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46章 盐池账本藏玄机

大唐中兴 第46章 盐池账本藏玄机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灵武城西三十里的乌池,是西北最大的盐池。冬雪覆盖下的盐田泛着青白微光,亭户们踩着冰碴子凿盐的叮当声,顺着寒风飘出数里。江若湄裹紧官袍站在盐仓外,指尖划过刚运来的账本,油墨香混着盐腥气扑面而来 —— 这是朔方盐铁使张万顷呈报的季度盐税账,可翻开第三册,朱砂批注的入库数与实际缴存凭证却对不上。

“江主事,这是上个月的盐引兑换记录。” 随从递来另一摞账本,泛黄的麻纸上密密麻麻写着 “粟特商队换绢百匹”“党项部落易粮五十石”。江若湄逐页比对,忽然停在 “十一月初七” 那页:“在审查账目时发现,记录显示‘盐税折绢六百匹入仓’,但实际库存中仅有一百匹,这表明存在五百匹的差异。根据仓储管理的常规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出入货数量错误、账目记录遗漏、物料损坏或内盗等。”

随从脸色发白:“张大人说…… 说其中五百匹暂存盐池库房,待年底一并上缴。”

“暂存?” 江若湄冷笑。自第五琦推行榷盐制以来,盐税便是军国重资,向来 “月清月结”,哪有暂存数月的道理。她立刻让人撬开库房角落的暗门,里面果然堆着五十捆绢帛,每捆十匹,正是账上失踪的五百匹 —— 绢边还打着盐铁司的烙印,显然是刚入库不久。

当晚,江若湄带着账本与绢帛凭证直奔李倓的营帐。彼时,李倓正对着回纥助战的条款皱眉,案上摊着多逻斯昨日送来的补充条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需先付绢帛三千匹为定金’‘北庭商路优先通行权’等要求。

“殿下,朔方盐铁使张万顷私藏盐税五百匹绢,证据确凿。” 江若湄将账本拍在案上,“他不仅伪造入库记录,还让下属谎称是‘预留的亭户冬衣料’,然而亭户们穿的还是破烂麻衣。”

李倓拿起凭证细看,指腹摩挲着绢帛上的烙印,忽然眼神一凝:“张万顷是贺兰进明的表亲,去年贺兰倒台后,他靠着贿赂才保住盐铁使的位置。如今回纥正质疑我大唐的支付能力,他却在此时贪墨盐税,简直是自毁长城。”

帐外传来风雪声,李倓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乌池盐池的位置。回纥以盐为 “游牧货币”,马奶酒腌制、牛羊肉保存都离不开盐,此前多逻斯多次打探盐池产能,无非是想确认大唐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兑现绢帛承诺。一个念头忽然在他脑中成形:“江主事,明日你照常去盐池督查,我去请多逻斯‘参观盐产’。”

江若湄一愣,随即会意:“殿下是想让回纥亲眼见此贪腐?可这会不会让他们更不信任大唐?”

“信任不是靠隐瞒换来的。”李倓指尖点在舆图上,继续说道,“回纥最看重的是‘诚意’与‘实力’。我们若能果断处置贪腐,将私藏绢帛充入粮运,既显律法严明,又证资源充足,反而能打消他们的疑虑。”

次日清晨,李倓亲自来到回纥客馆。多逻斯正对着铜盆擦拭弯刀,见他进来便放下兵器:“建宁王是来谈助战条件的?若大唐不肯割让北庭,至少要先付五千匹绢帛定金。”

“使者莫急。” 李倓含笑递过一块盐晶,晶体在晨光中闪烁着清辉,“乌池盐池的‘青盐’名扬天下,回纥牧民腌制奶皮子最是适宜。今日特邀使者参观盐池,瞧瞧大唐的‘白色黄金’是如何产出的。”

多逻斯眼中闪过兴趣。回纥虽产盐,却多是苦涩的池盐,乌池青盐滋味醇厚,在牙帐中能换十斤茶叶。他立刻吩咐随从备马:“早闻乌池盐好,今日倒要见识见识。”

一行人踏着积雪前往盐池,刚到盐仓外,便听见里面传来争执声。“张大人,这五百匹绢若不分了,兄弟们这个冬天可怎么熬?”“急什么!等风声一过,每人再添两匹……”

多逻斯脚步一顿,粟特译员立刻将话译给他听。李倓故作惊讶:“里面何人喧哗?” 说着便推门而入 —— 只见张万顷正与三名下属围着绢帛争论,地上散落着几匹彩绢,显然是刚拆开准备私分。

张万顷见李倓带着回纥使者进来,脸色瞬间惨白,扑通跪倒在地:“殿…… 殿下!臣只是在清点库房,并无他意。”

“清点库房?” 李倓拿起一匹绢帛,指着上面的盐税烙印,“这五百匹是十一月初七的盐税,为何不缴入国库,反而藏在暗室?”

多逻斯走上前,用弯刀挑开绢捆,眼中满是质疑:“建宁王,贵军昨日还说粮饷短缺,为何盐铁使却私藏这么多绢帛?你们连自己的官员都管不住,如何保证日后会兑现岁赠承诺?”

他身后的回纥随员也纷纷议论起来,语气中满是不信任。李倓转头对侍卫下令:“将张万顷及其下属拿下,押回灵武听候处置!”

侍卫上前铐住张万顷,他挣扎着哭喊:“殿下饶命!臣是一时糊涂,看兄弟们冻饿才……”

“糊涂?”李倓厉声打断,“亭户凿盐冒寒,日食糙米两升,你却私分盐税!这五百匹绢,可让流民营多领十日口粮!” 他转向多逻斯,语气郑重,“使者请看,大唐虽存贪腐,但绝不纵容。这五百匹绢,即刻充粮,明日运往夏州。”

多逻斯盯着被押走的张万顷,又看向盐仓内整齐堆放的盐引,神色渐渐缓和。粟特译员凑到他耳边低语:“可汗最恨贪腐,当年牙帐小吏私藏茶叶,直接被流放漠北。建宁王此举,倒是合了可汗的心意。”

离开盐池时,多逻斯主动开口:“建宁王处置果断,倒是个公私分明的人。昨日提的五千匹绢帛定金,可减至三千匹;岁赠两万匹,若盐池能专供回纥互市,也可减至一万五千匹。”

李倓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使者放心,待平叛之后,乌池盐池可设立‘回纥专供互市点’,以青盐换茶叶、绢帛换战马,实现互利共赢。”

回到灵武已是午后,江若湄正在整理盐政文书。见李倓进来,她立刻递上一份草拟的律法:“殿下,张万顷之事暴露出盐池管理的漏洞,我参照第五琦的榷盐法,草拟了《盐池税监法》,您看看是否可行。”

李倓接过文书,只见上面写着三条核心条款:其一,盐税实行 “双账核对制”,盐铁使与巡院各持一册,每月互审;其二,盐仓设 “监官”,由盐铁司直接委派,不受地方官管辖;其三,贪腐盐税满十匹绢者,杖责八十,抄没家产,上司连坐。

“思虑周全。”李倓提笔在“巡院互审”旁批注道:“加派粟特商队代表参与监看,”“让胡商也参与监督,如此既能防范贪腐,又能增强他们对大唐盐政的信任。”

次日一早,李倓带着《盐池税监法》入宫面圣。肃宗正在批阅军报,见他进来便放下朱笔:“张万顷之事朕已知晓,你处置得很好,回纥使者今早还向李泌夸你‘律法严明’。”

李倓呈上律法:“父皇,此乃江若湄草拟的《盐池税监法》,可堵住盐政漏洞。若能推行西北诸盐池,每年至少能多征三千匹绢的盐税。”

肃宗仔细翻阅,频频点头:“‘双账核对’‘巡院监官’都是好法子。第五琦当年推行榷盐制,就是因管理松散,才让贪腐屡禁不止。这律法准了,让李泌协同督办,在西北诸盐池推行。”

退朝后,李泌在宫门口等着李倓。见他出来,便笑着道:“殿下这招‘借盐池立威’实在高明。多逻斯已派人回牙帐禀报,说大唐‘虽有蛀虫,却有除虫之剑’,可汗想必会很快答应出兵。”

“这还要多谢先生在父皇面前美言。” 李倓拱手道。

“我只是实话实说。” 李泌目光深邃,“只是张万顷是贺兰进明余党,他背后还有人。殿下处置他虽快,却也需提防余党报复。”

李倓点头。他早已料到,贺兰进明的旧部在朔方根基深厚,此次动了张万顷,定会引来反弹。但盐税关乎军饷,关乎回纥盟约,哪怕有风险,也必须整顿。

三日后,肃宗下旨:朔方盐铁使张万顷贪腐盐税,杖责八十,流放岭南;其下属三人抄没家产,充军边疆。同时,《盐池税监法》正式推行西北诸盐池,江若湄被任命为 “盐池税监使”,全权负责律法实施。

消息传到回纥客馆,多逻斯正在与下属商议出兵细节。听闻此事,他对粟特译员道:“建宁王既有魄力整肃吏治,又有能力保障绢帛供应,可汗可以放心出兵了。” 他提笔写下回信,除了详述盐池所见,还特意加了一句:“大唐盐政清明,岁赠绢帛可期,建议出兵助战。”

当晚,江若湄带着新刻的盐税账册来到李倓的营帐。账册封面印着 “盐池税监司” 的新印,里面的记录清晰工整,每一笔盐税的入库、兑换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殿下,这是推行律法后的第一本账册。” 江若湄语气中带着欣慰,“乌池盐池今日已上缴盐税绢百匹,比上月多了三成。亭户们听说贪腐的官员被处置,都愿意多凿盐了。”

李倓翻开账册,见最后一页写着“待缴:回纥互市预留绢五百匹”,不禁笑道:“再过几日,回纥使者看到这本明明白白的账册,定会更加放心。”

帐外风雪渐停,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账册上,绢帛的记录与盐晶的微光交织在一起。李倓知道,盐池账本上的玄机,不仅是贪腐的证据,更是大唐复兴的希望 —— 只有吏治清明,财政充足,才能赢得回纥的信任,才能支撑起平叛的大军,才能让流离失所的百姓重归家园。

次日清晨,李倓接到夏州急报:康拂毗延的商队已将首批联运粮草运抵,马氏带领的织锦工匠也已抵达灵武,正在筹备织锦工坊。他立于城楼之上,凝望东方渐启的天幕,心中涌动着无尽的力量。盐池的贪腐已除,回纥的盟约将成,粮运的通道已通,大唐复兴的根基,正在这一件件实事中渐渐筑牢。而那些潜藏于暗处的阴谋与算计,在严明的律法与笃实的行动面前,终将如风雪般悄然消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