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7章 甜蜜的烦恼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7章 甜蜜的烦恼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邻居们热情(或者说好奇)的喧哗声,像一股突如其来的潮水,涌进了林家的小院。为首的正是住在隔壁的王婶,嗓门洪亮,身后还跟着几个平时常在一起唠嗑的街坊大妈大婶。她们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齐刷刷地落在堂屋里那几匾还带着温热茶香的新茶上,脸上写满了好奇、羡慕,还有几分凑热闹的兴奋。

“哎哟!老林,国栋,你们家这可真是闷声发大财啊!”王婶几步就跨进了堂屋,眼睛放光地盯着茶叶,“听说你们家的茶都送到县里领导那儿去了?领导还夸好?了不得!了不得!快让咱们也开开眼,尝尝这‘领导茶’是啥仙味儿!”

“就是就是!老林哥,你这手艺藏得够深的!”旁边李阿姨也附和着,伸手就想捏几根茶叶看看。

这阵仗,让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林家人瞬间有些措手不及。爷爷林大山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下意识地挪了挪身子,想挡住那些茶叶,仿佛那是易碎的珍宝。林国栋和周芳也赶紧站起身,脸上堆起客套而略显紧张的笑容。

“王婶,李阿姨,你们快坐,快坐。”周芳连忙招呼,手忙脚乱地搬凳子。

“没啥仙味儿,就是……就是自家随便弄点土茶。”林国栋讪笑着解释,心里暗暗叫苦。消息传得太快了!这茶他们自己都还没舍得喝几口,更别提卖了,现在被邻居们这么一围,给还是不给?给吧,数量有限,自家还指着这点库存试探市场;不给吧,都是老街坊,面子上实在过不去,还会被说成小气、有了出息就忘了邻里。

爷爷闷声不响,脸色有些不好看。他辛辛苦苦炒出来的茶,在他眼里是心血是作品,不是拿来给人随便“尝鲜”的,更不喜欢这种被围观的感觉。

林薇的心也提了起来。她预料到茶叶出名后会引来关注,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这是危机,也是考验。处理不好,不仅会消耗掉宝贵的库存,还可能得罪邻里,落下话柄。

就在大人们都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时,林薇眼珠一转,拉了拉母亲周芳的衣角,用不大但足够让在场人都听到的声音,天真地说:“妈妈,咱们家茶叶是不是不够呀?爸爸不是说,要留着……留着给可能来的‘客人’吗?”

她特意强调了“客人”两个字,暗示这茶可能有商业用途,而非纯粹的邻里分享。

周芳立刻反应过来,顺着女儿的话,带着歉意对王婶等人笑道:“王婶,您看,真是不巧。这茶……这茶刚炒出来,国栋他们单位领导那边可能还需要一些,我们这正愁量不够呢。要不……要不这样,等下次,下次我们多做点,一定先给各位婶子尝尝鲜!”

这话既说明了茶的“紧俏”(连领导都要),婉拒了当下的索取,又给了对方一个台阶和下回再说的期望。

王婶等人一听,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也不好再强求。毕竟人家茶是“领导预订”的,她们总不能跟领导抢。不过,好奇心并没减少。

“哎呀,理解理解!领导的事儿要紧!”王婶打着哈哈,眼睛却还黏在茶叶上,“那……那我们不尝,闻闻总行吧?就闻闻这领导都夸好的茶,到底有多香!”

说着,几个大妈就凑近竹匾,深深吸着气,发出夸张的赞叹。

“嗯!真香!跟供销社卖的就是不一样!”

“老林哥,你这手艺真是这个!”有人竖起大拇指。

爷爷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手艺被认可总是舒服的。但他还是紧守着竹匾,生怕她们上手。

林薇见状,又生一计。她跑到碗柜旁,拿出平时家里喝的大茶壶和几个洗干净的粗瓷碗,对周芳说:“妈妈,咱们用以前炒的、没那么好的茶,给婶婶们泡点水喝吧?走了路,肯定渴了。”

她这话,既体现了待客之道,避免了彻底得罪人,又巧妙地区分了茶叶的“等级”——最好的新茶要留着卖或应对重要关系,用次一点的招待邻里,合情合理。

周芳瞬间领会,赞赏地看了女儿一眼,连忙应和:“对对对!你看我光顾着说话,都忘了给婶子们倒水了!薇薇真懂事!” 她立刻去翻找之前炒的、外形和香气稍逊的陈茶,麻利地泡了一大壶茶水分给大家。

大妈们端着粗瓷碗,喝着虽然不如新茶但依然清香的茶水,话题也就从索要茶叶,转到了夸赞林薇懂事、羡慕林家有了出息上,气氛总算缓和下来。

又闲扯了几句,王婶等人这才心满意足(或者说,好奇心得到部分满足)地告辞离去。

送走邻居,关上院门,林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仿佛打了一场仗。

“这下可好,全街都知道了!”林国栋抹了把额头的虚汗,苦笑着说。喜悦被一种新的焦虑取代。

“树大招风啊。”爷爷叹了口气,看着那几匾茶叶,眼神复杂,“这才哪儿到哪儿,就招来这么多人惦记。”

周芳忧心忡忡地问:“国栋,王干事不是说,领导那边可能还要吗?还有,万一……万一真有别的单位或者人听说了,来问咱们买,咱们这点茶叶,够给谁的?”

问题回到了最现实的核心:供需矛盾。他们现在的生产能力,完全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哪怕只是小范围的需求。

“爸,妈,”林国栋深吸一口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邻居们今天算是应付过去了,但这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咱们不能光等着别人上门,得有个章程了。”

他走到八仙桌前,看着家人:“我的想法是,第一,这批新茶,除了留一点自家喝和以备不时之需,其余的要尽快处理掉。一是换成钱,看看市场反应;二是免得放在家里,夜长梦多,今天王婶她们来了,明天保不齐还有张婶李婶。”

大家都点头同意。茶叶变成钱,才是最实在的,也能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第二,”林国栋继续道,“咱们得想想,怎么提高产量。光靠爸一个人,肯定不行。我和芳儿都得搭把手,尽快把制茶的流程摸熟。特别是芳儿,你心细,卫生和摊晾这些环节,你得多费心。”

周芳郑重地点头:“我明白。”

“第三,”林国栋看向爷爷,语气带着商量,“爸,您看,咱们这茶,定个什么价合适?既不能太贵,把人都吓跑,也不能太便宜,对不起您的手艺和咱们的辛苦。”

定价,这是个技术活,也是将家庭作坊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爷爷沉吟着,吧嗒了一口早已熄灭的烟嘴:“普通的茶叶,供销社卖两三块钱一斤。咱们这个……费工费料,品质也好,怎么也得……翻个倍吧?五块?” 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自己都有些底气不足。五块钱一斤,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够买好几斤肉了。

林国栋和周芳对视一眼,也有些犹豫。价格高了,怕卖不动;价格低了,又不甘心。

这时,林薇再次“适时”地开口了,她指着王婶她们刚才用过的粗瓷碗说:“爸爸,刚才王婶她们喝的不是咱们最好的新茶,都说香呢。领导伯伯喝的是最好的,还给了咱们那么贵的糖。是不是……最好的茶,应该比五块更值钱呀?不然,不是跟普通的茶一样了吗?”

她的话,再次引导家人思考“价值”而非仅仅是“价格”。最好的东西,理应获得更高的回报。

林国栋若有所思:“薇薇说得有道理。咱们可以分一下等级。这次炒的最好的这批,定价……六块?或者六块五?稍微次一点的,定五块或者四块五。得让人知道,咱们有好东西,也有一般的东西。”

这个分级定价的思路,让爷爷和周芳都觉得可行,更精细,也更显专业。

家庭会议再次高效地做出了决定:尽快销售新茶,试行分级定价,同时全力学习,提升产量。

说干就干。第二天,林国栋就用油纸包了几小包不同等级的茶叶,带去了单位。他没有大肆宣扬,只是悄悄告诉了几个关系较好、并且之前对茶叶表示过兴趣的同事,说明了价格。

令他惊喜又紧张的是,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小范围内迅速传开。不仅是他告知的那几个同事,连其他科室一些略有耳闻的人,也私下找到他,表示想买点“尝尝鲜”。尤其是听说这茶连领导都认可后,购买意愿更强了。

毕竟,六块钱一斤的茶,对于有稳定收入的公职人员来说,虽然不便宜,但偶尔买点尝尝,或者用于送礼,还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新奇和“跟领导喝同款”的心理满足。

不到两天功夫,林国栋带去的几包茶叶被一抢而空!甚至有人预定了下一批!

当林国栋把卖茶得来的、皱巴巴却实实在在的几十块钱交给周芳时,他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周芳数着钱,眼眶再次湿润了。这不仅仅是钱,这是希望,是认可,是这个家靠自己双手挣来的尊严!

爷爷得知茶叶这么快就卖光,还有了预订,激动得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反复念叨:“值了!值了!这辛苦值了!”

初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家人的士气。他们更加投入地投入到制茶工作中。林国栋一有空就跟着爷爷学习辨识茶青、掌握火候;周芳则严格把控每一个卫生环节,并开始细心记录每次炒制的茶叶数量和销售情况;连奶奶也更多地承担了家务,让儿子儿媳能专心制茶。

林薇看着家人忙碌而充满干劲儿的身影,心里无比欣慰。她偶尔会“好奇”地问父亲:“爸爸,是不是还有很多叔叔伯伯想买咱们的茶呀?咱们是不是要做个本子记下来,不然下次谁要多少,咱们都搞不清了?”

在她的提醒下,林国栋真的找了个小本子,开始记录下预订者的姓名和数量。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是迈向规范化经营的第一步。

然而,就在林家茶叶的名声在小范围内逐渐传开,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敲响了林家的院门。

来人是县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的副主任,姓赵,一个四十多岁、面带精明的中年男人。他可不是来买茶尝鲜的。

赵主任被林国栋迎进堂屋,寒暄几句后,便开门见山,脸上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谈公事式的笑容:

“林科员,听说你们家自己炒的茶,很受欢迎啊?连县里的领导都夸好。我今天来,是代表供销社,想跟你们谈笔生意。”

全家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供销社!这可是官方渠道!

赵主任不紧不慢地继续说:“我们社里呢,最近也在考虑增加一些本地特色产品的供应。你们家的茶,我看就有这个潜力。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按……嗯,按三块钱一斤的价格,定期从你们这里收购一些。怎么样?这可是稳定渠道,比你们自己零打碎敲卖,要省心多了!”

三块钱一斤?!

这个价格,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林家人心头的火热!这几乎只是他们目前售价的一半!甚至比爷爷最初提议的五块钱底价还要低得多!

巨大的失望和一种被压价的不忿,涌上林家每个人的心头。这看似诱人的“稳定渠道”,实际上却是一条吞噬他们利润和心血的道路。

答应,还是拒绝?

这突如其来的“官方橄榄枝”,是福是祸?面对供销社的压价,刚刚看到希望的林家,该如何抉择?是屈服于“稳定”而牺牲利润,还是冒险坚持自己的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