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28章 疏勒狼烟起

大唐中兴 第128章 疏勒狼烟起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开都河的晨雾还没散尽,三骑探马就冲破芦苇荡,马蹄溅起的水花沾着血色,在焉耆城头的晨光里格外刺目。李倓正站在西城门楼复盘战局,腰间的横刀刚被亲兵擦拭干净,刀鞘上的缠绳还带着松木油脂的清香——那是阿依慕昨日送来的,说西域干燥,用松脂养护能防刀身锈蚀。

“将军!疏勒方向发现大批吐蕃军!不是两万,是四万!”探马翻身滚落时甲胄撞得石阶发颤,声音都在发抖,“论莽热联合了疏勒守捉使,还带来了吐蕃本土派来的两万援兵,以疏勒屯田粮为支撑,分两路扑来!一路往楼兰路去了,要断我们的后路;另一路正朝开都河渡口猛攻,先锋已经过了孔雀河!”

李倓握着城垛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得几乎透明。城楼下,吐谷浑降兵正在操练,慕容陀挥舞铁鞭呵斥动作迟缓的士兵,那些曾被吐蕃强征的牧民,铠甲上都烙着“唐”字,队列虽不齐整,但眼中已没了怯懦。可此刻听到“四万”这个数字,连慕容陀都停下了动作,抬头望向城楼。

“归唐营伤亡未补,尚能一战否?”李倓的声音平稳,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他转头看向吉备真彦,这位倭人将领的左肩还缠着渗血的绷带——攻克焉耆时,他率部冲锋,被吐蕃箭矢洞穿甲胄,如今伤口刚结痂。

吉备真彦单膝跪地,右手按在胸前的“唐”字令牌上,甲叶碰撞声干脆利落:“末将麾下三百健儿,虽折损五十,但若将军下令,便是用血肉填,也必守住开都河渡口!”他身后的归唐营士兵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城砖微微发麻,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惧色。

李倓俯身看向城楼下的沙盘,焉耆的地形在细沙中清晰可见:开都河自天山而下,城南的月牙形弯道是天然屏障,可如今吐蕃四万大军压境,这屏障反倒成了困死自己的牢笼。“疏勒七屯年产粮供三千兵,论莽热占了疏勒,又添了本土援兵,便以为能吞了焉耆。”他冷笑一声,手指点在沙盘西北的峡谷,“这是楼兰路的咽喉,也是我们与龟兹的唯一联系,绝不能丢。”

慕容陀大步登上城楼,粗粝的手掌抚过沙盘边缘,指腹的老茧刮过代表峡谷的碎石:“将军,那峡谷是我们吐谷浑人的祖地,每一块石头我都认得。吐蕃人想断楼兰路,得踩着我们的尸体过去!”他身后的吐谷浑将领纷纷拔刀,弯刀出鞘的寒光映亮了半个城楼。

李倓点头,目光扫过众将:“慕容首领,你率八千吐谷浑兵守峡谷,多设滚石檑木,在谷口挖陷马坑,只守不攻,拖到龟兹援兵抵达便是大功。吉备真彦,你带归唐营守渡口,用火箭射穿吐蕃的羊皮筏,再把上游的水闸打开,用激流冲散他们的阵列。”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四万吐蕃兵又如何?我们守的是大唐的土地,背后是安西都护府,绝不能退!”

话音刚落,城楼外传来整齐的马蹄声,阿依慕身着于阗贵族服饰,外披唐军明光铠,身后跟着五十名佩着于阗弯刀的亲卫。那些亲卫都是于阗王精心挑选的勇士,个个能以一敌三,腰间的箭囊里装满了浸过松脂的火箭,一看便知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是龟兹快马送来的密信。”阿依慕翻身下马,将蜡丸密信递到李倓手中,“疏勒守捉使已将屯田粮全部运到前线,吐蕃军粮草充足,看样子是要打持久战。”

李倓捏碎蜡丸,信纸是安西都护府的公文纸,上面的字迹潦草却有力,说龟兹守军需分兵防备大勃律方向的吐蕃援军,能抽调的兵力不足两千,若焉耆失守,龟兹也将陷入险境。他眉头紧锁,阿依慕却忽然开口:“我去龟兹求援,带着我的亲卫,走秘密水道绕开吐蕃斥候。”

“不行!”李倓脱口而出,“吐蕃四万大军分两路而来,沿途的斥候必定密布,你即便带着亲卫,也太过危险。”

阿依慕从怀中取出玉雕雪莲信物,又指了指身后的亲卫:“我以于阗使者的身份出发,亲卫们熟悉西域的地形,能在芦苇荡中无声潜行。安西都护府与于阗世代交好,见了这枚雪莲,他们必会尽全力增援。”她抬头看向李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你守住焉耆,我带来援兵,我们都要活着看到大唐的旗帜插回疏勒。”

李倓沉默片刻,解下自己的佩刀递给她:“这刀能破吐蕃的皮甲,亲卫们的箭不够了,就去城东的军备库取。遇到危险就鸣镝,我的斥候在秘密水道沿线都设了接应点。”他亲自为阿依慕牵过马,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背,“万事小心,我在焉耆等你回来。”

阿依慕翻身上马,身后的亲卫立刻列成锥形阵,护住她的两侧。马鞭一扬,清脆的鞭声划破晨雾,五十骑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芦苇荡中,只留下马蹄踏过湿地的轻微声响,连惊起的水鸟都比往常少了许多——那些亲卫的骑术,已到了收发自如的境界。

李倓站在城头目送他们远去,转身时,城楼下已响起吐谷浑士兵的出征号角。苍凉的号角声与开都河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慕容陀正指挥士兵往峡谷运送滚石,吉备真彦则带着归唐营在渡口搭建防御工事,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

三千里外的河北,河阳浮桥的晨雾比开都河更冷。李光弼披着渗着霜气的黑貂裘,亲自扶着刚钉入河床的铁桩——三十根碗口粗的铁桩用铁链串联,桩身缠着浸油的麻绳,是防备叛军火船的屏障。他脚边的沙盘上,洛阳外围的红点正不断逼近,那是史思明麾下许叔冀的叛军。

“节度使!末将郭曦,请战!”一身素缟的身影大步闯来,腰间佩剑的白穗在寒风中飘动,正是郭子仪的长子。他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许叔冀烧了洛阳城外三个村落,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岂能龟缩河阳!”

李光弼抬眼,见郭曦甲胄上还沾着赶路的尘土,知道他是连夜从驻地赶来的。“你父亲在长安被鱼朝恩构陷,若我们此刻出战失利,河阳失守,不仅河北不保,郭令公也再无翻身之机。”

“可百姓……”郭曦的拳头砸在铁桩上,震落一片霜花。

“守住河阳,就是护着百姓。”李光弼指向浮桥尽头的防御工事,“许叔冀贪生怕死,史思明只给了他三万新兵,他不敢真攻。我们加固浮桥、布防箭楼,他耗不起自然会退。”他拍了拍郭曦的肩膀,“你的亲卫善骑射,去守东门箭楼——等西域的李倓稳住阵脚,等你父亲归来,我们再踏平邺城。”

郭曦望着密信上的太子印,终是单膝跪地:“末将遵令。”起身时,雾色中已出现叛军的探马旗帜,许叔冀的先锋,距河阳只剩二十里。

而此时的西域

“将军!吐蕃先锋已到开都河对岸!”探马的呼喊声从了望塔传来。

李倓快步登上了望塔,举起望远镜——那是他从长安带来的稀罕物,此刻正清晰地映出吐蕃军的阵容。四万大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开都河对岸扎营,帐篷连绵数里,旗帜上的吐蕃狼头图案在风中猎猎作响;另一部分则朝着楼兰路的峡谷方向移动,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个西域都吞噬。

“传我将令!”李倓猛地放下望远镜,声音如惊雷般滚过城楼,“城楼备好滚木热油,陌刀队由郭昕统领,在城南列阵,正是破吐蕃骑兵的利器!”他转头看向阶下待命的秦怀玉,“怀玉,你麾下的骑兵移驻城东,若吐蕃军分兵绕道,便从侧后袭扰,绝不能让他们形成合围!”

最后,他扶着城垛望向城下聚拢的将士,声音陡然拔高:“我们不是散兵游勇,是大唐的西域开拓军!吐蕃人有四万粮草,我们有大唐的军旗,有彼此的后背——这一战,守得住焉耆,就守得住西域的希望!必胜!”

城楼下,西域开拓军的回应声震彻云霄。郭昕身着重甲,双手按在长近一丈的陌刀上——这柄重约十斤的利刃是安西军的制式装备,刃口在晨光下泛着冷光,他身后的陌刀队已列成三排纵深阵,安西军老兵与长安锐士交错站立,甲叶碰撞声整齐如钟,正是唐军“如墙而进”的经典阵形。秦怀玉则翻身上马,他的靖安军骑兵都穿着轻便的皮甲,马鞍旁挂着短弩与横刀,正是当年靖安司直辖的机动兵力编制,此刻正有序向城东运动,马蹄声轻捷而沉稳。

吐谷浑骑兵的弯刀、归唐营的火箭、陌刀队的长刃与靖安军的马槊交织成一片寒光,开都河渡口的防御阵线在西域开拓军的调动下,如铁壁般迅速成型。吉备真彦已带着归唐营在渡口埋设好拒马,见此情景高声喊道:“将军放心!有开拓军在,吐蕃人别想踏过开都河一步!”

开都河的流水声越来越急,对岸的吐蕃军已开始搭建浮桥,木头撞击水面的声音清晰可闻。李倓站在城楼最高处,望着东方长安的方向,又看向阿依慕消失的芦苇荡,握紧了腰间的横刀。他知道,这场仗不仅是为了焉耆,更是为了连接东西两线的楼兰路,为了大唐的万里河山。

当第一支吐蕃的箭矢射向城楼时,李倓的呐喊声与唐军的号角声同时响起,开都河的烽火,正式点燃了西域的血战序幕。而此刻的芦苇荡中,阿依慕正带着亲卫潜行在秘密水道,他们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在水草之间,承载着焉耆的希望,朝着龟兹的方向疾驰而去——一场横跨七百里的救援与坚守,在疏勒的狼烟中,同步上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