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37章 邺城急报?身份初显

大唐中兴 第37章 邺城急报?身份初显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乾元元年腊月十七的雪,下得比往日报复性猛烈。冀州大营的辕门被北风卷得 “吱呀” 作响,值守的流民军士兵裹紧棉袄,手按在冻得发僵的刀柄上,目光却忍不住往邺城方向瞟 —— 从昨夜起,那边的烽火就没断过,红焰在雪雾里烧得朦胧,像悬在半空的血疤。

“咚、咚、咚”,三记急促的梆子声突然撞破风声。负责了望的孙小五猛地从哨塔上滑下来,竹筛还挂在腰间(那是粮道护粮时被叛军刀划开个口子,他舍不得扔),冻得发紫的手攥着信号旗,声音发颤:“前、前锋败了!朔方军的弟兄…… 抬着程将军回来了!”

话音未落,大营东侧的通道就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十几个朔方军士兵抬着担架狂奔,担架上的程千里脸色惨白如纸,左臂被布条死死裹住,鲜血浸透布条,在雪地上拖出蜿蜒的红痕。他的横刀落在一旁,刀鞘断成两截,刀刃上还嵌着叛军甲片的碎渣。

“让开!快让开!” 抬担架的士兵嘶吼着,路过粮务点时,崔九娘刚熬好的姜汤洒了半锅,热气瞬间被寒风卷散。李倓和阿依古丽闻声从中军帐冲出,阿依古丽的飞鹰鞍还没解,墨风不安地刨着蹄子,马鞍铜饰撞出的脆响,在慌乱中显得格外刺耳。

“怎么回事?” 李倓按住程千里的肩膀,指尖触到滚烫的血,“叛军怎么会突然出击?不是说邺城守军只剩残部了吗?”

程千里咳着血,断断续续地说:“是…… 是史朝义!他带了三万骑兵从幽州来援,都是…… 都是精锐!我们在漳水浅滩设伏,没防着他绕后…… 弟兄们死了一半,粮车也被烧了……” 他说着,目光扫过阿依古丽,眼神里没了往日的傲气,只剩劫后余生的恍惚,“回纥骑…… 要是你们在就好了……”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乱局,几个朔方军士兵立刻围了上来。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攥紧长矛,声音带着怨怼:“就是!赵将军整天让咱们跟流民、回纥混编,耽误了练兵!现在倒好,叛军来了,咱们连像样的阵形都摆不出来!”

“我看他根本就是叛军细作!” 另一个士兵指着李倓的棉甲,“哪有将军穿得这么寒酸?说不定早就跟史朝义串通好了,故意让咱们败!” 这话一出,更多人围了过来,有的骂骂咧咧,有的举着兵器,连几个流民军士兵都露出犹豫的神色 —— 他们虽信李倓,可眼前的败局,实在太刺眼。

阿依古丽立刻拔出弯刀,刀光映着雪,晃得人睁不开眼:“胡说!赵将军昨天还跟咱们一起练骑术,怎么会是细作?你们朔方军自己轻敌,倒要怪别人!” 她身后的回纥骑兵也纷纷抽刀,套马索绕在腕上,局势一触即发。

“都住口!” 郭子仪拄着铁鞭赶来,玄色披风上沾满雪,却依旧气势逼人。可他的话没压下骚动,反而有人喊:“郭令公,您别被他骗了!他连真名都不敢说,就叫个‘赵将军’,肯定有鬼!”

就在这时,孙小五突然挤到人群前,举起腰间的竹筛。筛面上的破口还沾着暗红的血,那是粮道遇袭时,他为了护粮被叛军刀划的。“你们别胡说!” 他的声音还带着童音,却喊得格外用力,“赵将军让我们吃热粥,教我们筛米辨沙,还帮我包扎冻裂的手!阿依古丽公主救过我娘,她在粮道帮着挡叛军,怎么会是细作?”

竹筛上的血在雪光下格外醒目,几个流民军士兵想起李倓帮他们补盾、分干粮的事,纷纷放下兵器:“对!赵将军不是细作!是咱们冤枉他了!” 可朔方军那边仍有质疑,络腮胡老兵梗着脖子:“空口无凭!他要是真没鬼,就拿出证据来!”

李倓看着眼前的乱局,又看了看程千里重伤的模样,突然伸手按住腰间 —— 那里藏着个巴掌大的铜符,是肃宗亲赐的建宁郡王信物,铜面刻着 “建宁” 二字,边缘还嵌着东宫旧纹。他深吸一口气,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解下铜符,举过头顶。

阳光突然刺破云层,落在铜符上。“建宁” 二字泛着冷光,像两道惊雷炸在人群里。郭子仪瞳孔骤缩,猛地单膝跪地,铁鞭 “当啷” 砸在雪地上:“臣郭子仪,参见建宁郡王殿下!”

这一跪,让所有人都僵住了。络腮胡老兵的长矛 “哐当” 掉在地上,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 —— 眼前这个穿破棉甲、跟他们一起吃杂面馒头的 “赵将军”,竟然是大唐郡王?

李倓扶起郭子仪,铜符仍举在半空,声音沉稳:“诸位将士,我本名李倓,确是当今圣上之子、建宁郡王。此前隐姓埋名,是怕河北士族察觉宗室身份,更难收服。今日事急,不得不亮明身份,绝非有意欺瞒。”

他说着,走到程千里的担架旁,轻轻拍了拍程千里的胳膊:“程将军,你我虽有分歧,但你护境杀敌的功劳,我都记着。待此战结束,我必奏请父皇,为你请功。”

程千里看着铜符,眼泪突然掉下来,混着血滑过脸颊:“臣…… 臣有眼不识泰山,之前多有冒犯,还望殿下恕罪!” 他挣扎着想起身行礼,却被李倓按住,“先养伤,你的命,比行礼重要。”

可仍有几个朔方军士兵没缓过神。一个年轻士兵小声嘀咕:“就算是郡王,也不能让咱们跟流民、回纥混编啊…… 咱们朔方军,哪用跟这些人一起练?”

这话刚说完,阿依古丽突然策马上前,墨风的马蹄踏在雪地上,溅起的雪粒落在那士兵脚边。她举起弯刀,刀刃指向邺城方向:“我回纥骑兵在香积寺斩杀叛军六千,在范阳帮你们挡过史思明的冲锋,哪点不如你们?去年你们程将军陷在泥里,还是我族弟拉他上来的!” 她说着,从怀里掏出块羊皮,“这是葛逻支可汗给郭令公的信,上面写着‘回纥愿与大唐共讨叛军’,你们要不要看看?”

郭子仪接过羊皮,展开给众人看:“这确是葛逻支的笔迹,回纥与我大唐有盟约,阿依古丽公主更是多次助我军破敌。你们若再质疑,便是质疑朝廷的盟约!”

周虎这时带着流民军赶来,王石头举着破盾,盾面朝向人群:“俺们流民军虽没正规军的甲胄,可俺们熟悉冀州地形,上次粮道遇袭,是俺们帮着护粮!殿下待俺们如兄弟,你们要是敢对殿下不敬,俺们第一个不答应!” 他身后的流民军士兵纷纷举盾,盾面碰撞的 “咚咚” 声,压过了风声。

那年轻士兵终于低下头,涨红了脸:“末将…… 末将知错了,殿下恕罪!” 其他质疑的人也纷纷跪地,喊着 “参见殿下”,声音震得雪从帐篷顶上簌簌落下。

李倓收起铜符,指尖擦过铜面的纹路 —— 这枚符,他藏了半年,今日亮出,虽解了眼前的围,却也意味着,他再也不能以 “赵将军” 的身份,悄悄了解百姓的难处。可他不后悔,要平定河北,光靠信任不够,还得有宗室的威严,才能镇住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

“都起来吧。” 李倓的声音温和却有力,“眼下不是追究过错的时候,史朝义还在邺城,咱们得尽快调整部署,守住冀州。” 他看向阿依古丽,“公主,麻烦你带回纥骑兵去漳水西岸布防,防止叛军再绕后;周虎,你帮程将军把伤兵安置好,顺便清点损失;崔九娘,粮务点的粮草得看好,别再出岔子。”

众人齐声应下,混乱的营地渐渐恢复秩序。郭子仪拉着李倓进了中军帐,刚烧开的奶茶还冒着热气,老将军却没心思喝,直接摊开邺城地图:“殿下,史朝义来势汹汹,咱们的联军刚经历败绩,士气低落,得想个办法重整军心。”

李倓指着地图上的回纥骑兵驻地:“我想把回纥骑和流民军轻骑编在一起,组成混合队。回纥骑擅长冲锋,流民军熟悉地形,两者配合,既能弥补朔方军的损失,又能让流民军尽快成长。阿依古丽训练骑兵有经验,让她当统领,周虎做副手,教流民军草原套马术 —— 上次粮道遇袭,周虎用套马索套住叛军首领,效果很好。”

郭子仪眼睛一亮,拍着地图道:“好主意!流民军虽没骑术,可身子骨结实,学套马索快得很。而且让他们跟回纥混编,还能减少猜忌,一举两得。只是…… 程千里那边,你打算怎么安排?他毕竟是朔方军副将,这次战败,怕是心里有疙瘩。”

李倓想起程千里咳血的模样,轻声道:“给他几天时间养伤,等他好些了,让他负责训练朔方军步兵。他在西域打过仗,对付骑兵有经验,正好能教弟兄们怎么防史朝义的冲锋。” 他顿了顿,又补充,“另外,把营中流言的事压下去,别让史朝义知道咱们内部出了乱子。”

郭子仪点头,刚要再说,帐外传来阿依古丽的声音:“殿下,郭令公,回纥骑兵已经整装待发!周虎说,流民军里有十几个弟兄以前放过马,学套马索应该很快!” 帐帘被掀开,阿依古丽带着风雪进来,脸上带着笑意,手里还拿着个新磨的套马索,“你看,这是用漠北的牛皮做的,比中原的麻绳结实,流民军肯定能用得上。”

李倓接过套马索,指尖触到粗糙的牛皮,心里踏实了不少。窗外的雪还在下,可中军帐里的暖意,却比任何时候都浓 —— 身份亮明了,猜忌化解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合力量,跟史朝义好好打一场。

暮色降临时,冀州大营的练兵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回纥骑兵列成三排,阿依古丽骑着墨风,手里拿着套马索,正在演示动作:“右手握索头,左手绕三圈,甩的时候要借腰力,套住目标后立刻收绳,别给对方挣扎的机会!” 她说着,猛地甩动套马索,绳圈在空中划出弧线,精准地套住远处的木桩,“看到没?就像这样,套叛军的马腿、兵器都管用!”

周虎站在流民军队伍前,跟着阿依古丽的动作比划:“弟兄们,都看好了!这套马索看着简单,其实有门道 —— 上次我套叛军首领,就是因为没收好绳,差点让他跑了!” 他说着,故意放慢动作,把套马索的缠绕、甩动、收绳分解开来,“你们先在地上练,别着急上马,等动作熟了再说。”

十几个有牧马经验的流民军士兵率先站出来,其中就有王石头。他握着套马索,笨手笨脚地绕着圈,绳圈刚甩出去就散了,引得旁边的回纥骑兵笑出了声。王石头脸一红,却没放弃,捡起套马索继续练,盾靠在一旁,破洞对着练兵场的方向,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阿依古丽看到了,策马走过来,手把手教他握索:“左手别太用力,不然甩不开;腰要转,不是光靠胳膊使劲。” 她握着王石头的手,一起甩动套马索,这次绳圈稳稳地套住了木桩。王石头兴奋地喊起来:“成了!俺套住了!” 周围的人都笑起来,之前的隔阂,在这笑声里渐渐消散。

孙小五也凑过来,他没学套马索,而是帮着整理兵器。他把流民军的盾排成一排,用碎布擦着盾上的雪,看到有盾带松了,就用麻绳重新绑紧。程千里的伤兵帐离练兵场不远,他靠在帐门口,看着练兵场上的场景,嘴角微微动了动 —— 他想起上午自己的质疑,又看了看此刻融洽的画面,心里泛起一丝愧疚。

“程将军,您怎么出来了?” 崔九娘端着药碗走过来,药香混着雪气,“大夫说您得好好养伤,不能受风寒。”

程千里接过药碗,喝了一口,苦得皱起眉头:“没事,躺着也难受,出来看看。” 他指着练兵场,“没想到…… 回纥骑和流民军能配合得这么好。之前是我太固执了,总觉得正规军才靠谱,其实…… 能打胜仗的,就是好兵。”

崔九娘笑了:“程将军能想通就好。殿下常说,不管是朔方军、回纥骑还是流民军,都是为了平定叛军,护着百姓,没必要分高低。” 她顿了顿,又说,“您放心,粮务点还有些人参,我明天让老周给您送来,补补身子。”

程千里点点头,目光落在李倓身上 —— 李倓正在帮一个流民军士兵调整马镫,那士兵的马是刚从叛军手里缴获的,马镫太高,士兵踩不实。李倓蹲下身,用刀削短马镫的皮带,动作熟练,一点都没有郡王的架子。

“他确实是个好将军。” 程千里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敬佩,“我以前总觉得,宗室子弟都是养尊处优的,没想到…… 他能跟弟兄们一起吃苦,一起打仗。”

夜色渐深,练兵场的火把亮了起来,火光映着雪,像一片温暖的海。阿依古丽还在教套马索,墨风的蹄子在雪地上踏出规律的节奏;周虎带着流民军士兵在雪地上练步伐,口号声震得火把火星四溅;李倓坐在练兵场边缘,手里拿着邺城地图,时不时抬头看看训练的场景,嘴角挂着笑意。

孙小五走过来,递上一碗热粥:“殿下,您喝点粥暖暖身子吧。崔姑娘说,这粥里加了姜,驱寒。” 李倓接过粥,刚喝了一口,就听见远处传来回纥骑兵的欢呼 —— 王石头终于能骑着马,用套马索套住移动的木桩了。

“好样的!” 李倓笑着鼓掌,粥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一直暖到心里。他知道,这场训练只是开始,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史朝义的三万精锐,是邺城的坚固城墙,是河北士族的暗地阻挠。可看着眼前的场景,看着这些为了平定叛军而努力的人,他突然觉得,再难的仗,也能打赢。

程千里这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他的横刀 —— 刀已经修好了,刀鞘重新缠了麻绳,刀刃上的碎渣也清理干净了。“殿下,” 他双手递过刀,“这刀陪我打了十年仗,今天我把它交给您。要是哪天我再犯糊涂,您就用它劈醒我!”

李倓接过刀,刀身沉甸甸的,带着程千里的体温。他站起身,拍了拍程千里的肩膀:“这刀,还是您自己留着。等咱们打下邺城,您还要用它斩叛军,立大功呢。”

程千里的眼睛红了,用力点头:“好!殿下放心,我一定好好训练步兵,绝不让您失望!”

火把的光芒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练兵场的尽头。远处的邺城方向,史朝义的营火还亮着,像一双双窥视的眼睛。可冀州大营的火把,却比那些营火更亮、更暖,映着每个人脸上的坚定,映着他们对胜利的渴望。

雪还在下,却再也冻不住练兵场的暖意,冻不住人心的团结。李倓知道,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只要这股暖意不散,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平不了的乱。而史朝义带来的危机,终将成为他们平定河北的踏脚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