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31章 驿馆截获贺兰书

大唐中兴 第31章 驿馆截获贺兰书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汾河沿岸的寒雾尚未散尽,李倓的队伍已抵达晋州驿馆。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 “范阳城防图” 上投下斑驳光影,李倓正用朱砂笔圈注史思明麾下旧部的驻地,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卫陈忠浑身带着露水闯了进来。

“殿下!” 陈忠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方才巡查时擒获一名黑衣信使,此信藏在他腰带夹层,是送往凤翔房琯大人府的!”

周俊立刻上前搜检信使,回禀道:“殿下,此人腰间除了密信,还有贺兰进明府的腰牌。”

李倓心中一凛,昨日刚从贺兰进明的鸿门宴脱身,今日便截获他致房琯的密信。他捏起那枚鎏金腰牌,上面 “贺兰府亲卫” 的刻字尚带着体温,显然信使是连夜赶路而来。用火箸挑开火漆封口,展开信纸的瞬间,李倓的指节骤然收紧。

信上字迹潦草,开篇竟是 “久慕公之贤名,今愿捐弃前嫌,共商息兵之策”,看似是贺兰进明向房琯求和,可后半段却暗藏杀机:“闻公与灵武诸将素有往来,若能说动建宁王暂罢范阳之议,待叛军南撤后共分盐池之利,某愿为内应,助公重掌相权。”这段话揭示了贺兰进明的双重策略,一方面表面上寻求和解,另一方面则利用房琯与灵武诸将的关系,提出共分盐池之利的诱惑,以期在政治上削弱房琯的影响力,并在叛军撤退后巩固自己的地位。

“好毒的计!” 李倓猛地一拍案几,案上墨汁溅出数滴,“贺兰这是要栽赃房琯通敌,还想把我也拖下水!”

房琯虽因陈涛斜之败为肃宗所嫌,却仍是朝堂清流之首,与贺兰进明、崔圆等辈素来不和。此信若落至肃宗手中,即便房琯百口莫辩,而信中提及 “建宁王暂罢范阳之议”,更是将他与 “通敌” 罪名牢牢捆绑。

“即刻备马!本王要回凤翔面奏父皇!” 李倓抓起密信便要起身,却被恰好进门的李泌按住手腕。

“殿下稍安勿躁。” 李泌的银袍沾着晨雾,目光扫过信纸便已洞悉玄机,“贺兰进明何等狡诈,怎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他明知陈忠是殿下亲信,故意让信使走晋州这条必经之路,便是算准了信会落入殿下手中。”

李倓一怔:“先生的意思是……”

“房琯虽失宠,却仍有张镐等大臣维护。贺兰此举,一是要借陛下之手除掉政敌,二是要引殿下卷入党争。” 李泌指尖点在 “共分盐池之利” 几字上,“殿下刚在灵武整饬盐务,崔嵩案又牵扯贺兰,他巴不得殿下与房琯扯上关系,届时李辅国再从旁煽风点火,陛下即便不信,也会对殿下生疑。”

周俊恍然大悟:“难怪信中特意提盐池!这是欲将崔嵩案之浊水泼向殿下与房琯!”

李泌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语气凝重:“乱世之中,党争最是误国。昔日杨国忠与李林甫相争,遂致安禄山有机可乘。如今平叛在即,若殿下陷于朝堂之争,范阳离间之计则功败垂成,睢阳张巡恐亦难久待。”

这话戳中了李倓的软肋。昨日李光弼的使者还带来消息,睢阳守军已不足六百人,尹子奇的十三万叛军正日夜攻城,而贺兰进明坐拥河西重兵,却对睢阳的告急文书置若罔闻。他捏紧信纸,指节泛白:“难道就让贺兰如此猖獗?”

“自是不能。” 李泌取过空白信纸铺在案上,“贺兰想借刀杀人,我们便借战事破局。房琯素怀报国之志,然苦无雪耻之机。睢阳乃江淮之屏障,若其能主动请战,既可解睢阳之困,亦能表忠于陛下,贺兰的栽赃计自然不攻自破。”

李倓眼中一亮,当即研墨提笔。李泌在旁指点:“开篇需共情,提及陈涛斜之败的遗憾;中段要晓以大义,点明睢阳失守则江淮不保;结尾需留台阶,称愿为他向陛下举荐。”

烛光下,李倓笔走龙蛇,将贺兰的栽赃信改成了一封恳切的劝战书:“…… 闻睢阳被困十月,张巡将军以数千之众抗十三万叛军,大小四百余战,歼敌十二万,而粮尽兵疲,城将不守。公昔年陈涛斜之役虽有憾,然忠君之心可昭日月。若能亲赴睢阳督战,一则解东南之危,二则洗往日之冤,天下必颂公之壮举……”

写完后,李泌取过贺兰进明的火漆印章(昨日鸿门宴上暗中取来的信物),在信封口重重盖下。“如此一来,房琯只会以为是贺兰真心悔悟,转而劝他立功赎罪。”

陈忠不解:“先生,为何不直接揭发贺兰的阴谋?”

“揭发便中了他的圈套。” 李泌将原信投入烛火,火焰瞬间吞噬了那些栽赃字句,“贺兰巴不得我们闹到陛下跟前,他好坐山观虎斗。如今烧毁原信,改信劝战,既断了他的引线,又为平叛添了助力,这才是上策。”

李倓望着跳动的烛火,想起李泌曾说“功成身退,方能自保”,果然深谙朝堂生存之道。他将改好的信交给陈忠:“速送凤翔房琯府,务必亲自交到他手中。”

陈忠领命而去,李泌却眉头未展:“贺兰此计不成,定会再生毒计。殿下此去太原,需加派斥候,凡往来信使皆要仔细盘查。”

话音刚落,周俊拿着另一封密信进来:“殿下,江主簿从灵武发来急报,御史台查崔嵩案时,竟在他家中搜出‘建宁王授意贪墨’的假供词!”

李倓震怒:“又是贺兰的手笔!”

“好在江主簿提前察觉,已将假供词调换,还拿住了伪造供词的狱卒。” 周俊补充道,“只是贺兰动作如此之快,怕是在御史台也安插了人手。”

李泌沉吟道:“看来贺兰已视殿下图谋不轨,范阳之行需更加谨慎。李光弼在太原的旧部中,有一人名叫仆固怀恩,是回纥可汗的女婿,可托以重任。” 他提笔写下名单,“此人忠勇过人,且与贺兰无涉,可让他协助联络范阳旧部。”

次日清晨,李倓的队伍刚出晋州城,便见凤翔方向来了一队快马。为首的是房琯的幕僚,见到李倓立刻翻身下马,递上一封回信:“房大人感念殿下厚意,已向陛下上书,请赴睢阳督战!”

李倓展开信,房琯的字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感激:“…… 蒙殿下点醒,琯虽不才,愿以残躯守睢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若得生还,必当重谢殿下解围之德……”

“解围?” 周俊笑道,“房大人定是以为殿下帮他识破了贺兰的诡计,殊不知我们根本没提栽赃之事。”

“这样最好。” 李泌道,“他欠殿下一份人情,日后在朝堂上便是助力。只是贺兰那边,怕是已经察觉了。”

果然,此时的凤翔贺兰府中,信使正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将军,信…… 信送到了房琯府,可建宁王那边似乎毫无动静。”

贺兰进明捏碎了手中的玉杯,碎片扎破掌心也浑然不觉。他本以为李倓年轻气盛,定会拿着栽赃信去肃宗面前告状,届时他再联合崔圆、李辅国等人落井下石,既能除掉房琯,又能扳倒李倓,没想到竟石沉大海。

“去查!” 贺兰进明的声音冰冷刺骨,“看看李倓在晋州驿馆做了什么,房琯又有何异动。”

亲信领命而去,留下贺兰进明在书房中踱步。他想起昨日御史台传来的消息,崔嵩家中的假供词被调换,狱卒也被拿住,显然李倓早已有所防备。“李倓…… 李泌……” 他咬紧牙关,一字一顿道:“看来不动真格的,是除不掉你们了。”

不多时,亲信回报:“将军,房琯今日一早上书,请求亲自前往睢阳督战,以应对安禄山叛军的威胁,陛下竟准了!同时,建宁王的队伍并未折返凤翔,而是继续向太原进发,以期在战略上牵制叛军。”

贺兰进明猛地站住,眼中闪过狠戾:“好个李泌,竟能想出这般化解之法!既然栽赃不成,便让他死在范阳!”

他走到书架后,扳动暗格,取出一封密信。史思明的亲信送来信件,承诺若贺兰能助其除掉安庆绪,便将范阳的盐铁之利分他一半。“原本想留着李倓牵制史思明,如今看来,只能让他和史思明一起去死了。”

贺兰进明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召来心腹:“速送范阳史思明帐下,就说建宁王携带密诏,欲诱降他麾下三将,事成后便取他性命。另外,通知我们在太原的人,待李倓与李光弼会合后,设法将他引入史思明的包围圈。”

心腹领命而去,贺兰进明望着窗外的凤翔行宫,露出阴恻恻的笑容。他仿佛已经看到李倓在范阳被史思明擒杀,房琯在睢阳战死,届时朔方兵权、河西盐池,便都归他所有了。

而此时的李倓,正率军行至太原城外。李光弼已率部在城外等候,见到李倓便上前见礼:“殿下,仆固怀恩将军已在营中待命,范阳旧部也有了消息。”

李倓翻身下马,将鎏金虎符递给李光弼:“李将军,父皇命我与你共商离间史思明之计。只是贺兰进明贼心不死,恐会暗中作梗。”

李光弼眼中闪过怒色:“此獠拒救睢阳,早已罪该万死!殿下放心,太原守军皆听调遣,定能护得殿下周全。”

进入军营后,仆固怀恩上前参见。他身材魁梧,眼神锐利,腰间佩着回纥弯刀:“殿下,史思明麾下的李归仁、安守忠、李立节三将,早年曾随郭将军征战,对安禄山弑君之举本就不满。只是史思明防范甚严,难以接触。”

李倓缓缓取出那封贺兰进明写给史思明的密信(前章截获之物),目光冷峻道:“此乃贺兰许给史思明的承诺,言要与他平分盐池之利。我们可将此信透露给三将,再散布‘史思明欲降唐,却要牺牲三将性命’的流言。”

李泌微微颔首,补充道:“与此同时,房琯赴睢阳督战的消息很快便会传开,我们可谎称朝廷已遣援兵解睢阳之困,叛军军心必乱。史思明见安庆绪大势已去,又疑三将不忠,定会自相残杀。”

众人正在商议,陈忠突然闯入:“殿下,凤翔传来消息,贺兰进明向陛下上书,说您‘拥兵自重,滞留太原’,请陛下派监军前来节制!”

李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道:“他这是惧我们成事,欲派人前来掣肘。不过无妨,待我们在范阳燃起战火,他的谗言自会无人相信。”

李光弼一拳砸在案上:“殿下放心,监军若敢来,末将自有办法应付。当务之急,是尽快联络上三将,实施离间计。”

当晚,太原军营的中军帐灯火通明。李倓、李泌、李光弼、仆固怀恩四人围着地图,敲定了具体方案:由仆固怀恩乔装成回纥商人,潜入范阳,通过三将的旧部传递密信与流言;李光弼在太原造势,佯攻范阳外围,迫使史思明调兵设防;李倓则坐镇太原,统筹全局,同时密切关注贺兰进明的动向。

夜色愈发深沉,李倓独自伫立在营外,目光凝望着范阳方向的星空,似在思索着什么。他手中紧攥着那枚鎏金虎符,心中明白,离间计一旦实施,便如往火药桶上引火,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而贺兰进明在暗处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抛出更毒的陷阱。

“殿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周俊递来一件披风。

李倓接过披风披上,目光坚定:“周俊,你说贺兰接下来会用什么手段?”

周俊沉吟道:“他栽赃不成,又请不动监军,怕是会勾结史思明,设下埋伏对付殿下。”

“很有可能。” 李倓点头,“所以我们必须比他更快一步。明日仆固怀恩出发后,你立刻带一队亲卫,前往河西边境巡查,若发现贺兰的人联络史思明,即刻截杀。”

周俊领命而去,李倓转身回帐。帐内烛火摇曳,映着墙上那张“范阳城防图”,史思明的帅府位置被朱砂笔反复圈画。他知道,这场围绕范阳的博弈,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政治上的生死决斗。贺兰进明的陷阱已在暗处张开,而他手中的棋子,唯有快、准、狠,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与此同时,范阳的史思明正对着安庆绪的圣旨大发雷霆。圣旨中催促他即刻派兵增援洛阳,却只字不提粮草补给。“安庆绪这黄口小儿,竟敢将我视作奴才!” 史思明将圣旨摔在地上,“当年若不是我,他父亲早死在契丹人手里了!”

亲信连忙上前:“将军,贺兰进明刚派人送来消息,说建宁王李倓在太原集结重兵,欲诱降您麾下三将,夺取范阳。”

史思明眼中闪过一抹疑色,沉声道:“李倓?他竟有如此能耐?”

“贺兰将军还说,李倓手中有陛下密诏,许他范阳节度使之职。” 亲信补充道,“将军若不早做打算,恐遭不测。”

史思明踱步至地图前,目光如炬,紧锁着眉头,凝视着太原方向。他本就对安庆绪不满,又疑三将不忠,如今贺兰进明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传命下去,密切监视李归仁三人的动向,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一场由贺兰进明挑起的猜忌,已在范阳悄然蔓延。而李倓与李泌精心策划的离间计,也即将在这片充满火药味的土地上,正式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