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11章 骑兵营伏击粮道

大唐中兴 第111章 骑兵营伏击粮道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乾元元年三月末,邺城的朝阳终于穿透了连日的风沙,却驱不散城头将士眉宇间的忧色——那忧色像凝结在眉峰的霜气,比风沙更沉。连续两日的激战虽将史思明的猛攻死死按在城下,可中军帐内摊开的粮册,却像块浸了水的巨石,压得李倓与郭子仪彻夜难眠。粮官捧着边缘磨得起毛的竹简,腰弯得几乎贴住地面,声音抖得像风中残烛:“殿下,郭帅,城中存粮满打满算仅够支撑十日。洛阳来的粮队若再出岔子,怕是不等史思明攻城,弟兄们就要先断了炊。”

帐帘被侍女轻轻掀开,带着一身书卷气的郭清鸢缓步而入,她未着甲胄,仅着一袭素色绣竹长裙,发间斜插一支碧玉钗,虽不施粉黛,眉宇间却藏着沙场历练出的沉静锐气。她手中捧着斥候密报,走到李倓身侧屈膝福礼,声音清亮却不失温婉:“殿下,郭帅,史思明派五百轻骑沿漳河南下,目标是洛阳至邺城的粮队,现已过汲县,距此不足百里。斥候还探得,这支骑兵由他麾下悍将邵真统领,个个是从范阳带来的老兵,凶得很。”

郭子仪眉头猛地拧成疙瘩,指节重重叩在舆图上的漳河标记,木案发出“咚”的闷响:“漳河是粮船必经之路,渡口星罗棋布,他是算准了咱们主力守城,想趁机劫粮断后路。”李倓俯身盯着舆图,指尖划过一处河道弯折处,目光骤然锐利:“这里是落马渡,河道突然收窄,粮船必须靠岸补淡水、换纤夫,是设伏的绝佳死地。只是……骑兵主力要盯紧城外叛军大营,能抽调的兵力怕是不够。”他话锋一转,语气添了几分果决,“不过无妨,咱们靖安军骑兵营练了三月,正好用这伙叛军检验成果。此外,倭国遣唐使中留下的武士也可调用,吉备建雄那批人近战悍勇,正好补咱们骑兵巷战的短板。”

帐内众人闻言皆是一怔。那批倭国武士是去年随遣唐使来的,首领吉备建雄是倭国大伴氏旁支,因仰慕大唐军威,主动上书请求留营效力,李倓见他们弓马娴熟且纪律严明,便将其编入靖安军,由郭清鸢亲自指点战术。郭清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接过话头:“殿下所言极是。倭国武士擅长短刃搏杀,与我军骑兵的冲击战术正好互补。史思明此举是掐我咽喉,不可不防。此处河道收窄,粮船必靠岸休整,是设伏绝佳之地。只是骑兵营将士虽经三月操练,却少实战经验,需用巧劲而非硬拼。”她展开密报铺在帅案上,指尖点在落马渡的位置,“臣妾在安西时曾随回纥叶护习得马术要诀,那‘侧身斩马腿’的技巧专破骑兵冲锋——将士需双腿夹紧马腹,身体侧倾贴于马身,借战马冲锋之势用弯刀斜斩马腿关节,筋腱一断,战马必倒。若传于将士,再让吉备建雄带武士负责补杀溃散残兵,以两百骑兵加五十武士应对五百乌合之众,胜算十足。”

郭子仪抚须颔首:“王妃所言极是,只是落马渡凶险,您万金之躯不宜亲往。倭国武士初上战场,需得有老将压阵才好。”李倓快步上前,轻轻握住郭清鸢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因练枪留下的薄茧,眉头微蹙:“清鸢,你的战术精妙可靠,可落马渡刀剑无眼,你若有半分闪失,我如何自处?”他声音放柔,带着几分恳求,“你身为建宁王妃,亲赴前线于礼不合,我更放心不下。张猛久经沙场,让他统领骑兵,吉备建雄辅之,你在帐中坐镇调度,便是最大的功劳,可好?”郭清鸢反握住他的手,指尖轻轻捏了捏他的掌心,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瞧你这模样,倒像我是去赴死一般。放心,我自有分寸。”说罢转身对帐外扬声:“传张猛、吉备建雄进帐!”

片刻后,两道身影先后入帐。前一人络腮胡扎煞,身披鳞甲,正是骑兵营统领张猛;后一人身形挺拔,身着改良版唐式劲装,腰间挎着一柄狭长的倭刀,面容刚毅,正是吉备建雄。二人单膝跪地,齐声高呼:“末将参见殿下、王妃!”李倓起身走到二人面前,将令旗掷于张猛手中:“张猛,命你统领靖安军骑兵营两百人,吉备建雄率五十倭国武士辅你,明日拂晓前赶赴落马渡设伏。”他指向舆图,“此乃伏击之策:骑兵卸甲换流民服饰,战马用茅草裹住马具消声;武士分作两队,埋伏于渡口两侧芦苇丛,待骑兵冲锋时,从侧翼袭扰叛军。”

郭清鸢补充道:“切记,需等叛军粮船靠岸、人马登岸休整时再动手。张将军率骑兵先用‘侧身斩马腿’破其冲锋,吉备将军带武士趁乱夺船,守住粮船便是首功。我已让人备好信号烟火——三朵红烟为伏击得手,黑烟为需驰援。汲县守军已备好接应,你们只管放手一战。”吉备建雄抬眸,眼中燃着战意,用略带生硬的汉话道:“请王妃放心,武士道精神,便是以死报国!”张猛也拍着胸脯保证:“末将定不辱命,把史思明的粮队原封不动带回来!”

次日黎明,天刚蒙蒙亮,落马渡的薄雾还未散尽,张猛与吉备建雄已带着人马抵达。漳河水静静流淌,渡口空无一人,只有几艘废弃的渔船歪歪斜斜地泊在岸边。“按王妃吩咐,骑兵随我去北岸芦苇丛隐蔽,吉备将军,你带武士守南岸,见我扔出鹅卵石为号。”张猛低声吩咐,将身上的甲胄卸下,换上打满补丁的粗布短褂,脸上抹了把泥灰,活脱脱一个逃荒的流民。骑兵们依样换装,将弯刀藏在草席下,战马的马蹄用破布包裹,牵入芦苇丛时竟听不到半点声响。

吉备建雄则带着武士们在南岸芦苇丛中潜伏。他将武士分成两队,一队持短刀埋伏在渡口石阶旁,另一队持弓箭隐蔽在高处。他亲自检查每一个人的埋伏位置,低声告诫:“大唐将士的战术精妙,我等需紧随其后,不可贪功冒进。记住,咱们的任务是护粮船,不是斩敌首。”武士们纷纷点头,将倭刀拔出寸许,寒光在晨雾中一闪而逝。

日近午时,薄雾散尽,远处河面传来“咿呀”的摇橹声。张猛眯起眼睛望去,只见十艘乌篷粮船顺着水流缓缓驶来,船身吃水极深,船舷几乎贴着水面,显然装满了粮食。船头插着史思明的黑底白字“史”旗,船尾跟着一队骑兵,约有五百人之多,正是邵真率领的劫粮部队。叛军骑兵个个耀武扬威,有的敞着衣襟哼着小调,有的则用马鞭抽打着船板催促船夫快些。

“准备。”张猛攥紧了手中的鹅卵石,喉结滚动了一下。他身旁的骑兵们屏住呼吸,手悄悄按在藏在草席下的弯刀上。粮船渐渐靠近渡口,船夫吆喝着抛出缆绳,岸上早有几名叛军士兵迎了上去,七手八脚地搭起跳板。邵真骑着一匹黑马,在亲兵的簇拥下率先登岸,他环顾四周,见只有几艘废弃渔船,便不屑地啐了一口:“废物李倓,连个哨探都派不起。弟兄们,先歇息片刻,喝口水再走!”叛军士兵们纷纷下马,有的去河边打水,有的则瘫坐在地上喘气,全然没注意到芦苇丛中那双双盯着他们的眼睛。

时机已到!张猛猛地将鹅卵石砸向身旁水洼,“噗通”一声闷响划破了渡口的宁静。刹那间,北岸芦苇丛中响起一阵整齐的窸窣声,两百名“流民”同时直起身,扯掉身上的伪装,茅草裹着的马具露出寒光,弯刀出鞘的脆响连成一片。“上马!冲!”张猛翻身上马,高声喝道。骑兵们动作迅捷如豹,一跃上马,双腿夹紧马腹,身体猛地向一侧倾斜,正是郭清鸢传授的回纥马术。

“敌袭!有埋伏!”邵真反应极快,嘶吼着翻身上马,“列阵!冲锋!”叛军士兵们慌乱地去牵战马,可哪里还来得及。张猛一马当先,弯刀带着风声扫过,一名叛军士兵的战马前腿关节瞬间被斩断,战马凄厉地嘶鸣着倒地,将马背上的士兵甩了出去。紧随其后的骑兵们如法炮制,刀刃精准地砍在叛军战马的关节处,“嗤啦”“咔嚓”的声响不绝于耳,数十匹战马接连倒地,人仰马翻的混乱瞬间在叛军阵中蔓延。

就在此时,南岸的吉备建雄挥动了手中的倭刀,五十名武士如猛虎下山般从芦苇丛中冲出。他们身形灵活,借着芦苇的掩护,迅速绕到叛军侧翼,狭长的倭刀在阳光下划出致命的弧线。一名叛军士兵刚从倒毙的战马旁爬起,就被一名武士反手一刀抹了脖子,鲜血喷溅在武士的劲装上。吉备建雄更是勇猛,他避开叛军的冲锋,纵身跃到一艘粮船的跳板上,迎面撞上两名试图阻拦的叛军。他手腕翻转,倭刀如毒蛇出洞,先刺后劈,两名叛军惨叫着坠入河中。

“守住粮船!别让他们夺船!”邵真见势不妙,挥枪刺向张猛,试图撕开一道缺口。张猛侧身避开,弯刀与长枪相撞,火星四溅。“你的对手是我!”张猛大喝一声,双腿夹紧马腹,身体再次侧倾,弯刀直逼邵真的战马。邵真连忙提缰躲闪,却不料吉备建雄已从粮船上跃下,倭刀带着破空之声劈向他的后背。邵真惊呼一声,回身格挡,可吉备建雄的刀势极快,“当”的一声震得他手臂发麻,长枪险些脱手。

两名主将缠斗在一起,战场局势愈发明朗。靖安军骑兵们凭借“侧身斩马腿”的战术,将叛军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失去战马的叛军士兵成了武士们的活靶子。吉备建雄与邵真激战十余回合,渐渐占了上风。他深知倭刀适合近战,故意卖了个破绽,引诱邵真挺枪直刺。就在邵真的长枪即将刺中他胸膛的瞬间,吉备建雄猛地侧身,同时手腕翻转,倭刀顺着枪杆滑下,精准地砍在邵真的手腕上。

“啊——”邵真惨叫着丢下长枪,手腕处鲜血淋漓。吉备建雄眼中寒光一闪,倭刀横劈,直指邵真的脖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猛高声喝道:“留活口!王妃要问吐蕃动向!”吉备建雄手腕一收,倭刀停在邵真的咽喉前,刀刃的寒气让邵真浑身发抖。“降者免死!”吉备建雄用汉话大喝,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渡口。

叛军士兵们见主将被擒,早已没了抵抗的勇气,纷纷扔下兵器抱头跪地。张猛勒住战马,抬手示意停止进攻,“左翼去下游沉船堵河道,防止有漏网之鱼;右翼随吉备将军清点粮船和俘虏;剩下的人看管俘虏,不许虐待。”骑兵和武士们齐声应诺,有条不紊地执行命令。吉备建雄押着邵真走到张猛面前,喘着粗气道:“张将军,粮船完好,俘虏两百八十人,斩杀一百二十人。”

张猛点头,从怀中取出信号烟火,点燃后抛向空中。三朵鲜红的烟火在南方天际绽放,格外醒目。此时的邺城帅帐内,郭清鸢正凭栏远眺,看到红烟的瞬间,她悬着的心骤然放下,转身对侍女道:“备些伤药和热汤,张将军他们该回来了。”话音刚落,就见李倓快步进来,手中举着斥候传回的捷报,脸上满是笑意,快步上前一把攥住她的手:“清鸢,你快看!张猛和吉备建雄大获全胜,斩杀百二十人,俘虏两百八十,粮船十艘完好无损,粮食整整五千石!还是我的阿鸢有远见,咱们的粮荒可算解了!”

郭清鸢接过捷报,目光落在“我军仅十三人轻伤”的字句上,嘴角露出浅笑。忽闻帐外传来战马嘶鸣,侍女慌张来报:“王妃,张将军的战马‘踏雪’被箭伤了,吉备将军也受了些皮外伤,正抬进来医治!”郭清鸢连忙起身,快步走到帐外。只见“踏雪”脖颈渗着血,正温顺地蹭着她的衣袖,吉备建雄则站在一旁,左臂的劲装被鲜血染红,却依旧身姿挺拔。

“吉备将军,辛苦你了。”郭清鸢走上前,示意军医为他包扎伤口,“你的勇猛,我和殿下都看在眼里。”吉备建雄单膝跪地,沉声道:“能为大唐效力,为王妃的战术争光,是末将的荣幸。”张猛也从一旁走来,挠了挠头道:“王妃,这次多亏了吉备将军,若不是他及时牵制住邵真,那家伙说不定就跑了。”

半个时辰后,李倓亲自提审了邵真。在郭清鸢事先交代的话术引导下,邵真果然供出了史思明与吐蕃使者暗中勾结的消息——吐蕃承诺出兵相助,史思明则以邺城周边的三座城池作为回报。李倓闻言震怒,当即命人将供词整理成册,连同捷报一同送往长安。

三日后,粮船抵达邺城码头,百姓们早已夹道相迎。当满载着粮食的粮船缓缓靠岸时,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李倓与郭清鸢并肩站在城门楼上,郭清鸢身着绣金凤的王妃朝服,面容端庄,看着下方欢呼的军民,侧头对身旁的李倓柔声道:“倓郎,此次大捷不仅解了粮荒,更挫败了史思明与吐蕃的阴谋,咱们邺城的百姓,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郭子仪站在一旁笑道:“王妃运筹帷幄,张将军与吉备将军奋勇杀敌,靖安军此战成名,真是可喜可贺。郭家有你这样的女儿,是福气啊。”

李倓快步走下城门楼,亲自走到粮船边,伸手掀开盖在粮袋上的油布,看着饱满的粟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笑容驱散了多日的阴霾。他转头对身旁的参军吩咐道:“立刻拟写捷报,派最快的驿马送往长安,把清鸢、张猛、吉备建雄和所有弟兄们的功劳,一字不落地报给陛下!”

捷报送到长安时,唐肃宗龙颜大悦,当即传旨:“靖安军骑兵营护我粮道,劳苦功高,特赐名‘靖安锐骑’,赏白银千两、绢布五百匹。建宁王妃郭氏,深通兵法、调度得宜,赏金册嘉奖,许其掌管骑兵营军务事宜;统领张猛奋勇杀敌,升游击将军,赏黄金五十两;倭国武士吉备建雄骁勇善战,赏黄金三十两,赐‘忠勇校尉’爵位,准其继续留营效力。”

圣旨传到邺城那日,骑兵营的校场上旌旗招展。郭清鸢与李倓并肩而立,驿卒高声宣读圣旨时,张猛、吉备建雄带领两百骑兵和五十武士整齐跪地,齐声高呼“谢陛下恩典”。阳光洒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映出一双双激动的眼睛。吉备建雄捧着圣旨,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他转头看向郭清鸢,深深鞠了一躬——正是这位王妃的悉心教导和信任,才让他在异国他乡立下如此战功。

郭清鸢走上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士,高声道:“陛下的赏赐,是犒劳每一位弟兄的血汗!张将军、吉备将军,还有所有弟兄们,你们用一场大胜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咱们不能骄傲,史思明未灭,吐蕃虎视眈眈,咱们的担子还重着呢!”将士们齐声应诺,声浪冲上云霄。

当晚,郭清鸢揣着一份骑兵营扩编计划书,轻手轻脚来到李倓的营帐。此时李倓正对着西域舆图出神,烛火映着他紧锁的眉头。见她进来,李倓立刻起身,快步上前拉着她在案边坐下,顺手为她倒了杯热茶,语气带着笑意:“我的大功臣来了?今日朝廷赐名,你在将士面前可是风光得很。深夜寻我,定是有要紧事吧?”

郭清鸢将计划书摊在案上,语气沉凝:“倓郎,此次伏击虽胜,却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咱们‘靖安锐骑’现有两百人,战马两百一十三匹,其中三十多匹已是老弱,跑不了长途。这次咱们以多胜少,又占了地形优势,可若下次史思明派上千骑兵来劫粮,甚至联合吐蕃的骑兵,咱们这点兵力未必能应付。”她指着计划书上的“增编战马五百匹、兵力五百人”字样,“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若想在未来的战事中占据主动,战马的数量和质量必须跟上。”

李倓拿起计划书仔细翻看,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注解,眉头渐渐皱起:“你的想法很好,骑兵本就以精锐取胜,扩编势在必行。可如今战乱连年,战马比黄金还金贵,河北境内的马市早已空了,洛阳的马场又被叛军袭扰,去哪里筹这么多战马?”

“臣妾已有对策。”郭清鸢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在西域回纥的疆域上,“前几日听闻西域急报,回纥与我朝共讨叛军的盟约根基未动。臣妾在安西时,曾随父亲与回纥贵族打交道,知道他们盛产良马,最是喜爱咱们大唐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若能以互市的名义,用这些特产换取战马,不仅能解决战马短缺的问题,还能巩固与回纥的盟约,一举两得。”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愈发坚定:“殿下曾说,邺城之战后要组建安西辅军驰援西域。西域地域辽阔,部落众多,最需要的就是精锐快速反应部队。‘靖安锐骑’如今已有实战经验,若能补足战马、扩编兵力,再加以针对性训练,将来便是驰援西域的主力。此次吉备建雄的表现让我想到,咱们还可以吸纳更多有勇有谋的异族将士,只要他们心向大唐,便是咱们的助力。”

李倓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亮色,他起身走到舆图旁,与郭清鸢并肩而立,指尖落在龟兹的位置:“清鸢,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西域局势凶险,吐蕃狼子野心,这些年吞占了咱们不少疆土。没有一支能打硬仗、跑得快的精锐骑兵,根本镇不住场面。你的建议,我准了!”他拿起狼毫笔,在计划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墨汁力透纸背,“明日我就写奏疏送往长安,恳请陛下批准与回纥互市换马。同时,我让人在河北、河东一带搜购良马,先给‘靖安锐骑’补充一批,不能等。”

郭清鸢心中一热,仰头看向他,眼中闪着光,伸手环住他的手臂:“有你支持,我心里就踏实了。我定不负所托,把‘靖安锐骑’操练成一支所向披靡的精锐之师,将来陪你去西域,杀尽吐蕃贼寇,护我大唐疆土!”

营帐外,月光如水银般洒在邺城的城墙上,把垛口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史思明的大营依旧灯火点点,隐隐传来战鼓的闷响,显然还在筹划着下一次进攻。但李倓与郭清鸢都清楚,有了这五千石粮食,有了“靖安锐骑”这支新生的精锐,再加上即将扩编的骑兵力量,他们手中的胜算,又多了几分。邺城的防线,只会越来越稳固。

不过几日,长安的批复与回纥使者的回信就一同送到了邺城。肃宗不仅准了与回纥互市换马的请求,还额外拨下三千两白银,专门用于“靖安锐骑”的扩编与操练。回纥可汗在信中更是表示,愿先赠予大唐良马百匹,以表盟约之心,后续互市的具体事宜,可派使者当面商议。

消息传到校场时,“靖安锐骑”的将士们欢呼雀跃,把头盔扔向空中。张猛拍着吉备建雄的肩膀,大笑着说:“吉备兄弟,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等回纥的良马一到,咱们再跟史思明好好打一场!”吉备建雄也露出了笑容,用力点头:“愿随张将军、王妃征战,至死方休!”

郭清鸢站在李倓身侧,银簪束发,一身常服却难掩威仪。她抬手示意将士安静,声音清晰有力:“弟兄们!陛下信得过咱们,殿下支持咱们,回纥与咱们结盟!从今日起,咱们加倍操练,箭法要准、马术要精、刀术要狠!待回纥良马一到,咱们便守好邺城,护好大唐疆土,将来还要驰援西域,让‘靖安锐骑’的威名传遍天下!”

“杀贼报国!扬我军威!”两百将士齐声高呼,声浪冲上云霄,久久回荡在邺城的上空。阳光洒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映出一双双燃烧着斗志的眼睛。没有人知道,这支刚刚在漳河渡口一战成名的骑兵部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守护大唐西域疆土的中流砥柱,用马蹄与刀锋,在历史的长卷上刻下属于“靖安锐骑”的赫赫威名。

李倓站在城头,郭清鸢手持西域舆图走到他身旁,指尖点在龟兹位置:“殿下,吐蕃野心未灭,咱们需早做准备。‘靖安锐骑’若能扩编,将来便是驰援西域的主力。”李倓握住她的手,望着西方天际:“有你为我谋划,何愁乱局不平。待这边战事平息,咱们便一同去西域,看看你曾守护过的土地。”风沙吹拂着他们的衣袍,夫妻二人并肩而立的身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