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30章 长安风云急

大唐中兴 第130章 长安风云急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长安的寒鸦刚落在郭子仪府邸的檐角,府外的禁军岗哨就换了第三拨。带队的郎将双手按在刀柄上,目光死死盯着朱红大门——昨夜肃宗的旨意虽未明说“囚禁”,但这五步一岗的阵仗,与软禁无异。书房内,郭子仪正用细布擦拭一枚鎏金虎符,符身刻着“朔方节度使印”六个篆字,虎目处镶嵌的绿松石在烛火下泛着幽光。

“将军,太子派来的人到了。”亲兵低声禀报,递上一封火漆密信。信是李豫亲笔,字迹比往日更显急促:“鱼朝恩今日必在紫宸殿发难,欲请陛下下旨夺你兵权,速做准备。”郭子仪捏紧密信,指腹划过虎符的齿痕——这枚朔方军密令符,与李光弼手中的另一半合璧,才能调动十万朔方军。自安史之乱爆发,他带着这枚符转战河北,符身已被汗水浸得温润。

“备马。”郭子仪将虎符系在腰间,外面罩上宽袖朝服。亲兵急了:“将军,府外禁军拦着,您这一出去,岂不是自投罗网?”郭子仪抬手打断他,从书架上取下一份《朔方军军籍册》:“鱼朝恩要的是我的命,更是朔方军的兵权。我若不去,他便会拿着伪造的‘通敌信’,说我畏罪不出。”他推开房门,寒风卷着雪沫子扑在脸上,“告诉那郎将,我要入宫面圣——若他敢拦,便是阻挠大臣奏事,按律当斩。”

禁军郎将果然拦在马前,刚要开口,就见郭子仪掀开朝服一角,露出腰间的鎏金虎符。那郎将脸色骤变,单膝跪地:“末将不敢!”他清楚这枚符的分量——朔方军自河西至河北绵延三千里,十万将士只认符不认人,若没这符就敢夺兵权,必会激起兵变。郭子仪翻身上马,身后只带两名亲兵,马蹄踏过结冰的朱雀大街,留下清脆的声响。

紫宸殿内,鱼朝恩正捧着一叠“罪证”哭得肝肠寸断,锦帕被泪水浸透,攥成一团。肃宗靠在龙椅上,咳嗽得几乎喘不过气,龙案上的“通敌信”已被他反复翻看,指印沾着赭色药渍,在宣纸上晕开深色的圈。他龙袍袖口磨出毛边,枯瘦的手指搭在扶手上,连握稳茶杯的力气都快没了。“陛下!”鱼朝恩猛地拔高声音,尖得像被踩住的猫,“郭子仪拥兵自重,与史思明暗通款曲,若不早日除之,必成第二个安禄山!”

紫宸殿外的内侍见郭子仪立在阶前,玄色朝服沾着雪粒却身姿挺拔,连忙快步入内通报:“启禀陛下,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有要事面圣,已至殿外候旨。”

“他倒敢来!”鱼朝恩脸色骤变,急声道,“陛下,此必是他听闻风声,想来狡辩!”肃宗咳嗽着抬了抬手,目光扫过殿外风雪的影子:“让他进来。”

得到旨意,郭子仪整理了一下朝服,大步走入殿中。鱼朝恩猛地转身,指着他的鼻子:“郭子仪!你竟敢擅离府邸,是不是心虚了?”郭子仪不看他,径直走到殿中,双手捧起《朔方军军籍册》,行再拜稽首之礼,声音沉稳:“臣郭子仪,叩见陛下!”

肃宗的目光落在他腰间的虎符上,眼神复杂:“你可知罪?”郭子仪抬头,声音沉稳如钟:“臣不知罪。若陛下认为臣通敌,请出示确凿证据;若仅凭许叔冀伪造的书信,便定臣死罪,臣不服!”鱼朝恩立刻插话:“许叔冀是亲眼所见,还有叛军俘虏的供词,你还敢狡辩?”

“俘虏的供词?”郭子仪冷笑一声,手指重重叩在军籍册上,“陛下可查,供词中说‘郭子仪派亲信送粮给史思明’,那亲信名叫‘王二’——臣这军籍册上,从裨将到火长,三百七十一人的姓名籍贯历历在目,唯独无此‘王二’!”他话锋一转,目光如刀剜向鱼朝恩,“倒是许叔冀,邺城之战中弃阵而逃,被史思明封为‘洛阳节度使’,他的话,比叛军的供词更臭不可闻!”说罢解开虎符,双手高高捧起,鎏金符身在烛火下晃得人眼晕,“这枚朔方军密令符,臣随身携带二十年。若臣通敌,只需将此符献给史思明,十万朔方军便会倒戈——可臣没有!”

鱼朝恩急得跳脚:“虎符可以伪造!谁知道你这枚是真是假?”“臣请陛下传李光弼的使者上殿!”郭子仪高声道。话音刚落,殿外就走进一名风尘仆仆的军校,正是李光弼派来传递河北军情的人。军校单膝跪地,递上另一枚虎符的拓片:“启禀陛下,李光弼节度使手中的半枚虎符,与郭将军的虎符齿痕完全吻合,可随时对验。”

鱼朝恩的脸色瞬间惨白,却仍不死心:“就算虎符是真的,也难保你没有二心!”“陛下,”郭子仪猛地叩首,额头撞得金砖发响,“朔方军将士多是关中子弟,他们的父兄都在长安。若臣通敌,将士们第一个不答应!之前吐蕃入寇,臣带着朔方军星夜驰援,三天三夜未合眼,难道陛下都忘了?”

“陛下!”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豫带着二十余名文臣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御史大夫崔器和宰相裴冕。李豫跪在郭子仪身旁,将一份捷报举过头顶:“陛下,河北急报!李光弼节度使派侯希逸袭扰魏州粮道,烧毁史思明粮草三万石;高庭晖已暗中通唐,愿为内应!这些都是郭子仪提前部署的计策,他若通敌,何必帮唐军破敌?”

裴冕也上前一步:“陛下,安史之乱以来,郭子仪复两京、平河北,战功赫赫。鱼朝恩素嫉其功,屡进谗言,若真夺了他的兵权,朔方军必生哗变!”崔器举起一本账册:“臣查过军饷记录,郭子仪将陛下赏赐的黄金,全部分给了阵亡将士的家属,自己家徒四壁——这样的人,怎会通敌?”

鱼朝恩见群臣都帮郭子仪,尖声喊道:“郭子仪手握重兵,你们自然要护着他!”肃宗猛地一拍龙案,咳嗽着打断他:“够了!”他看向郭子仪,眼神中满是疲惫,“朕知道你忠心,可史思明在河北虎视眈眈,长安城内流言四起……”

郭子仪心中一凛,立刻接话:“臣愿以性命担保,只要李光弼能在河阳大破叛军,臣的清白便不证自明。若河阳失守,臣请陛下斩臣于朱雀大街,以谢天下!”李豫趁机道:“陛下,儿臣愿作保!不如定下‘河阳胜则免罪’之策——若李光弼得胜,不仅免郭子仪之罪,还应加官进爵;若败,再治罪不迟。”

肃宗沉默良久,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最终落在郭子仪手中的虎符上。他知道,朔方军是大唐最后的屏障,若真因猜忌失了这员大将,河北必失,长安也将危在旦夕。“准奏。”肃宗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传旨李光弼,许他便宜行事,若能在河阳大破史思明,朕亲自为他接风。郭子仪暂留长安,朔方军兵权仍由你遥制——没有你的虎符,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郭子仪叩首谢恩,起身时腰杆依旧挺直,玄色朝服下摆扫过金砖,带起细微的尘屑。他瞥见鱼朝恩立在殿角,脸色铁青得像冻硬的铁块,便缓步走过去,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鱼公公,今日之事,是你我私怨。但平叛大业重于泰山,若你再在其间作梗,便是与大唐为敌。”鱼朝恩浑身一僵,冷哼一声转身就走,袖中的手指攥得死紧,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没料到,郭子仪竟能凭着一枚虎符、一本军籍册,逆转满朝非议。

李豫送至宫门外,握着郭子仪的手沉声道:“郭令公放心,西域战报我已看过,三弟被论莽热四万大军困在焉耆,我已急命安西都护府发兵驰援。你在长安稳住阵脚,他在西域守住国门,河北战局便有转机。”郭子仪眼中一热,用力点头:“太子殿下放心,老夫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绝不会让鱼朝恩坏了平叛大事。”

三千里外的焉耆,寒风如刀,刮得城楼木栅“呜呜”作响,像是濒死者的呻吟。李倓扶着城垛,指节扣进冻硬的夯土,望着城外连绵数十里的吐蕃大营——篝火如坠地的繁星铺满旷野,四万大军扎下的营寨连成片,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连只灰雀都飞不出去。城楼下,郭昕快步登上城楼,甲胄上的霜雪被体温融成水痕,又冻成薄冰,神情凝重却不见血污:“将军,吐蕃人清晨试过一次进攻,西城门架了三架云梯,刚搭上城头就被弩手掀翻,咱们只伤了三个弟兄。他们没敢硬拼,明摆着是在摸咱们的底。”

郭昕从怀中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羊皮纸,是刚从吐蕃斥候身上搜获的:“这是他们的行军文书,译出来说史思明派使者见了论莽热,要吐蕃十日破焉耆,抽兵去河北助战。”李倓捏紧羊皮纸,指节泛白——焉耆是西域门户,若此处失守,吐蕃与叛军合流,整个西北防线都将崩塌。他虽不知长安近况,却清楚自己的使命:“守不住焉耆,我们都得死,大唐的西域也完了。”

“传我将令!”李倓的声音在寒风中抖却坚定,“郭昕,你的陌刀队分守四门,按《李卫公兵法》排布——一百五十步放弩,二十步用陌刀砍杀攀城之敌!秦怀玉,你率骑兵守东城外芦苇荡,不许吐蕃军从侧翼包抄!”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归唐营方向,“吉备真彦在哪?让他立刻来见我!”郭昕高声领命,转身时甲胄上的冰碴簌簌掉落,满脑子都是西城刚被撞出裂痕的城门,压根没空想长安的事。

吉备真彦来得很快,左肩的绷带虽已拆下,但伤口仍未痊愈,甲胄的左肩处特意剪去了一块。“殿下,您找我?”他单膝跪地,右手按在胸前的“唐”字令牌上。李倓指着校场上正在训练的归唐营士兵:“这些人,都是被吐蕃强征的各族牧民,虽有战意,却缺乏章法。我要你在几日之内,将他们整训成能打仗的兵——做得到吗?”

“末将遵令!”吉备真彦抬头,眼中闪着精光。他最擅长的就是将散兵游勇训练成精锐,当年在倭国,他曾带着三百农夫击退过海盗。“不过将军,归唐营缺少兵器,尤其是长柄武器,陌刀太重,他们用不了。”李倓早有准备,抬手示意亲兵:“我已让人将缴获的吐蕃长矛磨尖,再配上盾牌,组成‘长矛阵’——对付骑兵,够用了。”

校场上,归唐营的士兵正围着吉备真彦。这些士兵有吐谷浑人、于阗人,甚至还有几个波斯商人,语言不通,只能靠手势比划。吉备真彦没有多说,直接拿起一支长矛,示范起刺杀动作:“刺!”他大喝一声,长矛直刺出去,枪尖穿透了前方的草人,“收!”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都看清楚了!”吉备真彦用生硬的汉语喊道,“第一排举盾,第二排刺矛,第三排射箭——吐蕃骑兵来了,就这么打!”他让士兵分成三队,反复演练阵型。有个吐谷浑士兵力气大,却总抢在前面,吉备真彦直接用倭刀敲了他的盾牌:“队列!队列比力气重要!你一个人冲上去,就是送死!”

李倓正督查城防,负责后勤的民夫头领匆匆赶来,冻得发紫的手捧着一本账簿:“将军,城内存粮清点完了,只够支撑五日。井水也浅了,西城的井要往下挖三尺才能见水,百姓们已经主动把家里的存水省给士兵了。”话音刚落,秦怀玉押着一名吐蕃俘虏上城,那俘虏被冻得牙关打颤,断断续续招供:“论莽热……在等龟兹方向的消息,说要先困死你们,再……再大举攻城。”李倓眼神一沉,他派阿依慕往龟兹求援已有三日,按唐时驿路加急速度至少需十日才能往返,如今音讯全无,恐怕援军前路真有变数。

李倓咬了口冷硬的馕,麦香混着雪沫子在嘴里化开。校场上,吉备真彦正带着归唐营士兵训练,有人手掌磨出了血泡,就用布条缠上继续握矛;有人冻得发抖,就原地踏步取暖。“你看,”李倓指着他们,“他们守的是自己的家,吐蕃人毁了他们的牧场,抢了他们的牛羊,这一战不是为别人,是为自己活!”他将馕掰成小块,递给身边断臂的伤兵,“告诉弟兄们,粮水我来想办法,只要我们守住城墙,就有盼头!”

暮色四合时,秦怀玉的斥候回报:“将军,吐蕃军在开都河渡口集结了千余人,像是在搭建浮桥,但动作很慢,更像在试探咱们的反应。”李倓走到城防图前,指尖点在渡口位置——那里是焉耆东门的天然屏障,吐蕃若真要攻城,必会从此处发力。他忽然想起郭昕缴获的行军文书,史思明要吐蕃十日破城,论莽热此刻的犹豫,或许正是在等援军或粮草补给。

“传我将令!”李倓当机立断,“郭昕带陌刀队加强渡口方向的城防,在城墙内侧堆好滚木礌石,渡口沿岸埋上绊马索,不求主动出击,务必守住防线。秦怀玉率骑兵在东城外芦苇荡隐蔽,若吐蕃军真敢渡河,就袭扰他们的后队,不许他们站稳脚跟。”他转向吉备真彦,“归唐营负责修补西城的城墙缺口,把磨尖的长矛绑在城垛上做拒马,今夜轮班值守,不许任何人松懈!”

吉备真彦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将军,您信得过我们?”李倓拍了拍他的肩膀:“从你们在焉耆城头竖起唐旗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大唐的士兵。”他转身走向城楼,腰间的横刀在阳光下泛着寒光,“告诉兄弟们,吐蕃人想踏破我们的城,抢我们的粮,杀我们的人——今天咱们就用长矛和弓箭告诉他们,焉耆的骨头硬,啃不动!”

归唐营的士兵瞬间沸腾起来。吐谷浑汉子高举长矛,于阗人敲着盾牌,波斯商人用生硬的汉语喊着“杀吐蕃”——他们都曾被吐蕃抢过家园,论莽热的屠城威胁,比任何口号都更能激起斗志。吉备真彦拔出倭刀,指向城外大营:“第一排举盾,第二排刺矛!让吐蕃人看看,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长安的郭子仪收到西域探报时,正站在窗前看着飘雪。探报只说“焉耆被围,李倓仍在死守”,没有半句详细战报——河西走廊被吐蕃截断,消息传递比登天还难。他握紧拳头,望向西方:“倓儿,你一定要撑住。老夫在长安等你的捷报,大唐也在等。”

紫宸殿内,肃宗的咳嗽声越来越重。李豫守在床边,将西域的备战情况一一奏明。“朕老了,”肃宗握住李豫的手,“大唐的江山,以后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李光弼在河北,李倓在西域,郭子仪在长安……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安史之乱,总有平定的一天。”他咳了几声,从枕下取出一枚免死铁券,“等郭子仪沉冤得雪,把这个给他——朕欠他的。”

焉耆的开都河渡口,郭昕正带着士兵检查城防工事。冻土坚硬,他们就用沸水浇透再挖,将削尖的木桩深深扎进渡口两侧的冻土中,上面覆盖着干草和浮雪伪装。“都仔细着点!”郭昕拍了拍身边士兵的肩膀,“吐蕃人惯会用小股部队探路,这些绊马索和拒马桩,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远处的吐蕃大营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篝火在风雪中摇曳,谁都知道,这寂静背后,是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夜幕降临时,李倓站在城楼最高处,寒风掀起他的披风。城下的唐军士兵正轮流啃着冻硬的馕饼,归唐营的吐谷浑汉子用本族语言哼着歌谣,歌声虽轻,却透着一股决绝。秦怀玉的骑兵队已隐入芦苇荡,只有偶尔传来的马嘶声,证明他们仍在坚守。李倓望向龟兹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阿依慕,一定要把援军带来;郭令公,长安的局势一定要稳住。

“将军,吐蕃营里有动静!”了望哨的士兵突然喊道。李倓立刻握紧横刀,只见远处的吐蕃大营中,几支火把缓缓向渡口移动,步伐缓慢,不似全力进攻的模样。“是夜探。”李倓冷笑一声,“传下去,弩手就位,等他们靠近了再打,留活口!”城楼上的火把骤然熄灭,只留下几盏昏暗的灯笼,映着城垛后黑洞洞的弩箭口——今夜,是守护焉耆的第一夜,也是等待黎明的开始。

吐蕃夜探刚摸到渡口的绊马索,城楼上的弩箭就破空而出。惨叫声瞬间划破夜空,剩下的人转身就跑,却被芦苇荡中冲出的秦怀玉骑兵截住去路。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战斗就结束了,两名被俘的吐蕃士兵被押上城楼。李倓亲自审问,得知论莽热果然在等河西的援军,十日之期一到,若援军抵达就会发动总攻,若不到,便会用投石机摧毁城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