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08章 史思明弑主夺权

大唐中兴 第108章 史思明弑主夺权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邺郡唐军大营的炊烟刚漫过辕门,朔方军主帅郭子仪的大帐已灯火通明。帐外传来“咚咚”的脚步声,打乱了帐内的议事节奏——吉备建雄举着木刀追得陈忠绕着旗杆跑,前者额角冒青筋,后者怀里揣着个油光锃亮的油纸包,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那是伙房刚出炉的烤羊腿,油汁顺着指缝滴在草叶上,引得几只麻雀蹦跳着啄食。帐内,郭子仪正与李倓对着沙盘分析军情,听到动静,两人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意。

“大清早的,成何体统?”李倓率先掀帘而出,倚着帐柱抱臂,声音里还带着些许刚起身的沙哑。陈忠听见动静立刻刹车,把羊腿往身后一藏,却被吉备建雄揪住后领拎了回来。“殿、殿下!郭令公!”倭国遣唐使的汉语还带着生硬的顿挫,“他、他偷了王厨子给伤员留的羊腿,我、我追了他三圈!”帐内的郭子仪也缓步走出,一身铠甲未卸,目光扫过两人,自带主帅威严。

“什么偷?”陈忠挣开桎梏,把油纸包举到李倓和郭子仪眼前,油纸裂开的缝隙里飘出焦香,“是王厨子见我昨晚查哨到三更,特意留的!倒是吉备兄,非要抢半只说是‘武士的补给’,哪有抢别人吃食的武士道?”郭子仪捋着胡须轻笑,他早知晓这两个年轻人的性子,陈忠的潜伏和吉备建雄的追踪术,在李倓带来的亲卫中都是顶尖的,如今也成了朔方军斥候营的得力补充。

李倓被逗得笑出了声,摆手示意两人进帐。帐内沙盘上,范阳的位置被红笔重重圈出,旁边插着的小旗还沾着昨夜的露水——那是郭子仪凌晨巡查时亲自标注的。李倓用木杖拨开沙盘边缘的浮尘,看向郭子仪请示道:“令公,陈忠这小子的本事您也知道,眼下有桩机密差事,正适合他去办。”郭子仪点头示意他细说,手指轻轻敲击着沙盘边缘,目光始终落在范阳方向。

陈忠立刻收了嬉态,将羊腿往案上一放,手指在膝头快速摩挲——这是他每次接潜伏任务前的习惯动作。郭子仪看在眼里暗自赞许,当初李倓将陈忠引荐给他时,这年轻人就在洛阳城外扮成胡商混入叛军,传回的军情为洛阳大捷立下功劳,其潜伏功夫在整个大营都小有名气。李倓侧头对郭子仪补充:“陈忠心思细,应变快,范阳那样的龙潭虎穴,他去最合适。”

“安庆绪从邺郡突围后,必投范阳史思明。”郭子仪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木杖在范阳地界重重一点,沙盘上的细沙簌簌滑落,“这两人积怨已久,安禄山在时还能压制,如今安庆绪成丧家之犬,史思明若容他,才是怪事。”他转向陈忠,目光锐利如鹰,“我与建宁王商议,要你乔装成溃散的叛军混进范阳,核心任务是摸清史思明的动向——他是收编安庆绪,还是会痛下杀手。这军情对我军部署至关重要。”

“只看不动手,只记不掺和,安全第一。”陈忠脱口接出朔方军斥候的行动准则,这是郭子仪亲自定下的规矩。他随即反问:“范阳是史思明老巢,盘查必比洛阳严,我需一份像样的‘投名状’。普通小兵身份太浅,怕是摸不到核心动静。”郭子仪早有考量,朝李倓递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会意,转身走向帐角铁箱。

李倓从铁箱里翻出个布包,在案上展开:“这里有三件东西,都是令公让人提前备好的。”他先拿出一套浆洗得发硬的叛军校尉服,领口还绣着安庆绪的“燕”字徽记,“这是上次俘虏的安庆绪校尉制服,徽记没拆,足够你混进中层圈子。”郭子仪补充道:“史思明此刻正招揽安庆绪旧部,校尉身份既能避嫌,又能接触到军营中层,便于打探消息。”

接着是块刻着繁复花纹的木牌,上面烙印着安庆绪的军印:“这是燕军腰牌,边角做了磕碰痕迹,就说突围时被唐军马刀劈到。”最后他递过一小卷麻纸,“这是伪造的军情文书,写着‘唐军粮草屯于魏州东南’,你进城时主动献给守将。”郭子仪接过话头,语气严肃:“献文书既是表忠心,也是试探——若守将上报史思明,你便能借机进入他们的信息传递链,这是关键一步。”

吉备建雄凑过来,手按在腰间的倭刀上:“令公,殿下,让、让我与陈忠同去!我、我刀法好,能护着他。”李倓刚要开口,郭子仪先摇了摇头,他深知范阳盘查的严苛,异族面孔只会徒增风险。

“不行。”郭子仪语气坚决,“你眉眼与中原人差别太大,范阳守军近来对异族查得极严,两人同行反而扎眼。”他拍了拍吉备建雄的肩,“你留在营中帮李倓训练斥候,你的追踪术在草原上都有名气,比十个普通哨探都有用。等陈忠回来,我亲自下令,让伙房杀十只羊,给你们庆功。”主帅的承诺让吉备建雄瞬间振奋,高声应下。

吉备建雄虽有些失落,还是用力点头:“请、请殿下放心,我、我一定把斥候练得比猎犬还灵!”

次日天刚蒙蒙亮,陈忠就出了大营。他故意把头发弄乱,脸上抹了些灶灰,左袖管里塞了团麻布撑出鼓鼓囊囊的样子——伪装成突围时被箭矢擦伤的模样,走路时脚步微跛,腰间挂着那枚做旧的腰牌,活脱脱一副败军校尉的狼狈相。

沿途遇到三队叛军巡逻兵,头两拨只扫了眼他的校尉服就放行,第三队的小头目却揪着他盘问。“安庆绪那废物都快被唐军追上天了,你怎么逃得这么舒坦?”小头目摸着腰间的刀鞘,眼神里满是怀疑。

陈忠立刻弯下腰,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哭腔:“将军有所不知啊!我带着三十个弟兄断后,拼着死了二十七个才护着半份军情文书突围。左臂中了一箭,连夜跑了三天三夜,干粮早就吃完了,若不是想着把军情带给史将军,我早就在路边饿死了!”他说着解开衣襟,露出用草药裹着的“伤口”——那是提前用猪血拌了草木灰做的假伤,看着血肉模糊触目惊心。

小头目瞥了眼他递过来的“军情文书”,见上面盖着安庆绪的军印,又看他饿得脸色蜡黄,便一脚踢给他半块干饼:“滚吧!到了范阳老实点,别给史将军添乱!”

陈忠千恩万谢地接过干饼,啃着继续往范阳走。午后时分,范阳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里,城墙高达三丈,青砖缝里还嵌着早年征战的箭镞,城门处守着两队甲士,每进出一人都要仔细盘查,连行李都要翻个底朝天。

他混在一群投奔叛军的流民里慢慢挪动,耳中听着前面人的对话,很快摸清了盘查的规矩:有叛军身份的优先查验,安庆绪旧部要单独登记。轮到他时,守城校尉捏着他的腰牌反复看了三遍,突然冷笑一声:“安庆绪的校尉?我看你像唐军的细作!”

陈忠心里一紧,面上却更显激动,猛地跪在地上:“将军明鉴!我跟着小主公打了三年仗,从范阳打到洛阳,身上的伤没有一处不是为安氏卖命挣来的!如今小主公去投史将军,我若是降了唐军,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他说着抓起地上的泥抹在脸上,“您要是不信,现在就砍了我,我到了地下也照样给安氏当差!”

周围的流民都围过来看热闹,守城校尉被他闹得下不来台,又看他那身破旧却质料不差的校尉服,还有文书上的军印做佐证,终于不耐烦地挥挥手:“滚进去!到驿馆报备后别瞎逛,城里最近查得严!”

陈忠连滚带爬地进了城,进城后没急着去驿馆,反而先找了家靠近节度使府的酒肆。范阳城里比他想象的热闹,街道两旁的粮铺、铁匠铺都开着门,只是来往行人大多神色匆匆,连叫卖的小贩都压着嗓子。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碗劣酒一碟花生,刚喝了两口,就听见邻桌的两个汉子在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安庆绪前天就到了,带着不到五百残兵,史将军亲自出城接的他。”

“接?我看是押吧!驿馆外守着史将军的亲卫,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这分明是软禁!”

“嗨,这俩人本来就不对付。当年安禄山活着的时候,史将军就不服安庆绪,说他是个只会享乐的废物。现在安庆绪落了难,史将军怎么可能真心容他?”

陈忠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不动声色地往那边凑了凑。那两个汉子越说越激动,声音也大了些,他趁机插了句嘴:“两位大哥,我刚从外面逃回来,不知道这史将军和小主公,到底谁能说了算啊?”

其中一个络腮胡汉子瞥了他一眼:“当然是史将军!你没见城里的告示都改了吗?只提史将军的功绩,安庆绪连个名字都没提。我看呐,用不了多久,这范阳就彻底姓史了。”

接下来三天,陈忠每天都泡在这家酒肆里,有时扮成找活干的散兵,有时跟着酒肆老板去采买,把范阳城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他发现史思明的兵力比传闻中更盛,光是城内外的驻军就有五万之多,还有不少契丹、奚族的骑兵在城外扎营,显然是史思明招来的外援。而安庆绪住的驿馆外,卫兵从两班换成了四班,连送水的杂役都要搜身才能进去。

第四天傍晚,酒肆老板神神秘秘地凑到他身边:“兄弟,今晚别走远,有好戏看。史将军在府里设了宴,专门请安庆绪,这鸿门宴一开,范阳就要变天了。”

陈忠心里一凛,表面却装作好奇:“真的?我要是能亲眼见见史将军的风采就好了。”

老板笑着指了指后院:“从这儿往后门出去,有条窄巷通着节度使府的后墙,那里有棵老槐树,爬上去就能看见宴会厅的窗户。不过你可得小心,要是被卫兵抓住,小命就没了。”

天黑透后,陈忠揣着提前准备好的短刀,借着酒肆后院的柴堆翻进了窄巷。老槐树长得枝繁叶茂,他手脚麻利地爬上去,选了个浓密的枝桠藏好——这个位置正好对着宴会厅的雕花窗,里面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

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数十根牛油蜡烛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史思明穿着一身紫色锦袍坐在主位上,脸上堆着笑,手里端着个镏金酒杯。安庆绪坐在他对面,穿着一身半旧的铠甲,脸色苍白,左手缠着厚厚的绷带——那是上次在邺郡被唐军箭矢所伤的地方,至今还没好利索。

“贤侄啊,你我都是安公的旧部,亲如一家。”史思明站起身,举着酒杯走到安庆绪面前,“你这次落难来投,我怎么能不管?这杯酒我敬你,祝你早日养好伤势,咱们叔侄俩联手,迟早把长安那座金銮殿抢过来!”

安庆绪坐在那里没动,手指紧紧攥着腰间的佩剑,眼神里满是警惕:“史将军的心意我领了,但我近日伤势未愈,饮酒怕是会影响恢复,还请将军恕罪。”

史思明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又把酒杯往前递了递,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怎么?贤侄是怕我在酒里下毒?”他说着仰头喝了一口,把空酒杯亮给安庆绪看,“你看,这酒无毒。你要是不喝,就是信不过我这个长辈啊!”

厅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两旁站立的卫兵都屏住了呼吸,手按在刀柄上蠢蠢欲动。安庆绪的脸色更白了,他慢慢站起身,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就见史思明猛地把酒杯摔在地上,青瓷酒杯“哐当”一声碎裂开来,酒液溅得满地都是。

“不知好歹的东西!给我拿下!”史思明的吼声震得窗户都嗡嗡作响。

话音刚落,宴会厅两侧的屏风后突然冲出数十名刀斧手,手里的斧头闪着寒光,朝着安庆绪就扑了过去。安庆绪身边的亲卫立刻拔刀反抗,却架不住刀斧手人多势众,不过片刻功夫就被砍倒在地,鲜血顺着地板的缝隙往下流。

安庆绪挣扎着要拔腰间的佩剑,刚抽出半截,就被一名刀斧手砍中了手腕,长剑“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捂着流血的手腕后退几步,眼睛瞪得通红,嘶吼道:“史思明!你这个叛徒!我爹待你不薄,你竟敢杀我!”

史思明坐回主位上,端起侍女递来的新酒杯,冷冷地看着他:“安禄山算什么东西?他能反唐,我就不能取而代之?你这废物,连个邺郡都守不住,根本不配继承他的位置!”他挥了挥手,“给我砍死他!”

刀斧手一拥而上,乱斧齐下。陈忠在树上看得浑身发冷,手指紧紧抠着树皮,直到听见安庆绪的惨叫声消失,才猛地回过神来——他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离开这里,把消息带回唐军大营。

他悄无声息地滑下槐树,借着窄巷的阴影一路跑出城。出城时遇到卫兵盘问,他谎称是驿馆的杂役,要去城外采买东西,趁着卫兵不注意,一头扎进了城外的树林里。直到跑出几十里地,确认后面没人追赶,他才敢停下来喘口气,从怀里摸出半块干饼啃着,连夜朝着邺郡的方向奔去。

五天后,当一个形容枯槁的身影出现在唐军大营外时,岗哨几乎没认出是陈忠——他衣服被树枝刮得破烂不堪,脚上的鞋子磨出几个大洞,露出血肉模糊的脚掌,脸上满是风霜。此时郭子仪正召集诸将议事,帐内灯火通明,李倓侍立在侧。听闻陈忠归来,郭子仪立刻中止议事,高声下令:“快把人带进来,传军医!”

陈忠刚进帐,“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殿下,令公,安庆绪……死了,被史思明乱斧砍死了!”

郭子仪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案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好个心狠手辣的史思明!果然不出所料!”

郭子仪抬手示意军医上前处理伤口,李倓则连忙让人搬来椅子,倒了杯热茶递过去:“别急,先喝口茶缓缓,慢慢说,范阳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帐内诸将都屏息凝神,等着这关键情报——这将决定朔方军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陈忠喝了大半杯茶,缓过劲来,把在范阳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进城时的盘查到酒肆里的闲谈,再到宴会厅里的惨状,连史思明摔杯的动作、安庆绪的嘶吼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当说到刀斧手乱斧齐下时,他的身体还忍不住微微颤抖。

“史思明此人,野心勃勃,手段毒辣,比安庆绪难对付十倍。”郭子仪率先开口,语气凝重如铁,“他敢弑主,下一步必是自立为王,整合范阳兵力后南下。届时,他将是我军平叛路上最大的障碍。”诸将闻言都面色凝重,纷纷看向主帅,等候他的决断。

李倓适时补充,指着沙盘上的范阳道:“令公所言极是。史思明在范阳经营二十年,根基深厚,陈忠观察到他手下不仅有五万驻军,还有不少契丹、奚族骑兵外援。硬拼绝非上策,需得有周全之策。”他看向郭子仪,“依末将之见,当务之急是加固防线,同时寻找外援。”

“说得在理。”郭子仪赞许点头,随即看向诸将下达命令,“范阳东南的沧州是咽喉要地,左军李将军率五千精兵即刻开赴,加固城防,不得有误;西北边境关乎异族动向,右军王将军率三千轻骑每日巡逻,一旦发现契丹、奚族与史思明勾结,立刻禀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诸将,最终落在李倓身上,“至于外援,回纥与我大唐有旧谊,史思明称帝亦威胁其边境。此事我已拟好奏折,详述联合利弊,由快马送往长安,交由陛下定夺。建宁王,你留在军中辅佐我,新兵操练与斥候网完善,还需你多费心。”

“末将遵命!”李倓高声领命,心中满是对主帅的敬佩——郭子仪既统筹全局,又知他擅长军中实务,这般安排恰到好处。诸将见状也纷纷颔首,李倓在洛阳之战中训练新兵的本事有目共睹,由他打理后方,众人都很放心。传令兵领命而去后,营中立刻忙碌起来,号角声、马蹄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大营都动了起来。陈忠看着帐外的景象,忍不住感叹:“有令公坐镇,有殿下稳固后方,史思明就算再凶,也讨不到好去。”

传令兵领命而去后,营中立刻忙碌起来,号角声、马蹄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大营都动了起来。陈忠看着帐外的景象,忍不住感叹:“有殿下和郭令公在,史思明就算再凶,也讨不到好去。”

李倓笑了笑:“光靠我们还不够。史思明的兵力远超安庆绪,咱们得找个帮手。”他看向陈忠,“你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好好睡一觉,晚上我让伙房给你炖只鸡补补。”

陈忠刚下去休养,斥候就匆匆来报:“令公,范阳传来消息,史思明称帝了,国号‘大燕’,改元‘顺天’,封其子史朝义为怀王,正在四处招兵买马!”消息传来,帐内诸将群情激愤,纷纷请战。郭子仪却面色平静,他早已预料到这一步,当即命人将最新军情增补进奏折,派快马加急送往长安。李倓则在一旁补充道:“令公,史思明招抚契丹、奚族,咱们西北的巡逻兵得再加派一队,防止他借异族骑兵突袭。”郭子仪立刻采纳:“就依你所言,让右军再增两千轻骑,务必守住边境线。”

消息传到长安后,肃宗气得当场吐了血,大病一场,当即召来太子李豫商议对策。此时郭子仪的奏折也恰好送达,详述“联合回纥抗敌”的主张。李豫捧着奏折,眉头紧锁:“父皇,郭子仪令公所言极是。史思明势大,朔方军虽勇,却需回纥骑兵牵制其侧翼。只是回纥素来务实,怕是要提条件。”话音刚落,内侍就匆匆跑了进来:“陛下,太子殿下,回纥叶护率使团求见,说是特意来商议联合抗敌之事!”

肃宗又惊又喜,连忙让人宣叶护进殿。叶护还是老样子,穿着一身华丽的回纥服饰,头上戴着镶嵌宝石的皮帽,刚进殿就对着肃宗行了草原礼节,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李豫,笑着颔首——当年洛阳之战,他曾与太子有过一面之缘。“大唐皇帝陛下,太子殿下。”叶护开门见山,“史思明在范阳称帝,不仅觊觎大唐江山,还派使者拉拢草原部落,对我回纥也是威胁。我们愿意出兵三万相助。”

肃宗强撑着病体问道:“叶护太子深明大义,朕心甚慰。不知回纥此次出兵,有何需求?”叶护搓了搓手,语气带着几分熟稔的坦诚:“陛下还记得洛阳之战吗?当时我用百匹战马换了五套建宁弩,那弩箭威力惊人,帮我们破了叛军的盾阵。此次相助,我们想再要些建宁弩,最好能有图纸,让我们也能打造。”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宰相裴冕立刻出列反对:“陛下不可!建宁弩是我军机密,图纸绝不能外传!上次回纥就索要了三万匹丝绸,此次若再应允,他们定会得寸进尺!”李豫却上前一步,对着肃宗躬身道:“父皇,叶护太子与我大唐素有旧交,洛阳之战也确实出力不少。图纸绝不可给,但可赠以成品弩箭,以表诚意。”

肃宗看向李豫,示意他细说。李豫转向叶护,语气诚恳:“叶护太子,建宁弩的锻造工艺是大唐工匠百年心血,关乎边疆安危,实在无法外传,还请谅解。但为感谢回纥相助,父皇可赐你十把最新打造的建宁弩,配上五百支专用弩箭——这新弩射程比你上次所得的又远三十步,破甲能力更胜一筹。战后大唐还可与回纥开通军械耗材互市,对你我双方都有利。”

叶护眼睛一亮,他本就知道图纸难得,上次开口不过是试探。十把升级版的建宁弩已是意外之喜,更别提战后互市的承诺。他当即拍板:“太子殿下爽快!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传令,回纥骑兵三天后出发,到邺郡与郭子仪令公的大军汇合!”肃宗见事情圆满解决,松了口气,对李豫赞道:“豫儿,你处置得当,既顾全了大局,又守住了底线。”

几天后,长安的圣旨与回纥援军的消息一同传到邺郡大营。郭子仪拿着圣旨,对李倓笑道:“太子殿下在长安处置得极好,回纥三万骑兵三天后就到,还带来了不少草原战马。你之前提议的‘前后夹击’战术,如今有了回纥骑兵,正好能派上用场。”李倓看着沙盘上的部署,眼中闪过战意:“令公,咱们可派一队斥候提前接应回纥骑兵,把范阳周边的布防图交给他们,确保合围时不出差错。”

郭子仪点头赞许,随即高声下令:“传我将令!陈忠率五十名精锐斥候,即刻出发接应回纥骑兵;粮草官清点粮草,务必保证两军供给;各营将领前来大帐,商议具体作战计划!”李倓则在一旁补充道:“令公,我已让吉备建雄把范阳的地形勘测图整理好,标注了史思明的粮草囤积点,等会儿议事时正好用上。”

“好!”郭子仪拍了拍李倓的肩膀,“有你整理这些细节,我省心不少。史思明弑主夺权,民心不附,此次咱们联军压境,定要一战定乾坤!”帐外的士兵们听闻回纥援军将至,又看到主帅与副帅信心十足,顿时欢呼起来,呐喊声震天动地。

夕阳西下,金色余晖洒在唐军大营的“唐”字大旗上,猎猎作响。郭子仪与李倓并肩站在营前,望着范阳的方向。前者手握佩剑,神情沉稳,后者身佩长枪,目光锐利。远处的草原上,已能望见回纥骑兵的先锋旗帜,一场平定叛乱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