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45章 风波再起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45章 风波再起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审计组那句语焉不详、余音绕梁的“好自为之”,连同他们悄无声息的撤离,并未给林家岭带来预期中劫后余生的喘息之机,反而像一块被投入看似平静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浑浊涟漪层层扩散,久久难以平息,搅得人心底愈发不安。林国栋心中那根早已绷紧如满弓的弦,非但没有因这暧昧不明的结局而稍有松弛,反而因这潭水下可能隐藏的未知旋涡而绷得咯吱作响,几近断裂。他凭直觉深知,像县公司赵副总那般城府深沉、志在必得的人物,绝不会因一次看似无果而终的财务审计便轻易鸣金收兵。眼前这反常的沉寂,更像暴风雨前夕令人窒息的低气压,预示着更猛烈、更刁钻的风暴正在看不见的云层深处疯狂蓄势。果然,短暂的、令人心悸的平静之后,新的风波以另一种更隐蔽、更精准打击软肋的方式,汹涌袭来。

这一次,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攻击的矛头不再直接指向账本数字或作坊里的锅灶,而是阴险地瞄准了合作小组赖以生存、看似最稳固的两大根基——涣散的人心与安身立命的土地。先是,有组员的家属在公社办事时,被相熟的干部“私下里、好心”提醒,说县里某些层面对于林家岭这样“小打小闹”的合作组,长期占用集体山林资源发展“带有个体色彩”的产业,存在“不同看法”,暗示政策风向可能生变,劝其早做打算,“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含沙射影的“提醒”,如同毒蛇的信子,迅速在村中隐秘传播。紧接着,更有鼻子有眼的流言开始发酵,说有“上面”穿着制服的人,带着仪器,鬼鬼祟祟地在茶园周边测量、绘图,形迹可疑。这“测量土地”的风声,如同点燃的野火,瞬间燎原,深深灼伤了那些将几亩薄茶山视为命根子、生怕被“收回”的老茶农们最脆弱的神经。而王老五虽已倒台,其残存的狐朋狗友散布的谣言则更具蛊惑性和分裂性,说什么“林国栋把全组人绑在他一个人的野心上,这条破船开不了多久就得撞冰山”,“跟着县公司是端铁饭碗、走阳关道,死扛着单干是钻牛角尖、走独木桥,到时候鸡飞蛋打,哭都来不及!” 这些裹着“为你着想”糖衣的毒药,如同无形的牛毛细针,精准地刺入村民们对土地归属的深层焦虑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巨大恐惧之中。合作小组内部,那刚刚凭借省城捷报和外界认可而勉强粘合的共识,再次出现了细微却令人心惊的裂痕。田间地头,有人干活时心不在焉,眼神飘忽;茶余饭后,窃窃私语和意味深长的叹息,取代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林国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弥漫在空气中、日益浓重的不安与猜忌。他再次召集小组会议,试图力挽狂澜。在昏暗的油灯下,他坦诚布公地剖析当前形势,逐一驳斥荒谬的谣言,反复重申茶园承包合同的合法性与长期性,竭力描绘自主发展道路的光明前景。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充满不容置疑的信心,但目光扫过那一张张写满困惑、忧虑乃至闪烁不定的面孔时,一种深彻骨髓的无力感便如潮水般将他淹没。这种来自内部的、缓慢而持续的侵蚀与瓦解,远比外部的狂风暴雨更令人心力交瘁,痛彻心扉。

就在林国栋为稳定内部人心、弥合裂隙而焦头烂额、左支右绌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同冰与火交织的奇异天象,同时降临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省报那位一直默默关注着他们的王编辑,再次来信。这封字迹工整、措辞严谨的信件,带来了足以令人振奋的消息:此前关于林家岭茶叶的系列深度报道,引起了省里一位已退居二线、却仍颇具影响力的、主管过农业的老领导的密切关注。这位老领导对传统工艺怀有深厚的感情,阅读报道后颇为动容,通过报社渠道表示,希望能亲口品尝到正宗的林家岭茶,并愿意在合适的场合,为其“说几句公道话”。更令人惊喜的是,王编辑在信末透露,省电视台一档以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着称的热门栏目组,也对林家岭这个深山茶村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已初步计划前来进行实地采访报道!

这无疑是黑暗隧道尽头骤然亮起的强光,是久旱逢甘霖般的巨大鼓舞!若能获得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的认可,哪怕只是几句象征性的肯定,其无形分量也足以抵消来自县级层面的诸多压力,如同一把无形的保护伞。而省电视台的采访,更是将林家岭茶叶推向全省千百万观众面前的绝佳契机,其带来的公众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是任何形式的广告都无法企及的。消息如春风般传开,合作小组内部连日来的低迷气氛为之一扫,众人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光,仿佛在令人窒息的迷雾中,再次看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

然而,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且往往成正比。献给老领导的茶,必须是万里挑一的精品,是凝聚了林家茶魂的巅峰之作,不容有丝毫瑕疵,这关系到能否赢得那份至关重要的“背书”。而电视台的采访,更是需要将林家岭最真实、最美好、最富有生命力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镜头之下,茶园的管理、作坊的卫生、组员的精神风貌,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林国栋感到肩上的担子骤然增加了千斤重负,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他立刻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将领,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亲自带领最核心、最可靠的组员,像筛选稀世珍宝一般,踏着晨露,在最核心、风水最好的茶园地块,一颗一颗地采摘下最饱满、最鲜嫩的“雀舌”芽叶。爷爷林大山则如同进入了一种玄妙的“闭关”状态,将自己隔绝在烟火缭绕的炒茶坊内,倾注毕生修为与全部心神,要将这锅茶炒出林家茶独一无二的灵魂与风骨。整个林家岭,都沉浸在一片紧张而有序、充满仪式感的备战氛围之中。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暗处的黑手从未停歇。就在林家上下为迎接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之时,一系列令人恼火且蹊跷的“意外”接踵而至,如同跗骨之蛆,不断干扰着他们的进程。先是合作社特意为此次重要用途定制的一批精装茶盒,在从县城运回的途中,莫名其妙地遭遇“车辆故障”,延误了整整三天,险些错过了给老领导寄送茶叶的最佳时机。紧接着,村里那部与外界保持联系的、老旧的摇把式电话,仿佛中了邪一般,接连数日出现时好时坏的故障,通话质量极差,使得林国栋与省报王编辑、以及潜在的电视频道编导之间的关键沟通变得断断续续,异常艰难,一些重要的信息传递和时间安排被迫延迟或产生误解。这些看似偶然、孤立的事件,串联在一起,却让林国栋敏锐地嗅到了其中人为操纵的、浓烈的阴谋气息。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定然又是赵副总或王老五余孽在暗中使绊子,企图切断他们与外界援助力量的密切联系,阻挠这次可能改变局面的机遇。

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公社李干事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而显着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往那样,时常带来上级指示或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反而在一次看似寻常的碰面中,语气含糊、意有所指地提醒林国栋:“国栋啊,现而今你们林家岭可是名声在外了,树大招风,古训说得一点没错啊。有些事,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还是要讲究个方式方法,步子要是迈得太快、太急,容易……啊,这个,扯着裆。要懂得平衡,要会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 这番话听得林国栋心里咯噔一下,脊背发凉。李干事闪烁的言辞和回避的眼神,似乎暗示着来自更高层面的、他尚未知晓的压力或某种不利于他们的变故正在酝酿。

内忧外患,如同无数条绳索,从四面八方拉扯着林国栋。但他深知,此刻绝不能退缩,否则前功尽弃。他咬紧牙关,调动起全部的意志力应对。包装盒延误,他便组织人手,连夜利用现有的材料,发挥巧思,手工制作出更具质朴美感且独一无二的临时包装;电话不通,他便让年轻腿脚快的林海,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频繁往返于山村与公社之间,依靠最原始的书信往来,确保关键信息不致完全中断。他像一根被拉伸到极限的弓弦,透支着身心,苦苦支撑着这摇摇欲坠的局面。爷爷林大山也仿佛将所有的愤懑与不屈都凝聚在了那双操控铁锅的手上,炒茶时更加沉默,眼神却愈发锐利如鹰隼,那口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铁锅,在他手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成为对抗命运不公的武器。

终于,凝聚了全家全组心血与期望的顶级茶叶,带着林家岭人沉甸甸的嘱托,被林国栋用最稳妥、最谨慎的方式封装好,寄往了省城。接下来,便是漫长而焦灼的等待。每一天的日升月落,都显得无比煎熬。林国栋一边强打精神,组织组员们整顿茶园环境,清扫作坊,准备迎接可能随时到来的电视台采访组,一边如同警觉的哨兵,密切关注着任何来自外界的风吹草动。合作小组的成员们,也在希望与担忧的反复拉扯中,艰难地维持着日常的生产秩序,气氛压抑而敏感。

半个月后,一个雨后初霁、山间雾气尚未完全散尽的清晨,一辆沾满泥泞、风尘仆仆的绿色吉普车,引擎轰鸣着,突兀地打破了林家岭惯有的宁静,径直开到了合作社那简陋的院坝前。车上利落地跳下三四人,肩扛摄像机,手拿采访话筒,设备专业,行动迅捷。为首的是一位约莫四十岁年纪、短发干练、目光敏锐的女记者。省电视台的采访组,竟在没有提前精确通知的情况下,如同天降神兵,直接到访了!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整个林家岭瞬间陷入一片忙乱,但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档栏目追求真实、反对摆拍的务实风格。林国栋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与猝不及防的紧张,迅速镇定下来,带领采访组参观了被晨雾笼罩、如仙境般的生态茶园,以及虽然设施简陋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的炒茶作坊。爷爷林大山生平第一次面对黑洞洞的摄像机镜头,显得十分拘谨,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但一旦话题切入他浸淫一生的炒茶技艺,老人仿佛瞬间换了个人,眼神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用那双布满烫伤老茧却稳如磐石的手,一边演示着独特的“抖、搭、捺、压”等精妙手法,一边用最朴实的乡音,讲述着火候拿捏、香气转化的诀窍,言语间流淌着对传统技艺近乎虔诚的深厚情感。女记者很善于引导和捕捉细节,她还随机采访了正在筛选茶叶的周芳、在茶园除草的林海以及蹲在墙角抽烟袋的李老栓等普通组员,听他们用最直白的话语,讲述创业初期的艰难、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对茶叶获奖的自豪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朴素憧憬。镜头下的林家岭,贫穷、落后,却处处洋溢着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执着追求的动人光彩。

整个采访过程大体顺利,林国栋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他感觉记者们是真诚的,是想客观记录和展现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然而,就在采访接近尾声,林国栋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女记者却示意摄像师不要停机,转而面向他,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直指核心矛盾的问题:“林组长,我们通过前期了解,你们的产品凭借独特品质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但似乎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瓶颈和争议。比如……我们听说,县里曾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提出过很有吸引力的合作方案,但最终被你们拒绝了?能否请您坦诚地谈谈,你们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做出这个决定的?有没有担心过,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对未来更快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或……风险?”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所有温和的表象,直刺问题的核心。林国栋的心脏猛地一缩,几乎停止了跳动。他瞬间意识到,采访组此行,绝非仅仅为了报道一个“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他们对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和艰难抉择,早已有所洞察,甚至可能将此作为报道的一个关键冲突点。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深知自己的回答至关重要,必须既清晰表明合作小组的立场和价值观,又不能过于针锋相对,授人以柄,给报道带来负面倾向。他沉吟了片刻,目光扫过周围组员们紧张的面孔,最终迎向女记者探询的目光,用尽量平和、诚恳且坚定的语气回答:“感谢记者同志对我们发展的深入关心。确实,有县里的公司提出过合作意向,我们对此表示感谢。我们最终选择拒绝,主要是基于两点核心考虑:第一,我们林家岭茶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手工古法技艺和这片山水赋予的独特‘山场气’,这是几代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根和魂。我们担心,一旦纳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流程,可能会失去这个最核心、最独特的灵魂。第二,我们合作小组更希望能探索一条依靠自身特色、通过诚信经营、逐步积累、稳健发展的路子。我们相信,这样不仅能给组员带来持续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让乡亲们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保住我们赖以生存的技艺和品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的茶足够好,坚守诚信,市场会认可我们,未来的路也能走得更加踏实、稳健。”

他的回答,避开了直接评价县公司方案的优劣,而是将焦点牢牢锁定在对传统工艺价值的坚守和对自主发展权利的追求上,语气不卑不亢,既表明了原则立场,又展现了务实和长远眼光。女记者听后,未露声色,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在采访本上快速记录了下来。

采访组在林家岭停留了大半天,拍摄了丰富的素材后,在一片复杂的目光注视下,驱车离去。他们走后,林家岭陷入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之中,既有被国家级媒体关注的兴奋与期待,也有对那个敏感问题可能引发的未知后果的隐隐担忧,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前的沉闷。

电视台采访引发的波澜尚未完全平息,一日下午,公社通讯员气喘吁吁地骑马赶来,送来一封加急的特快专递,信封上赫然印着省报社的字样。林国栋心跳加速,几乎是用颤抖的手拆开了信封。王编辑的来信,前半部分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茶叶已安全送达,老领导品尝后极为满意,赞不绝口,连称“这才是记忆中的老味道,难得!难得!”,并已通过适当渠道,对林家岭茶叶表示了明确的关注和肯定。这无疑是为林家岭争取到了一把分量极重的“保护伞”,足以让许多觊觎者投鼠忌器。

然而,信纸翻过,后半部分的内容,却像一盆夹着冰碴的冷水,将林国栋刚从好消息中获得的些许暖意,瞬间浇灭,让他如坠冰窟,浑身冰凉!王编辑在信中沉重地写道,他通过特殊的业内渠道获悉一个极为紧迫且严重的情况:县农副产品开发公司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积极活动,试图以“整合区域资源、打造统一强势品牌、避免恶性竞争”为名,向县里有关主管部门正式提交申请,意图将“林家岭”这个茶叶名称,注册为县级层面的“公共品牌”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旦此举成功,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林家岭”这个凝聚了几代人心血、刚刚凭借自身努力赢得市场认可的品牌名称,将不再专属于林家岭茶叶合作小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其产品符合县公司将来可能制定的、倾向于工业化标准的所谓“标准”,经县公司授权,都可以合法地使用“林家岭”的名号。而林家岭合作小组自身,反而可能因为工艺“传统”、产量“有限”等原因,被排除在“标准”之外,或者即便符合,也失去了品牌的独占性,彻底丧失市场辨识度和定价权!这简直是釜底抽薪、鸠占鹊巢的绝户计!

王编辑在信末焦急地提醒:此事虽尚在酝酿推动阶段,但对方动作很快,背景复杂,让林国栋务必高度重视,立刻寻求法律或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援助,想尽一切办法加以应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昔日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一个无声的惊雷,在林国栋头顶炸响,震得他耳畔嗡嗡作响,眼前阵阵发黑!赵副总这一手,太毒辣了!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商业竞争的范畴,是从法律和品牌的根子上,要彻底夺走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刚刚因为老领导的肯定和电视台采访而升起的一丝曙光,瞬间被这更具毁灭性、更令人绝望的威胁所吞噬。面对这来自品牌根基的致命一击,毫无法律知识的林家岭合作小组,该如何应对?谁能帮助他们?前方的路,似乎已是悬崖绝壁! 林国栋捏着那封薄薄却重如千钧的信纸,手指因极度用力而关节发白,浑身血液仿佛都已凝固。他僵立在院中,望着暮色中苍茫的茶山,仿佛能听到命运齿轮再次疯狂转动发出的、令人心悸的、碾压一切的嘎吱声。真正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决战,已兵临城下,刀锋直指咽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