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60章 丹阳驿前候诗仙

大唐中兴 第60章 丹阳驿前候诗仙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巳时的晨光驱散了晨雾的微凉,透过丹阳驿门前的老槐树,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这处被《丹阳县志》记载为“七省要冲”的驿站,此刻正迎来白日里的第一波喧嚣——挑着货担的脚夫匆匆踩着石阶而过,腰间挂着“急驿”令牌的信使翻身上马,伴着铜铃叮当,三艘乌篷船顺着练湖支流缓缓泊于驿馆西侧码头,船舷上插着的“永”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李倓立在驿馆朱漆大门左侧的拴马柱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吴钩剑。剑鞘以寻常黑檀木制成,仅在末端镶嵌着极小的银质祥云纹,与他身上那件半旧的青布长衫相得益彰——这是昨夜王承嗣送来的盐商常服,浆洗得发白的袖口处针脚细密,恰好遮住了他常年握剑留下的厚茧。

“殿下,陈将军已带着书信往彭城去了,用的是驿馆最快的飞骑。” 秦六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身后,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码头方向那几艘愈发靠近的乌篷船,“只是永王的人来得比预想中早,看船上火把数量,至少带了三十名亲卫。”

李倓微微颔首,目光掠过驿馆匾额上 “丹阳驿” 三个遒劲的隶书。这处始建于春秋的古驿,此刻像个藏满秘密的容器 —— 东院的李白刚写完给彭城守将尚衡的举荐信,西院的韦子春怕是早已派人给永王幕府传了消息,而码头那艘装饰最华贵的乌篷船里,正藏着足以搅动江淮局势的诱饵。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木牌,昨夜还刻着 “两淮盐运使司”,今早已被王承嗣换成了 “王氏盐行” 的字号,边角打磨得温润光滑。

“记住,从现在起我是王承业,扬州王氏盐行的二公子。” 李倓的声音轻得像风拂过槐叶,“你是我的管事,承嗣是我的堂兄 —— 若有差池,不仅彭城粮船难保,咱们在江淮的布局就全白费了。”

秦六刚要应声,驿馆内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东院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一袭白衣踏着晨光走了出来。他的须发在阳光下泛着银辉,袖间还沾着些许墨渍,显然是刚将书信封好。他手中提着个素色布囊,里面鼓鼓囊囊的,想来是装着笔墨纸砚与几卷诗稿。

“李先生留步!” 码头方向突然传来高声呼喊。三名身着锦缎袍服的男子快步踏上石阶,为首者约莫四十岁,腰间挂着银鱼袋,看服饰正是永王幕府的官员。他身后紧紧跟着两名佩刀亲卫,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迅速扫过驿馆门口的每一个行人,最终定格在李白身上,脸上瞬间堆起了谄媚至极的笑容。

李白脚步一顿,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李倓心中了然,上章王承嗣提及韦子春欲举荐李白为永王幕府行军司马,看来永王是嫌韦子春办事拖沓,竟直接派了使者来请。

“在下永王幕府典签周怀安,奉永王殿下之命,特来请先生赴扬州共议平叛大计。” 周怀安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语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倨傲,“永王已在扬州备齐楼船水师,专候先生出任行军司马 —— 先生若肯应允,他日平定叛乱,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典签一职看似只是文书僚属,实则在南北朝时便有 “一方之事,悉以委之” 的实权,即便到了唐代,也常替主君监察地方、传递密令。李倓暗自警惕,这周怀安眼神里的审视与压迫,分明带着监视的意味,哪里是请人,倒像是押解。

李白摩挲着布囊的系带,神色有些复杂。他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练湖,又想起昨夜李倓提及的睢阳惨状,声音带着几分犹豫:“周典签,非我不愿从命,只是睢阳危在旦夕,当务之急应是驰援张巡大人,而非东巡扬州。”

“先生此言差矣。” 周怀安立刻反驳,语气渐趋急切,“永王此举正是为了平叛!只要先生随我赴扬州,永王即刻发兵睢阳 —— 再说先生难道忘了,当年贺监(贺知章)曾赞您‘谪仙人’,这般才情,岂能困守驿馆?” 他朝身后挥了挥手,两名亲卫即刻抬来一个雕花木匣,启开后里面竟是满满一匣黄金,“这是永王殿下的一点心意,还请先生笑纳。”

黄金的光芒刺得人眼睛发花,围观的行人纷纷发出惊叹。李白却疾退一步,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周典签若真心平叛,便该即刻调粮驰援睢阳,而非用黄金收买人心!” 尽管他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李白也清楚地认识到永王李璘东巡的真正意图是割据江淮,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涉及皇权斗争的危险政治漩涡。

周怀安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正欲再劝,李倓突然上前一步,青布长衫在石阶上扫过,留下一道浅痕。他微微躬身作揖,动作端方而恭谨,声音却清亮得足以让李白听清:“晚辈王承业,见过李先生。久闻先生诗名,昨日偶得新焙的顾渚紫笋,愿以一杯薄茶请教,不知先生肯否移步?”

这声 “王承业” 出口的瞬间,王承嗣立刻从树后走出,捧着个精致的茶器盒上前附和:“正是。家兄昨日听闻先生在驿馆,特意让我从扬州赶过来 —— 家父常说,能与李先生共品一杯茶,比赚百两黄金更值。” 他腰间的 “王” 字玉佩轻轻晃动,暗示着与江淮商帮领袖王元宝的关系。

李白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被好奇取代。他上下打量着李倓,见这年轻人虽身着布衣,却身姿挺拔,腰间的吴钩剑虽不起眼,剑穗却是罕见的冰蚕丝所制,绝非普通盐商子弟。再看那茶器盒,紫檀木的盒面上刻着 “陆羽监制” 四字,显然是懂茶之人。

“哦?你也知顾渚紫笋?” 李白的声音缓和了许多,想起在湖州与陆羽共品新茶的时光,语气里多了几分亲切,“我在湖州时,陆羽曾说,紫笋茶需用松萝炭煮水,三沸后方能出味,正如陆羽在其《茶经》中所述,此茶之味,非松萝炭煮水不能尽显。贤弟是否也遵循此道?”

“先生放心。” 李倓顺势直起身,目光坦然地迎上李白,“松萝炭、银质茶碾都已备好,就在驿馆西侧的茶寮 —— 晚辈听闻先生爱用吴盐下酒,还特意带了今年刚晒好的淮盐,或许能配得上先生的佳酿。” 他刻意提及吴盐,正是抓住了李白诗中 “吴盐如花皎白雪” 的偏好,也暗合盐商身份。

周怀安见状,脸色愈发难看。他本以为李白虽有犹豫,却也架不住永王的权势与黄金诱惑,没想到竟被一个不知名的盐商截了胡。“放肆!” 周怀安厉声喝道,伸手就要去推李倓,“永王殿下的邀请,岂容尔等商贾打扰?来人,把他们赶出去!”

两名亲卫立刻拔刀上前,刀光在晨光下闪着冷冽的寒意。秦六刚要动手,王承嗣已抢先一步挡在李倓身前,笑着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周典签息怒。家父王元宝上月刚给永王殿下捐了五十万缗军饷,这令牌便是殿下亲赐的 —— 咱们王氏盐行在江淮的商路,可还得仰仗殿下照拂呢。”

那令牌是鎏金所制,正面刻着 “永王记室” 四字,正是王元宝托人从永王幕府换来的护身符。周怀安见状,动作顿时僵住 —— 王元宝是江淮商帮的领袖,永王要割据江淮,还得靠这些盐商输血,他万万不敢真的得罪。

李白看着这场闹剧,突然放声大笑:“周典签,看来今日我是没法随你去扬州了。” 他转头看向李倓,眼神里满是赞许,“王贤弟既备好了好茶,我若不去,倒显得不识抬举了。” 说罢,他提起布囊,径直朝驿馆西侧的茶寮走去,白衣飘飘,全然不顾身后周怀安铁青的脸色。

李倓心中松了口气,朝秦六递了个眼色,随即跟上李白的脚步。路过周怀安身边时,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眼中的怨毒,像淬了毒的刀子。

茶寮就在驿馆西侧的小院里,院中有口老井,井台边摆着几张石桌石凳。陈忠早已带着亲卫扮成茶寮伙计在此等候,见李倓与李白进来,立刻上前煮水烹茶。松萝炭在铜炉中噼啪作响,很快便冒出袅袅青烟。

李白坐在石凳上,望着井台边初开的蜡梅,忽然开口问道:“贤弟方才说叫王承业?‘承续大业’之意?”

李倓心头微动,未曾料到李白竟能从姓名中窥见深意。他从容点头:“晚辈祖父曾是开元年间的老兵,临终前说最大的心愿便是见大唐重归太平。晚辈虽为商贾,却也想为这大业尽绵薄之力 —— 就像先生,即便隐居庐山,不也时刻牵挂睢阳战事吗?”

李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正欲再言,却见茶寮外周怀安正对一名亲卫低声吩咐,亲卫领命后即刻疾步而去,方向正是扬州城。李倓亦注意到此景,心中明了,周怀安定是遣人查探“王承业”身份 —— 这场看似平静的茶叙,实则早已暗伏杀机。

铜炉中水渐沸,陈忠执壶将热水注入银质茶碾。顾渚紫笋的茶香霎时弥漫,与蜡梅清香交织。李白深吸一口气,拿起茶盏,目光却望向李倓腰间的吴钩剑:“贤弟这把剑,看着倒不像寻常商贾所用 —— 莫非贤弟也懂些武艺?”

李倓执盏的手指微微收紧。他深知,李白虽看似洒脱不羁,实则心思缜密,这场茶叙不仅是说服诗仙的关键,更是与永王势力暗中角力的开端。彭城码头方向,令狐潮的残部正步步逼近,刘岳携改良弩与粮船,能否等到尚衡的援兵,仍是未知之数。

阳光穿过茶寮的竹帘,在李倓与李白之间拉出一道长长的光影。一边是渴望以诗文唤醒民心的诗仙,一边是潜伏江淮的皇子,他们的命运,连同大唐的国运,都在这杯冒着热气的紫笋茶里,悄然交织。而远处的扬州城,一张针对‘王承业’的罗网,已在周怀安的密令下,悄然铺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