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22章 暗流与星火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22章 暗流与星火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供销社胡主任那番不咸不淡却暗藏机锋的“非正式表态”,像一股贴着地面悄然蔓延的寒气,很快便渗透进了林家岭合作小组初生的肌体之中。最先感受到这股寒意的,是那些刚刚燃起希望的合作组成员。

首先是李老栓。他兴冲冲地带着按照新标准精心采摘、初步处理好的茶青,送到供销社设在公社的收购站,满心以为能卖个比以前好的价钱。谁知收购员捏了捏茶青,又瞥了一眼李老栓那张因期待而泛红的脸,慢悠悠地开口,语气带着一种程式化的挑剔:“老李啊,你这茶青……嫩是嫩了点,但匀整度不够啊,里面混了些老叶子嘛。按标准,只能算二等。” 二等品的价格,比李老栓预期的低了将近三成。他争辩了几句,说这是按林家新标准采的,比以前好多了。收购员却皮笑肉不笑地回道:“林家标准?我们供销社有供销社的标准!你们那个标准,我们认不认,还得两说呢!”

李老栓憋了一肚子气回来,找到林国栋,又是委屈又是愤懑:“国栋,你说这叫什么事!明明茶比以前好了,价钱反而低了!这不是明摆着刁难人吗?”

紧接着,赵姓茶农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家的茶叶甚至被挑剔干燥度不够,压了价。

就连之前犹豫的王姓茶农,也悄悄传来话,说供销社有人暗示他,跟着林家“瞎折腾”没好处,还是老老实实按老法子种茶卖茶稳妥。

这些消息汇总到林家,刚刚因合作小组初步成型而带来的喜悦,瞬间被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爷爷林大山气得胡子直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欺人太甚!他们这就是看不得咱们好!故意找茬!”

母亲周芳忧心忡忡:“这可怎么办?供销社卡着收购这一关,咱们的茶卖不上价,合作小组的人心就要散了!李老栓他们还好说,像老王那样的,肯定要打退堂鼓了。”

父亲林国栋的心沉到了谷底。他最担心的情况果然发生了。胡主任没有明着禁止,而是利用供销社在基层收购环节的垄断地位和解释权,进行技术性的刁难和压价。这种手段,阴险而有效,直接动摇了合作小组的经济基础——如果联合起来反而收入下降,谁还愿意跟着干?

压力,如同无形的网,从四面八方收紧。合作小组刚刚点燃的星火,遭遇了第一场冷酷的暗流。

危机面前,林家再次展现出超乎寻常的韧性。家庭会议在一种凝重而决绝的气氛中召开。

“不能就这么认输!”林国栋斩钉截铁地说,“咱们好不容易把大家拢到一起,要是被这点困难吓倒,以后就再也别想抬头做人了!也对不住郑县长的信任!”

爷爷闷声道:“对!咱们的茶没问题!是他们在捣鬼!大不了,咱们不卖给他供销社了!”

“不卖供销社,卖哪儿去?”周芳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咱们自己零散卖,量上不去,也解决不了合作小组几家的问题啊。”

这确实是个死结。现有的销售渠道过于依赖供销社,而自主开拓市场又非一日之功。

就在这时,林薇眨着大眼睛,提出了一个看似天真却切中要害的问题:“爸爸,郑伯伯知道供销社不买我们的好茶吗?县长伯伯不是比供销社的胡伯伯官大吗?”

女儿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国栋脑中的迷雾!对啊!不能只被动地承受压力,要主动向上反映情况!郑县长是支持改革试点的,供销社的这种行为,是在变相抵制县里的决策!必须让县长了解到基层的真实阻力!

但这个“状”怎么告,却是个技术活。不能直接去哭诉,那样显得无能;也不能凭空指责,需要证据。

林国栋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直接硬碰硬告状不行。咱们得有理有据。这样,李叔,赵叔,你们下次再去卖茶青,把供销社压级压价的情况,让他们在收购单上写明理由,咱们把单子收集起来。同时,咱们合作小组自己也要更争气,把茶叶品质做得更硬,让人挑不出毛病!到时候,咱们拿着证据和更好的产品,去找张副局长反映情况,由他向上汇报,这样更稳妥。”

这个策略,将个人恩怨转化为工作问题,将被动应付转为主动破局,显得更有章法。

爷爷和周芳都表示赞同。当下,林国栋就去找到李老栓和赵姓茶农,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同时,他对合作小组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在茶叶分级和初加工环节,由爷爷亲自把关,确保交给供销社的茶青是无可挑剔的精品。

接下来的日子,合作小组的成员们憋着一股劲,更加精细地管理茶园,严格按照标准采摘、摊晾。每次去供销社交售茶青,都格外留意收购员的评语和定价,并设法保留了相关票据。

另一方面,林国栋也没有坐等。他意识到,绝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必须尽快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他想起了之前通过座谈会和评比认识的一些县里其他单位的爱好者和零星客户。他开始更加主动地联系这些人,介绍合作小组的茶叶,虽然量不大,但价格远比供销社收购公道,而且客户反馈极好,这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林国栋将合作小组遇到的困难和初步的自救措施,及时向乡镇企业局张副局长做了汇报。张副局长听后,脸色凝重,表示会密切关注,并择机向郑县长反映。

就在林家与合作小组积极自救、内外奔走之际,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一天,县广播站的一位记者,因为之前报道过茶叶评比大会,对获得金奖的林家茶印象深刻,偶然听说了合作小组的事情,产生了兴趣,便主动来到林家岭进行采访。记者实地参观了合作小组的茶园,观摩了爷爷的炒茶过程,采访了李老栓、赵姓茶农等人,听他们讲述了联合起来提升品质的初衷和遇到的困难,特别是供销社收购中的不公待遇(有保留的票据为证)。

记者被这种农民自发组织起来谋求发展的故事所打动,更对遭遇的隐性壁垒感到不平。回去后,他写了一篇题为《星火初燃遇寒流——林家岭茶叶合作小组的喜与忧》的内参报道,客观描述了合作小组的积极探索和遇到的现实困境,尤其点出了体制内旧有渠道对新事物的不适应和潜在压制。

这篇内参,很快摆在了郑县长的案头。

郑县长看完内参,眉头紧锁。他深知改革之艰难,尤其是触动现有利益格局时。供销社的做法,虽然看似在“执行标准”,但其背后保护自身垄断地位、抵制新生事物的意图,昭然若揭。这与他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

几天后,郑县长主持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会议,参会的有乡镇企业局、供销社、农技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议题是“研究支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

会议上,郑县长没有点名批评供销社,而是首先肯定了林家岭合作小组的探索精神,强调了县委县政府支持农村改革、鼓励农民联合致富的决心。然后,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地指出:“在改革过程中,我们的一些部门和同志,思想还不够解放,习惯于老办法、老套路,对新生事物缺乏应有的支持和包容,甚至设置一些无形的障碍,这是要不得的!各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主动为改革清障护航!”

虽然没有点名,但与会者都心知肚明这番话的指向。供销社胡主任坐在台下,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会后不久,乡镇企业局张副局长带着郑县长的指示精神,再次来到林家,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个试探性的好消息:地区轻工局下属的一家国营茶厂,因为产品老化需要创新,听说了林家岭合作小组的茶叶品质独特,有意向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合作开发新产品的可能。

国营茶厂!这可是比供销社更高级别、更专业的渠道啊!这个消息就像一道耀眼的阳光,突然间穿透了林家与合作小组头上那片厚重的阴霾,让所有人都感到眼前一亮!

林国栋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但与此同时,他的内心深处也敲响了一记警钟。他深知,国营茶厂的要求肯定会比供销社更加严格、更加专业。毕竟,这可是一个代表着国家层面的大型企业,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标准自然有着极高的要求。

合作开发新产品,这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要深入到产品的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这其中,可能会涉及到配方、工艺甚至品牌的使用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不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事情了,需要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林国栋不禁开始思考起接下来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他意识到,要想与国营茶厂达成合作,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去满足对方的要求,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

这突如其来的“高端”合作机会,是福是祸?合作小组这颗稚嫩的幼苗,能否经得起国营大厂严格标准的考验?新的挑战,已伴随着机遇悄然降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