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57章 冬末互市收奇货

大唐中兴 第57章 冬末互市收奇货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至德二载正月十四的寒雾裹着水汽,将泗州城的轮廓浸得模糊。李倓勒住马缰时,正见十余艘漕船沿淮河驶入码头,船桅上 “江氏商帮” 的青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秦六翻身下马,用马鞭指着前方绵延的货棚:“殿下,那便是泗州互市的西市,茶坊、丝栈都聚在那边,胡商的货栈则在东市,隔条汴水支流相望。”

陈忠已命亲卫换上寻常商旅服饰,腰间只藏短刀与弩箭。李倓将穆罕默德所赠的波斯商印揣进怀中,指尖触到冰凉的印纹,他说道:“先去茶市。李白先生嗜茶,寻常茶叶断入不了他的眼。”

互市的青石板路上凝着薄霜,踩上去咯吱作响。西市入口的牌楼挂着 “泗州互市司” 的木匾,两名吏员正核对往来商旅的过所。李倓一行刚走进茶区,便闻见清苦的茶香混着松烟味扑面而来 —— 数十个茶棚前都堆着半人高的茶饼,茶商们或用银匕撬茶验色,或引沸水试茶味,蒸汽在寒空中凝成白雾。

“殿下请看这边!” 一个穿蓝布棉袍的茶商迎上来,掀开竹篓上的麻布,露出里面裹着笋壳的茶饼,“这是今年头拨顾渚紫笋,刚从湖州长城县运来,茶芽带紫,汤色碧绿,当年玄宗皇帝都爱喝这个!”

李倓俯身细看,茶饼边缘还留着茶梗的纹路,笋壳上沾着新鲜的泥土。他忆起苏源明曾言李白‘日试万言,饮数斗茶’,遂问道:‘可有茶碾、茶罗相配?’

茶商双目一亮,赶忙引众人至内棚:‘殿下真是行家!这套银质茶碾乃宣州工匠所制,碾槽刻有《茶经》铭文,茶罗之纱产自吴县,细若蝉翼。’您要是全要,小人再附赠两斤松萝炭,烤茶最是合用。”

陈忠正要还价,李倓却抬手止住:“不必讲价,再挑十斤阳羡雪芽,十斤安吉白叶,都用锡罐装好。” 他望着茶商打包茶器的动作,忽然想起王元宝提及的江淮商帮,“你是江氏商帮的人?”

茶商手上一滞,随即笑道:‘殿下好眼力!小人是江掌事的远房侄儿,这互市半数茶货皆属江氏。’前几日谯郡大捷,江掌事特命传令:凡为唐军效力者,茶价一律折半。

话音刚落,一名青衫小吏挤过人群,递上一个油布包裹:“可是广陵李公子?江掌事派小人送账簿来。” 李倓接过包裹,指尖触及其中竹简,分量沉甸甸的。

回到临时租住的货栈小院时,晨雾已散。李倓铺开竹简账簿,墨迹还带着淡淡的松烟香,每一笔都写得工整:“至德二载正月初一至十二,微型丝路经泗州转运粮食一万石,灵武粮价由每斗百五十文降至百五文,降幅三成;转运绢帛三千匹,朔方军冬衣补全……”

“殿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陈忠凑过来细看,“去年十月咱们打通汴水航道时,灵武还在闹粮荒,现在竟降了三成!”

李倓摩挲着账簿上 “江若湄” 的落款,想起在谯郡见到的五十艘粮船,忽然明白王元宝那句 “江淮商帮听凭调遣” 并非虚言。他提笔在账簿末尾批注:“速调五千石糙米赴睢阳。”随后对陈忠道:“把账簿收好,这是咱们在江淮立足的凭证。”

初二清晨,李倓带着秦六去了丝栈区。相较于茶市的喧闹,丝栈里显得格外安静,绸缎整齐地挂在木架上,阳光透过窗棂洒落,映得满室流光溢彩。一个白发老掌柜正用木尺量一匹淡青丝绸,见李倓进来,连忙拱手:“公子可是来选蜀锦?小店刚到一批陵阳公样,孔雀纹最是时兴。”

“我要吴越丝绸。” 李倓摇头,“要轻、要薄,最好能透光见影。”

老掌柜目光如炬,引领着众人步入内室,轻轻揭开一口古朴的樟木箱:“公子果然是识货之人!这苏州织造局出品的缭绫,轻若无物,一匹仅重半两,折叠起来可藏于玉壶之中。您细看这纹饰,乃是新近流行的‘云鹤衔书’图案,实乃文人雅士之佳品。”

李倓伸手抚摸,丝绸滑得像流水,云鹤的羽毛纹路细如发丝。他想起李白曾写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笑道:“就选这个,要十匹,用檀木匣装好。”

正说着,院外传来熟悉的波斯语吆喝声。李倓探头望去,只见穆罕默德带着几个胡商走进来,每人肩上都扛着一个铜制大罐,罐口封着铅皮。“殿下!可算找到您了!” 穆罕默德放下铜罐,掀开铅皮,一股刺鼻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这是大食商人刚运来的火油,比咱们之前见的石漆厉害十倍!”

李倓皱着眉后退半步,只见罐中的液体呈深褐色,表面泛着油光。穆罕默德取来一支火把,往罐口一探,火焰 “腾” 地窜起半丈高,却不见液体溅出:“您看!这东西遇水不灭,要是浇在城楼上,叛军的云梯一烧就断!”

陈忠脸色一变,连忙挡在李倓身前:“这东西太危险,万一泄露……”

“放心,这铜罐是大食工匠特制的,接缝处涂了铅锡,摔都摔不破。” 穆罕默德拍着铜罐笑道,“前几日谯郡要是有这东西,令狐潮根本攻不进来。我们商队留了十罐,全送给殿下!”

李倓盯着篝火里翻涌的油泡,瞳孔微微一缩——这黏稠黑亮的液体,分明是原油。他蹲下身用枯枝挑了挑,火舌舔过油面腾起半人高的黑烟,刺鼻的烃类气息钻进鼻腔。

“陈忠,把陶瓮封死。”他直起身子,掌心还沾着油渍,“派两个机灵的守夜,这东西沾不得火星。”转头看向跃动的火光,声音沉了些,“我在...以前看过些杂书,记得《元和郡县志》提过酒泉军民用‘石漆’烧敌营,原来就是这玩意儿。”

他屈指弹了弹陶瓮壁,原油在瓮里晃出闷响:“现在虽不懂怎么提纯,可封严实存着,等打起来...浇在箭簇上,或者混着松脂烧,保准比干柴带劲。”

初三清晨的互市格外热闹,胡商们正围着刚靠岸的大食商船卸货,象牙、香料、琉璃器堆得像小山。李倓刚将茶器、丝绸装上马车,泗州刺史崔万便急匆匆赶来,官袍上还沾着露水:“殿下!不好了!永王的使者昨日巳时就离了泗州,带着三百骑兵,往丹阳驿去了!”

“什么?” 李倓猛地转身,指尖攥紧了腰间的波斯商印,“他们走的哪条路?”

“走的汴水官道,比咱们的小路近二十里!” 崔万喘着粗气,递上一封探报,“使者叫韦子春,是永王的记室参军,据说带了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还有永王亲笔信,誓要请李白入幕府。”

陈忠立刻拔刀:“殿下,咱们现在就出发!秦六熟悉小路,说不定能追上!”

“慌什么。”李倓深吸一口气,目光掠过马车上的茶器与丝绸,“礼物不能丢,这是见李白先生的诚意。陈忠,你带三十名亲卫押送礼物,走水路沿汴水南下,务必在今日黄昏前赶到丹阳驿。秦六,带二十名亲卫跟我走陆路抄近道,先去截住韦子春!”

“殿下三思!陆路有令狐潮的残部哨卡,危险!” 崔万连忙劝阻。

李倓却已翻身上马,横刀在晨光中泛起寒光:“越是危险,越要快。李白先生若被韦子春说动,江淮就真要乱了。” 他对穆罕默德道,“火油暂存你商队货栈,等我回来处置。”

穆罕默德连忙点头:“殿下放心!我派十个伙计看守,绝不出差错!”

马蹄声踏碎晨霜,在寂静的晨雾中格外清脆,李倓一行沿着汴水支流的土路疾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土。秦六在前面引路,马鞭指着远处的芦苇荡:“殿下,穿过这片荡子,再走十里就是丹阳驿的后门,比官道近一半!”

李倓俯身贴在马颈上,寒风如刀割般刮得脸颊生疼,连睫毛都结上了细小的冰晶。他想起账簿上的粮价数据,想起铜罐里的火油,想起马车上的缭绫与紫笋 —— 这些看似零散的 “奇货”,实则都是扭转战局的棋子。而李白,正是最关键的那一枚。

行至正午,芦苇荡突然传来弓弦响。秦六猛地勒住马:“殿下小心!有埋伏!” 话音未落,十余支羽箭已射了过来,亲卫们连忙举盾格挡,箭簇 “笃笃” 地钉在盾上。

“是令狐潮的残部!” 陈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竟带着几名亲卫赶了上来,“殿下,末将不放心,还是跟您一起走!”

李倓抬头望去,芦苇荡里冲出五十余名叛军,为首的正是令狐潮的亲卫统领马三,脸上还留着谯郡之战的刀疤:“李倓!把王元宝交出来,再留下火油,老子饶你不死!”

“王元宝不在此处,有本事自己去找!” 李倓拔刀出鞘,对亲卫们喊道,“列锋矢阵!冲过去!”

亲卫们立刻结成阵形,盾牌在前,长刀在后,朝着叛军猛冲过去。马三挥刀迎战,却被秦六的长槊挑中肩膀,惨叫着摔下马来。叛军见状大乱,李倓趁机催马冲出包围圈,身后的喊杀声渐渐远了。

黄昏时分,丹阳驿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驿馆外的空地上停着数十辆马车,其中一辆挂着紫色帷幔,正是永王使者的仪仗。李倓勒住马,对亲卫们道:“换上胡商服饰,随我从侧门进。秦六,去打探李白先生的住处,切记不可声张。”

秦六领命而去。李倓望着驿馆内亮起的灯火,心中默默祈祷。他抬手摸向怀中的波斯商印,又想起马车上的茶器与丝绸 —— 这些精心准备的礼物,能否打动李白?韦子春又 是否已见到李白?

就在这时,驿馆侧门突然打开,一个穿青衫的书生走了出来,正是秦六。他快步走到李倓身边,低声道:“殿下,李白先生住在东院厢房,韦子春刚进去,正在跟他说话!”

李倓眼神一凛,握紧了腰间的横刀。一场关乎大唐国运的游说,已在丹阳驿的灯火中悄然开始。而他不知道的是,穆罕默德的商栈里,那十罐大食火油正泛着幽光,即将引发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令狐潮的残部也并未远去,正纠集更多人手,在丹阳驿外的密林里伺机而动。

夜色渐浓,汴水的涛声与驿馆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李倓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驿馆的侧门。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