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44章 邺城别酒?西向长安

大唐中兴 第44章 邺城别酒?西向长安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乾元元年腊月二十八的清晨,邺城的风终于软了些,裹着点刚化雪的潮气,吹在脸上不似之前那般刺骨。联军大营的伙房外,炊烟像条淡青色的带子飘向天空,老卒张师傅正踮着脚往大锅里倒奶酒 —— 那是阿依古丽昨天让人从回纥营帐搬来的,酒坛上还沾着草原的干草,打开时满营都是奶香。

“周将军,轻点!那坛是给郭令公的,摔了咱们可赔不起!” 张师傅听见身后 “哐当” 一声,回头就看见周虎抱着个酒坛踉跄,酒坛底蹭着地面划出道白痕,吓得他手里的长勺都差点掉锅里。周虎赶紧把酒坛抱稳,脸憋得通红:“我、我没拿稳!这坛酒比上次搬的粮袋还沉,草原的酒都这么实在?” 旁边帮忙的亲兵忍不住笑:“周将军,你昨天帮崔姑娘搬粮册都能摔,今天抱酒坛可得小心点,不然阿依古丽公主又要罚你饿肚子了。”

周虎刚要反驳,就看见崔九娘抱着摞粮册走过来,孙小五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卷成筒的账页,脸比周虎还红。“崔姑娘,对、对不起,我把腊月二十四的账页订反了……” 孙小五把账页递过去,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崔九娘接过一看,忍不住笑了 ——“粟米种发放” 四个字倒着印在纸上,活像歪歪扭扭的小虫子。“没事,拆了重订就好,” 她把粮册放在旁边的石桌上,指着伙房,“张师傅,今天的胡饼多烤两炉,王大爷说要带他孙子来送送殿下,孩子爱吃甜口的,记得多放芝麻。”

张师傅赶紧应下,转身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苗 “噼啪” 一声窜起来,映得锅里的奶酒泛起金光。周虎凑过去闻了闻,咽了口唾沫:“张师傅,这奶酒什么时候能喝啊?我上次在回纥营帐喝了一口,到现在还想着那味儿呢!” 崔九娘拍了下他的后脑勺:“急什么?殿下和郭令公还在中军帐议事,等会儿践行酒,少不了你的份。先去帮孙小五订账册,别在这儿添乱。” 周虎撇撇嘴,却还是乖乖跟着孙小五去了,临走前还不忘回头瞅了眼酒坛,活像只惦记肉骨头的小狗。

中军帐里,李倓正和郭子仪看着墙上的地图,指尖落在 “长安” 与 “西北” 之间的连线处。“倓儿,你这一去长安,陛下必定会问河北的情况,” 郭子仪指着地图上的冀州,“崔九娘的粮册做得细致,你带上,让陛下看看河北的民心 —— 比再多战功都管用。” 李倓点头,刚要说话,帐帘被风吹开,阿依古丽抱着个布包走进来,狼毛披风上还沾着点梅花瓣:“你们在说什么呢?我刚去田垄旁折梅花,看见王大爷带着孙子在营外等着,孩子手里还攥着个小布偶,说是要送给殿下。”

郭子仪笑着指了指阿依古丽的布包:“公主这是带了什么好东西?不会是给殿下的践行礼吧?” 阿依古丽把布包往桌上一放,神秘兮兮地说:“暂时不告诉你们,等会儿践行酒的时候再拿出来,保证让你们惊喜!” 李倓无奈地摇摇头 —— 这草原姑娘,总爱搞点小惊喜,上次给他送的西域望远镜,差点被周虎当成玩具拆了。

巳时刚过,大营中央的空地上已经摆好了长桌,桌上铺着粗布,摆着奶酒、腊肉、胡饼,还有农户送来的腌菜,满满当当摆了一长排。王大爷带着孙子王小豆站在桌旁,小豆手里攥着个布偶 —— 是用旧布缝的小老虎,耳朵还歪着,却看得出来缝得很用心。“殿下,这是小豆自己缝的,说让小老虎跟着您去长安,路上能护着您。” 王大爷把布偶递给李倓,小豆躲在爷爷身后,只露出双亮晶晶的眼睛,小声说:“殿下,长安有老虎吗?要是没有,小老虎可以陪您说话。”

李倓接过布偶,摸了摸小豆的头:“谢谢小豆,长安没有老虎,但有很多好玩的,等我从长安回来,给你带长安的糖人好不好?” 小豆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惹得周围的人都笑了。阿依古丽凑过来,从怀里掏出个烤馕递给小豆:“拿着,这是草原的甜馕,比长安的糖人还好吃,吃了能长高高。” 小豆接过馕,咬了一大口,嘴角沾了芝麻,活像只偷吃东西的小松鼠。

郭子仪端起酒碗,清了清嗓子,营里顿时安静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邺城平定了,百姓有粮种了,殿下也要回长安复命了。我先敬殿下一碗,祝殿下一路顺风,早日从长安回来,咱们再一起平定西北的吐蕃!” 李倓端起酒碗,与郭子仪碰了碰,仰头饮尽,奶酒的醇香在嘴里散开,带着点暖意。

程千里这时端着酒碗走到阿依古丽面前,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 —— 以前他总觉得回纥骑兵只会冲锋,不懂战术,现在却服了。“公主,之前是我不对,不该说回纥骑兵的坏话,” 程千里把碗里的酒一饮而尽,从怀里掏出个马镫零件,“这是我特意打磨的精铁零件,比之前的更结实,你拿着,以后回纥骑兵的马镫坏了,用这个准没错。我敬你一碗,祝公主以后在草原上,骑马比风还快!”

阿依古丽接过零件,眼睛一亮 —— 这零件边缘打磨得光滑,还刻着简单的花纹,一看就是用心做的。她端起酒碗,也一饮而尽:“程将军太客气了,以前的事我早忘了!以后要是去西北,我教你回纥的套马索,听说西北的马性子野,套马索比马镫还管用!” 程千里笑着点头,又端起酒碗敬周虎:“周将军,上次你帮我修箭壶,虽然把箭壶修漏了,但心意我领了,我也敬你一碗,祝你以后搬粮袋再也不摔!”

周虎脸一红,端起酒碗猛喝一口,差点呛到:“程将军,我现在搬粮袋可稳了!上次帮崔姑娘搬粮册,一袋都没摔!” 崔九娘刚好端着粮册走过来,听见这话忍不住调侃:“是啊,没摔粮册,倒是把账页订反了,还得我重新拆了订。” 营里顿时爆发出笑声,周虎赶紧低下头,假装喝酒,耳朵却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崔九娘把粮册递给李倓,粮册封面用红布包着,上面还绣着个 “冀” 字:“殿下,这是冀州的粮册,里面记着粮种发放、农户田产,还有明年的春耕计划,冀州的粮够支一年,要是西北缺粮,我带着粮队去支援,保证不会让将士们饿肚子。” 李倓接过粮册,感觉沉甸甸的 —— 这不仅是粮册,更是冀州百姓的期盼。“谢谢九娘,有你在冀州,我放心。” 崔九娘笑了笑,端起酒碗敬李倓:“祝殿下一路顺风,早日从长安回来,咱们一起看着冀州的麦子长起来。”

孙小五这时端着个竹筛跑过来,筛里放着些粟米种,亮晶晶的,一看就是挑过的好种:“殿下,这是我挑的粟米种,您带点去长安,要是长安的土地适合种,您就把种撒下去,等秋天就能收粟米了。” 李倓接过竹筛,心里暖暖的 —— 这些朴实的人,总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谢谢小五,我会好好收着,等从长安回来,咱们一起种粟米。”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营里的笑声还没停,李倓却该启程了。他翻身上马,枣红马打了个响鼻,似乎也知道要去长安,显得格外兴奋。阿依古丽突然想起什么,赶紧从怀里掏出布包,跑过去递给李倓:“差点忘了给你的践行礼!这是我让草原的工匠做的飞鹰鞍,比你之前的马鞍结实,马镫我还特意加固了,用的是程将军给的零件,还有漠北的牛筋,就算骑马冲山坡也不会松动。”

李倓接过飞鹰鞍,仔细看了看 —— 鞍面上刻着回纥的狼纹,飞鹰的翅膀上还绣着梅花,显然是阿依古丽特意让工匠加的。“谢谢公主,这飞鹰鞍真好看,我很喜欢。” 阿依古丽笑着说:“你喜欢就好!对了,你去长安路过西北的时候,记得找姓秦的姑娘,就是我跟你说的秦玉微,她们家族的马镫加固术比朔方军的还好用,要是你的马镫坏了,找她修准没错。还有,她们家护的商道上有很多好吃的,你可以尝尝西北的羊肉泡馍,比草原的烤羊腿还香!”

李倓点点头,把飞鹰鞍放在马背上:“我记住了,要是路过西北,一定去找秦玉微,也尝尝羊肉泡馍。” 周虎这时跑过来,眼圈红红的,手里攥着个陌刀 —— 是之前李倓送他的,刀鞘上还刻着 “玄甲” 二字。“殿下,这把刀您带着,路上要是遇到坏人,用它准能打跑!我、我会好好练刀,等您回来,我给您表演劈木柴!” 李倓笑着拍了拍周虎的肩膀:“好,我等着看你劈木柴,不过别把刀劈卷了刃,上次你劈木柴,差点把刀劈进地里。”

崔九娘和孙小五也走过来,孙小五手里还拿着账本:“殿下,这是上个月的粮种发放账,我抄了一份给您,要是陛下问起,您可以给陛下看看。还有,要是您在长安想喝冀州的奶茶,我可以让商队给您送过去,保证比长安的奶茶还香。” 崔九娘补充道:“殿下,路上注意安全,要是遇到什么事,就给冀州捎信,我让巴特带着回纥骑兵去接应您。”

郭子仪最后走过来,拍了拍李倓的肩膀,语气沉稳:“倓儿,长安盼你回去,陛下盼着你汇报河北的情况,百姓盼着你带来太平的消息;西北也盼着有本事的人,吐蕃扰边,于阗求援,你从长安回来后,咱们一起去西北,平定吐蕃,让大唐的边疆安稳下来。” 李倓郑重地点头:“郭令公放心,我一定尽快从长安回来,与您一起平定西北,守护大唐的边疆。”

王大爷带着小豆站在一旁,小豆突然跑过来,拉住李倓的马缰绳:“殿下,你一定要回来啊,我会好好种麦子,等你回来,给你吃我种的麦子磨的面做的胡饼。” 李倓弯腰摸了摸小豆的头:“好,我一定回来,吃小豆种的麦子做的胡饼。” 小豆用力点头,松开马缰绳,站在爷爷身边,看着李倓的马渐渐远去。

李倓骑着马,沿着粮道往西走,马背上的飞鹰鞍在阳光下泛着光,狼纹和梅花瓣的纹样格外显眼。他回头望了望邺城,只见城头的唐旗和回纥狼旗并排飘着,像两个并肩作战的伙伴,营里的炊烟还在飘,隐约能听见营里的笑声,心里暖暖的 —— 这邺城,从叛军手里夺回来,到百姓有粮种、有农具,再到现在的安稳,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李倓看见粮道上有马车印,印子很深,显然是拉着重物的马车,一直往西北延伸。他想起阿依古丽说的秦玉微,心里琢磨着 —— 这马车印会不会是秦氏家族的商队留下的?要是遇到她们,倒真想见识见识秦玉微的骑术,还有比朔方军更好的马镫加固术。

路边的田垄旁,几个农户正在收拾农具,看见李倓的马,都停下手里的活,挥手打招呼:“殿下,一路顺风啊!” 李倓勒住马,挥手回应:“大家放心,我从长安回来后,咱们一起种粮,让冀州的日子越来越好!” 农户们高兴地应着,看着李倓的马继续往西走,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李倓看见前面有个茶摊,便下马休息。茶摊老板是个中年汉子,见李倓穿着军装,赶紧端来碗热茶:“这位将军,是从邺城来的吧?听说邺城平定了,叛军被打跑了,百姓们都有粮种了,真是多亏了义军啊!” 李倓接过热茶,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百姓的支持,咱们也打不下邺城。”

茶摊老板叹了口气:“以前叛军在的时候,别说粮种了,连家里的存粮都被抢了,现在好了,有粮种,有农具,还能安心种地,真是托了义军的福。听说将军要去长安,要是见到陛下,能不能替咱们百姓说句话,谢谢陛下派义军来救咱们?” 李倓点点头:“我一定替大家把话带到,让陛下知道河北百姓的心意。”

休息了一会儿,李倓重新上马,继续往西走。阳光渐渐西斜,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粮道上,与马车印重叠在一起。他摸了摸怀里的粮册,又摸了摸马背上的飞鹰鞍,心里坚定起来 —— 长安的事要办,西北的事也要管,等从长安回来,一定要平定吐蕃,让大唐的边疆安稳,让百姓们都能安心种地、过日子。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李倓看见前面有个岔路口,一条往长安,一条往西北。他勒住马,看了看往西北的路,又想起阿依古丽的话,心里琢磨着 —— 等从长安回来,一定要走这条往西北的路,找秦玉微,看看她的骑术,学学她的马镫加固术,再尝尝西北的羊肉泡馍,然后和她一起,平定吐蕃,守护大唐的西北边疆。

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李倓的马继续往西走,往长安的方向走。马背上的飞鹰鞍在夕阳下泛着光,狼纹和梅花瓣的纹样格外显眼,像是在诉说着邺城的故事,也像是在预示着西北的未来。粮道上的马车印还在往西北延伸,像是一条连接河北和西北的线,把大家的心意和期盼,都连在了一起。

李倓回头望了望邺城的方向,虽然已经看不见城头的旗帜,却能想象到营里的景象 —— 阿依古丽在教回纥骑兵套马索,程千里在教大家马镫加固术,周虎在帮农户搬粮袋,崔九娘在整理粮册,孙小五在验粮种,王大爷带着小豆在田垄旁看麦子种…… 这些画面,像一幅温暖的画,刻在他的心里,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 —— 一定要早日从长安回来,和大家一起,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稳,让大唐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迎来太平的日子。

马继续往西走,蹄声 “嗒嗒” 响在粮道上,与远处的风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去往长安的歌,也像是一首预示着未来的歌。李倓握紧缰绳,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