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13章 郭子仪亲迎土墱城

大唐中兴 第13章 郭子仪亲迎土墱城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风沙在土墱城的城楼上打着旋儿,卷起的黄土细细密密地粘在城砖缝隙里,让这座西北小城看上去宛如一块被岁月细细磨旧的赭石。李倓勒住缰绳的刹那,胯下的枣红马打了个响鼻,蹄子在夯实的土路上有节奏地刨了刨 —— 自好畤县启程,已悠悠走了四日,队伍里多了数百流民,行进速度虽慢了些,却比来时多了几分鲜活生气,流民中的工匠正忙着帮亲卫修补破损的甲胄。

“殿下,前面就是土墱城了。” 陈忠策马从前方折返,声音里带着几分轻快,“城门口有朔方军驻守,看旗帜,应该是郭将军的人。”

李倓抬眼望去,土墱城的城门大开着,门两侧整整齐齐列着两队玄甲士兵,甲胄在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寒光,手中的长枪斜斜指向地面,枪尖映出的影子排列得整齐划一。士兵们身姿挺拔,连风吹动衣甲的弧度都近乎一致,一看便知是久经战阵的精锐 —— 这便是郭子仪麾下的朔方军,比他此前见过的任何一支队伍都更显纪律。

队伍缓缓靠近城门,李倓才看清城门下立着的那道身影。那人穿着一身厚重的玄色锁子甲,甲片边缘虽有磨损,却擦得锃亮,腰间系着条乌玉带,手里握着一把铜柄长刀,刀鞘上的缠绳已有些发白。他约莫五十岁年纪,鬓角染着霜色,面容刚毅,下巴上的短须修剪得整齐,目光扫过队伍时,带着军人特有的锐利,却又不失温和 —— 正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太子殿下驾到 ——” 城门处的士兵高声唱喏,声音穿透风沙,在城内外回荡。

李亨的仪仗从队伍中段赶上来,他掀开马车帘,刚要下车,郭子仪已快步上前,在马车前躬身行礼:“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恭迎太子殿下!臣已在此等候三日,盼殿下久矣!”

李亨连忙扶他起身,语气带着几分亲近:“郭将军不必多礼。孤北上途中多赖将军援手,好畤县之围,若非将军派光弼驰援,孤与倓儿怕是难脱险境。”

郭子仪起身时,目光恰好落在随李亨身后下马的李倓身上。他此前只从李光弼口中听过这位建宁王 —— 说他箭伤未愈仍率军冲阵,说他劝太子收容流民,说他与光弼论兵时提出 “绢帛换马” 之策。此刻见李倓穿着一身银甲,左臂的伤口虽已结痂,却仍能看出包扎的痕迹,身形挺拔,眼神清亮,没有寻常皇子的骄矜之气,倒像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年轻将领。

“这位便是建宁王殿下吧?” 郭子仪主动上前,对着李倓躬身行礼,动作规整,带着对宗室的敬重,却又不失将领的沉稳,“臣郭子仪,见过殿下。”

李倓没想到郭子仪会特意向自己行礼,忙快步上前,双手稳稳扶住他的胳膊,力道虽不大却透着坚定,将他扶了起来:“郭将军快请起!将军乃国之柱石,安史之乱以来,将军率朔方军东征西讨,护得西北半壁江山,倓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怎敢受将军如此大礼?”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周围士兵耳中。郭子仪心中微讶——他见过的宗室子弟不少,有的对武将颐指气使,有的故作谦逊却难掩疏离,像李倓这般真心实意将“国之柱石”挂在嘴边,又主动扶他起身的,还是第一个。他抬眼看向李倓,见对方眼神坦诚,没有半分作伪,心中对这位年轻王爷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殿下过誉了。” 郭子仪直起身,语气里多了几分真切的温和,“护国安民,本就是臣的职责。倒是殿下,好畤县一战,以数百亲卫抵挡叛军五百之众,还能安抚流民,这份胆识与仁心,臣深感佩服。”

李倓笑了笑,没有接话,而是侧身让开,指向身后的流民队伍:“将军谬赞。这些流民多是河西一带逃来的,其中不少是工匠、农夫,若是带到灵武,或能帮上些忙。”

郭子仪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流民们虽衣衫褴褛,却个个面色平静,没有寻常难民的惶恐 —— 有的工匠正帮亲卫检修马车轮轴,有的农夫则在清点随身携带的种子,显然已得到妥善安置。他心中愈发认可:“殿下有心了。灵武一带因战乱缺人少粮,这些工匠和农夫,正是灵武急需的。”

说话间,李豫也策马赶来,见过郭子仪后,笑着对李倓道:“三弟与郭将军倒是投缘,刚见面就聊起流民的事了。”

郭子仪闻言笑道:“广平王殿下过奖了。建宁王殿下眼光独到,能从流民中识得可用之才,这份见识,非寻常人可及。”

众人说说笑笑间,郭子仪引着李亨、李豫、李倓往城内走。土墱城不大,街道却收拾得干净,两侧的房屋多是土坯墙,屋顶盖着茅草,偶尔能看到几家开门的铺子,里面摆着些简单的农具。街上的百姓见了他们,先是有些惶恐,待看到郭子仪在旁,便渐渐放下心来,有胆大的还站在门口拱手行礼,嘴里说着 “欢迎殿下”。

“土墱城是朔方军的粮道中转站,” 郭子仪一边走一边介绍,“臣已让人把城内最好的宅院收拾出来,给殿下们歇息。另外,臣还备了些粟米和肉干,让弟兄们和流民都能吃顿饱饭。”

李亨点了点头,赞许道:“将军思虑周全,孤代众人致谢。”

一行人走到宅院前,那是座两进的院子,院墙是用砖石砌的,比周围的房屋更显坚固。院内已打扫干净,正屋的门窗敞开着,里面摆着几张胡床和一张案几,案几上放着一卷地图,旁边堆着几本成册的粮册。

“殿下们先歇息片刻,” 郭子仪对李亨和李豫道,“臣想与建宁王殿下聊聊灵武的情况,不知殿下是否方便?”

李亨慨然应允:“倓儿,你便随郭将军去,好好听将军教诲。”

李倓跟着郭子仪走进西厢房,房内只摆着一张案几和两把胡凳,案几上燃着一根蜡烛,烛火跳动着,将两人的影子映在墙上。郭子仪先给李倓倒了杯热茶,茶汤是用晒干的野菊花沏的,带着几分清苦,却能解乏。

“殿下,” 郭子仪端起自己的茶杯,语气沉了下来,“臣今日请殿下来,是想如实告知殿下灵武的现状 —— 不是什么好消息。”

李倓握着茶杯,指尖感受到温热的触感,他点了点头:“将军但说无妨,倓愿听实情。”

“灵武如今有朔方军三万余人,” 郭子仪缓缓开口,目光落在案几上的粮册上,“可粮草只够支撑一个月。去年河西遭了旱灾,粮田减产大半,今年叛军又劫掠了几处粮仓,朔方军的存粮本就不多,如今还要供养太子殿下的队伍和数百流民,粮草消耗更快。”

他顿了顿,拿起一本粮册递给李倓:“殿下看,这是上月的粮草消耗记录 —— 士兵每日两升粟米,战马每日半斗草料,若是再找不到新的粮源,下月怕是要减半供应。”

李倓接过粮册,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字迹工整,记录着每日的出库数量:“将军可有筹粮之策?譬如向邻近州县征调,抑或与部落交易?”

“邻近州县或为叛军所控,或自顾不暇,” 郭子仪摇头,语气中透着无奈,“至于部落,河西回纥部落尚有存粮,然其索要绢帛铁器,朔方军绢帛已尽,铁器须留制兵械,实无物可易。”

李倓沉默了 —— 他想起之前与李光弼聊起的 “绢帛换马”,本以为只是缺马,没想到连粮草都如此紧缺。灵武是北上的最终目的地,若是连粮草都撑不住,别说兴复大唐,恐怕连立足都难。

“将军可有向蜀地的上皇求援?” 李倓抬头问道。

郭子仪苦笑一声:“臣早已派人参奏,可蜀地路途遥远,消息一来一回至少要两个月,就算上皇同意调粮,等粮到灵武,怕是早已断粮。更何况,如今蜀地的粮草也不充裕,能不能调出来,还是未知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