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8章 飞骑求援朔方营

大唐中兴 第8章 飞骑求援朔方营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残阳把好畤县外的荒坡染成一片血色,风卷着沙砾掠过,裹挟着亲卫们压抑的呻吟声。李倓靠在帐帘边,左臂上的箭伤刚用烈酒清洗过,麻布绷带紧紧缠着,仍有暗红的血渍渗出来,顺着小臂滑到指尖,冰凉刺骨。帐外,百姓们挤在临时搭起的草棚下,有的在帮伤员换药,有的在清点被叛军踏坏的粮袋,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惶恐。

“殿下,伤亡清点完了。” 陈忠快步走过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麻纸,语气沉重,“亲卫阵亡三人,重伤五人,轻伤十二人;百姓那边,有两个老人受了惊吓,还在发烧。剩下的干粮和水,顶多撑到明日午时。”

李倓接过麻纸,指尖轻轻划过上面的名字,这些都是随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心里像被针扎了似的疼。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重伤的弟兄送去百姓的帐篷里,让春桃帮忙换药;轻伤的跟巡逻队轮班,别让弦绷太松。”

“是。” 陈忠应声要走,又被李倓叫住,“你去把我帐里的笔墨拿来,再牵匹最快的马 —— 咱们得去朔方营一趟,找郭子仪将军。”

陈忠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殿下是要向郭将军求援?可……” 他话没说完,却也明白眼下的处境 —— 仅凭剩下的一百三十多亲卫,根本挡不住叛军的反扑,唯一的指望就是驻守朔方的郭子仪。

李倓回到自己的帐篷,春桃已把笔墨铺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砚台里磨好了松烟墨。他坐在胡凳上,左臂因用力而牵扯到伤口,疼得他皱了皱眉。春桃想帮他研墨,却被他摆手拒绝:“你去看看受伤的百姓,这里我自己来。”

帐篷里只剩下笔尖划过麻纸的 “沙沙” 声。李倓握着笔,却没急着写 “求援” 二字 —— 他记得太子李亨曾跟原身提过,郭子仪早在开元年间就与东宫有往来,安史之乱爆发后,更是多次暗中给东宫送过粮草,两人虽未明着结盟,却早已是心照不宣的 “自己人”。

可正因为如此,才不能写得太直白。郭子仪身为朔方节度使,手握重兵,若是信里直接说 “求将军出兵相助”,一来会让他陷入 “私助宗室” 的非议,二来也显得东宫这边太过被动。最好的法子,是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理由,既让郭子仪有出兵的由头,又不丢东宫的体面。

李倓笔尖一顿,在麻纸上落下第一行字:“郭将军台鉴:今好畤县左近发现叛军散骑数百,劫掠往来商旅,恐危及朔方至长安的粮道。某率亲卫暂守此地,念及粮道乃两军命脉,愿与将军共护之……”

他故意把 “叛军威胁” 与 “朔方粮道” 绑在一起 —— 郭子仪最看重的就是粮道安全,只要提到粮道,他必然不会坐视不管。信里只字不提 “求兵”,却处处透着 “需协同防守” 的意思,既给了郭子仪出兵的合理性,又维护了双方的平等立场。

写完信,李倓仔细读了一遍,又在末尾加了句 “若将军需知叛军详情,某已派亲卫陈忠前往,此人随某多年,可靠可信”,才折好信纸,塞进蜡封的木盒里。

这时,陈忠牵着一匹黑马走了进来,马身上的汗还没干,显然是刚从马厩里牵出来的 “追风”—— 这是原身最爱的战马,跑起来能日行三百里,是眼下最快的选择。“殿下,马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李倓站起身,把木盒递给陈忠,眼神变得格外郑重:“这封信你务必亲手交给郭将军,路上小心,若是遇到叛军,宁可绕路,也别硬闯。” 他顿了顿,又特意叮嘱,“见到郭将军后,你多听少说,他问什么你答什么,没问的别多说 —— 尤其是别提王府里的私事,也别提咱们现在有多难,只说清楚叛军的人数、动向,还有粮道的情况。”

陈忠接过木盒,揣进怀里,郑重地躬身:“殿下放心,属下记着了,定不辱命。”

“还有,” 李倓想起什么,从腰间解下一块青铜令牌,上面刻着 “建宁王府” 四个字,“这是我的令牌,你带上。若是路上遇到朔方的巡逻兵,出示令牌,他们会放你过去。”

陈忠接过令牌,紧紧攥在手里,转身就要走,却被李倓拉住胳膊。他看着陈忠,语气里带着几分托付的意味:“你跟着我这么久,我信你。此去朔方营有三百多里,路上怕是要走两夜一天,你多带些干粮和水,照顾好自己。”

陈忠眼眶一热,用力点头:“殿下放心,属下一定把信送到,尽快把郭将军的消息带回来!”

帐篷外,夕阳已经落下,夜幕开始笼罩大地。陈忠翻身上马,黑马扬起前蹄,发出一声响亮的嘶鸣。李倓站在帐篷口,看着陈忠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直到马蹄声越来越远,再也听不见,才缓缓转过身。

“殿下,天凉了,您回帐吧。” 春桃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汤里飘着几片菜叶,是从百姓那里借来的,“您伤口还没好,别冻着了。”

李倓接过汤,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滑过喉咙,却没驱散心里的焦虑。他知道,陈忠这一去,不仅关系到好畤县的安危,更关系到东宫与郭子仪的第一次正式协作 —— 若是成了,日后北上灵武,便多了一个强大的助力;若是不成,仅凭现有的力量,怕是很难撑到下一个县城。

正想着,帐篷外传来脚步声,李豫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件厚披风:“三弟,刚听说你派陈忠去朔方营了?”

李倓点了点头,把汤碗放在木板上:“大哥怎么知道的?”

“巡逻的士兵看到了,跟我说的。” 李豫在他身边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信纸残片上,“你给郭将军的信,写的什么?”

“没写什么求援的话,只说叛军可能威胁朔方粮道,想跟他一起护粮道。” 李倓笑着解释,“郭将军与父王早有往来,若是直接求他出兵,反而显得咱们见外,还会让他为难。这么说,既给了他出兵的由头,又能保住双方的体面。”

李豫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伸手拍了拍李倓的肩膀,却不小心碰到了他的伤口,李倓疼得闷哼了一声。“怎么?伤口还没好?” 李豫连忙收回手,语气里带着关切,“我帐里有上好的金疮药,让亲兵给你送来。”

“不用麻烦大哥了,春桃已经给我换过药了。” 李倓摆了摆手,“倒是大哥,今日忙着安抚百姓,怕是累得没歇过,该早些回去休息。”

“不急。” 李豫摇了摇头,目光望向帐篷外的夜色,“我在想,若是郭将军能出兵,咱们就能趁这个机会,把好畤县的叛军彻底清了,还能从朔方营借些粮草 —— 这样一来,北上的路就能顺些。”

“大哥说得是。” 李倓点头赞同,“只是郭将军手握重兵,行事必然谨慎,咱们得等他的消息,不能急。”

两人又聊了会儿后续的安排 —— 若是郭子仪出兵,该如何配合;若是没来,又该怎么突围。帐篷内烛火摇曳,将二人身影投于帐壁之上,并肩而立的兄弟,默默诉说着彼此的信任。

夜深了,李豫起身告辞,临走前把披风留给了李倓:“夜里冷,你盖着这个,别让伤口发炎。”

李倓接过披风,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知道,经过这几日的相处,他与李豫的兄弟同盟早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互相托付后背的信任。

帐篷外的风声渐渐大了起来,吹得帐篷布 “呼呼” 作响。李倓躺在胡床上,却没什么睡意,满脑子都是陈忠赶路的场景 —— 他会不会遇到叛军?能不能顺利见到郭子仪?郭子仪又会怎么回应?

他翻了个身,左臂伤口处传来阵阵刺痛,却令他愈发清醒。他知道,这一次求援,不仅是为了眼下的安危,更是为了日后的 “灵武龙潜” 铺路。通过与郭子仪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东宫在西北的根基得以加固,同时,平定叛军的希望也随之增加。

不知过了多久,帐篷外传来守夜士兵的咳嗽声。李倓睁开眼,看着帐顶的帆布,心里默默祈祷:陈忠,一定要平安回来;郭子仪将军,也一定要明白这封信的意思。

天边泛起鱼肚白,李倓终是沉沉睡去。梦中,陈忠牵着黑马,身后朔方军浩浩荡荡,叛军望风披靡,百姓欢呼雀跃。他与李豫、郭子仪并肩立于好畤县城楼,远望朝阳,那是希望所在。

“好,做得好!”李倓轻拍陈忠肩膀,“辛苦了,快去歇息,用些吃食,好好犒劳踏雪。”

陈忠应了声 “是”,牵着踏雪去了马厩。李倓凝视手中回信,心头重石终是落地。他知道,这不仅是好畤县的转机,也是他与郭子仪建立联系的开始 —— 日后的平叛之路,又多了一分希望。

营地里的气氛渐渐热闹起来,亲卫们忙着加固营寨,百姓们帮着准备干粮,大家都在盼着明日朔方军的到来。李倓站在营门口,望着朔方营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可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谨慎行事,就一定能走下去,改写原身的命运,也为大唐的未来,拼出一条生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