于下周三,在县政府小礼堂召开‘全县茶叶产业政策宣讲暨品牌发展座谈会’。会议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亲自主持,要求各茶叶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准时参加,不得缺席。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讨论和完善这份《品牌整合实施方案》。”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林国栋瞬间苍白的脸,加重了语气:“县里对这次品牌整合工作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推动我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希望你们合作社,特别是你林组长,能够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摒弃狭隘观念,从全县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献言献策,共同把这项利县利民的好事办好、办实。” 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石子,砸在林国栋的心上。

送走李干事,林国栋独自站在院子里,午后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身上,他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反而像被剥光了衣服站在数九寒天的旷野中。这哪里是什么“座谈会”?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一场借助行政权威进行逼宫的最后通牒!拒绝参加,就是公然对抗组织,后果不堪设想;参加,则意味着要孤身闯入龙潭虎穴,在众目睽睽之下,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可能被逼在某种形式的“共识”上签字画押。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会场里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看到赵副总志在必得的眼神,看到其他被裹挟或已投诚的茶厂负责人,而自己,将像一只误入狼群的羔羊。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合作小组。一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深沉、更加令人窒息的恐惧,如同瘟疫般在小小的山村里蔓延开来。之前因纪录片播出而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被这盆来自权力高层的冰水浇得只剩几缕青烟。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感,攫住了每个人的心。

李老栓蹲在自家门槛上,吧嗒着早已没有烟丝的旱烟杆,头埋得低低的,良久,才发出一声沉重得仿佛来自地底的叹息:“完了……这回怕是真到头了……县里都下红头文件了,副县长亲自开会……咱们这些小虾米,还能蹦跶出个啥?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啊……” 他的背影佝偻着,充满了末路的悲凉。

就连一向最为坚韧、默默支撑着林国栋的周芳,在夜深人静给丈夫端洗脚水时,也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和颤抖:“国栋……咱们……咱们是不是真的没路走了?要不……就……就认了吧?好歹……好歹还能让大伙儿有条活路,要是硬顶下去,我怕……我怕连现在这安生日子都过不成啊……” 她的眼泪滴落在盆里,溅起细微的水花,也砸在林国栋的心上。

爷爷林大山则更加沉默,整日呆坐在炒茶锅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一遍遍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锅沿,眼神空洞地望着门外连绵的茶山,仿佛在提前与一生挚爱做着无声的诀别。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哀悼的悲伤气息。

望着乡亲们眼中那近乎熄灭的光,听着他们话语里那锥心刺骨的无奈和恐惧,林国栋感到心如刀绞,五脏六腑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痛得无法呼吸。他理解他们的绝望,在庞大的体制机器和**裸的权力意志面前,个人的坚持和梦想是何其渺小,何其不堪一击。一种巨大的悲凉和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将他紧紧包裹,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他一人,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徒劳地挥舞着双臂。

就在这内忧外患、气氛压抑得让人几乎发疯的至暗时刻,那部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纪录片《茶魂·林家岭》,如期在省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播出当晚,几乎林家岭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自发地聚集到村里那户有电视的人家,挤在狭小的屋子里,屏息凝神地盯着那小小的、闪烁着雪花的屏幕。

当熟悉的云雾茶山、爷爷炒茶时那专注得近乎神圣的背影、组员们辛勤劳作时滴落的汗水、面对困境时的激烈争论和最终达成的坚定共识,通过镜头真实而艺术地呈现出来时,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自己所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片茶园、一门谋生的手艺,更是一种与脚下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文化根脉、一份不容玷污的尊严和生生不息的魂。当镜头特写爷爷那双布满烫伤老茧的手,特写周芳默默支撑家庭时坚韧的眼神,特写林国栋在压力下依然挺直的脊梁时,人群中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那是一种被理解、被尊重、被看见的复杂情感宣泄。

纪录片的播出,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省报用整版篇幅进行了深度报道,多家网络媒体转载,标题不乏“守护最后的茶魂”、“传统与现代的悲壮博弈”、“小农经济的尊严坚守”等震撼字眼。一些文化学者、三农专家纷纷发表评论,称赞林家岭模式是“乡村振兴中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宝贵探索”,质疑“一刀切”的产业整合模式是否真的有利于长远发展。咨询合作的电话再次蜂拥而至,订单数量激增,甚至有一些外省的文旅投资机构主动联系,希望探讨深度合作的可能。

这股来自外界的、强大的声援浪潮,如同久旱之后的一场透彻甘霖,再次滋润了林家岭几近干涸龟裂的希望之心。它让组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坚守并非孤军奋战,他们的价值得到了更广阔世界的认可。

也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顾老通过王编辑转来了一封亲笔信。信中,顾老对纪录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之为“一曲献给中国农民坚韧与智慧的赞歌”。他对林家岭当前面临的“整合”压力表示了深切的忧虑和坚定的支持。他写道:“…真正的产业竞争力和生命力,源于百花齐放的多样性,而非温室里整齐划一的盆景。用行政手段强行‘整合’,看似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捷径,实则是扼杀了产业最宝贵的内生创新动力和适应市场的活力…你们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思考。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真理越辩越明,邪不压正。” 随信,顾老还附上了一份他撰写的关于“保护农业文化多样性、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参资料摘要,其中重点引用了林家岭的例子,直指某些地方“一刀切”式产业政策的弊端。

纪录片的广泛社会影响和顾老有理有据、直指要害的支持,像两盏在浓密黑暗中突然点燃的灯塔,为几乎迷失方向的林国栋照亮了前路。他猛然醒悟,不能仅仅被动地等待审判,必须主动出击,将林家岭的个案困境,提升到关乎农业政策导向、乡村文化保护、小微主体生存权的公共议题层面,争取更广泛的道义和舆论支持,从而影响甚至改变决策。

他立刻振作精神,召集核心成员,部署行动。首先,他依据韩律师的法律分析和顾老的宏观视角,组织人手,夜以继日地撰写了一份沉甸甸的《关于恳请审慎评估“品牌整合”政策、扶持特色小微主体自主发展的情况反映与政策建议》,以林家岭茶叶合作小组的名义,打印了数十份,通过挂号信直接寄送给省、市相关领导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和学术研究机构。材料中,他们以自身为例,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故事,有理有据地阐述了强制“品牌整合”可能带来的扼杀创新、损害农民利益、破坏文化生态等弊端,呼吁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包容性和多样性。

其次,他不再回避矛盾,而是主动、有策略地接受了一些有深度、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采访。在采访中,他不再仅仅讲述创业的艰辛和茶叶的美好,而是坦诚地披露了当前面临的“被整合”压力,表达了广大扎根土地的农民希望保留自主发展权、守护一方特色的普遍心声,将个案问题引向了对现行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公共讨论和反思。

这些举动,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扩大的涟漪。关于“茶叶品牌整合”的讨论,开始超越林家岭的地域范围,在更广泛的层面引发了关注和争议。支持与质疑的声音在媒体和网络上交锋,林家岭的命运,意外地成为了一个观察基层治理、产业政策与民间活力关系的焦点。

林国栋的主动出击和引发的舆论波澜,显然深深刺痛了某些势力的神经。县里那个“座谈会”召开在即,山雨欲来的压抑感达到了顶点。王老五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在村里上蹿下跳,散布的谣言更加恶毒,说林国栋“吃里扒外,勾结省里记者给县里领导抹黑”,“妄图用舆论绑架政府”,是“破坏全县稳定发展的罪人”。同时,有更确切的风声从公社传来,县里某些领导对林家岭“不识抬举”、“蓄意制造舆论压力”的行为表示了“极度不满”,甚至有人在非正式场合放话,要“杀一儆百”。

座谈会前夜,林国栋摒退了所有人,独自一人坐在油灯下。豆大的火苗摇曳不定,将他凝重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他反复看着顾老的来信和那份内参摘要,摩挲着上面有力的字迹,心中充满了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他知道,明天的座谈会,将是决定林家岭命运的关键一役,甚至可能是最后的审判。他仔细地、一字一句地打磨着发言稿,既要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据理力争,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授人以“对抗组织”的口实。每一个词,都重若千钧。

就在他全神贯注之际,虚掩的房门被轻轻推开,林海气喘吁吁地闪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极度兴奋和不确定的复杂神情。

“爹!刚……刚才王编辑偷偷给我打了个电话!”林海压低声音,语气急促,“他说……他说省里分管农业的副书记,看到了顾老提交的内参和近期关于咱们的密集报道,非常重视,已经做出了明确批示!”

林国栋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手中的笔顿住了。

林海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副书记批示,要求省农业厅立即组成一个高规格的专项调研组,由一位副厅长带队,近期就要下沉到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特色产业发展真实情况,广泛听取各方尤其是基层农户的意见建议’,为省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第一手、最真实的依据’!”

“王编辑还说,”林海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据他得到的消息,调研组的首站,极有可能就是我们县!时间……可能就在县里这个座谈会之后不久!”

这个消息,如同漆黑如墨的夜空中猛然划过的一道强烈闪电,瞬间照亮了天地! 林国栋猛地从凳子上站起身,由于动作过猛,凳子腿在土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血液奔涌着冲向头顶。省调研组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数,是一线绝处逢生的希望!它可能彻底打乱县里的部署,为他们赢得最关键的抗争时间和平台!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希望之光,也映照出了更深的阴影和更巨大的不确定性。省调研组的立场究竟如何?他们能否顶住县里可能施加的压力和营造的“和谐”假象,听到真实的、来自泥土的声音?县里会不会在调研组到来之前,利用后天的座谈会,加速推进甚至强行通过“整合”方案,造成既成事实?

后天的那场座谈会,是黎明前最黑暗的较量,还是覆灭的终局?省调研组的消息,是救命的神兵天降,还是预示着更复杂、更惨烈博弈的开始? 林国栋深吸一口带着寒意的夜气,将那份凝聚了全组希望和命运的发言稿紧紧攥在手中,指甲几乎要嵌进纸里。他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仿佛蕴藏着无限风暴的夜色。

山雨,已然压城。而真正的雷霆,究竟会劈向何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