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逍遥兵王的战斗 > 第208章 古戏台的回响

逍遥兵王的战斗 第208章 古戏台的回响

作者:简爱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42:16

入夏后的雨总来得猝不及防。豆大的雨点砸在油纸伞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将前方的路浇得一片泥泞。苏晚三人躲进路边一座破旧的戏台底下,才总算避开了这场急雨。

戏台是砖木结构,飞檐翘角上的琉璃瓦碎了大半,露出底下的青砖。台口的朱漆柱子斑驳脱落,依稀能看见上面刻着些模糊的字迹,像是孩童的涂鸦。后台的木门虚掩着,风吹过时发出“吱呀”的哀鸣,像位垂暮的老人在叹息。

“这戏台有些年头了。”云姑伸手摸了摸柱子上的木纹,“你看这雕工,是晚清的样式,可惜糟蹋了。”

少年好奇地跑到台上,踩着积灰的木板,发出“咚咚”的回响。戏台中央的藻井虽蒙着尘,却仍能看出繁复的花纹,绘着“八仙过海”的故事,色彩虽暗淡,线条却依旧灵动。“以前肯定很热闹吧?”他想象着台下满座的景象,“说不定演过《穆桂英挂帅》《白蛇传》呢。”

苏晚走到后台,里面堆着些残破的戏服和道具,一件绣着孔雀翎的靠旗掉在地上,被老鼠咬了个洞;一顶凤冠歪在角落,上面的珠翠早就没了踪影。她捡起一块断裂的木牌,上面刻着“兴盛班”三个字,墨迹已经发黑。

“通感符有反应吗?”云姑也走了进来。

苏晚点头,指尖的金火微微跳动:“听见很多声音,锣鼓声,唱腔,还有叫好声……像是把以前的热闹都藏在木头里了。”她凑近那件破靠旗,听见丝线在“哭”:“上次穿我的是小花旦,她唱《霸王别姬》最好听,后来班主卷着钱跑了,她就再也没来过……”

少年抱着个断了弦的月琴跑进来:“这琴还能响呢!”他拨了下琴弦,发出“嗡”的一声闷响,震得戏台顶上落下几片灰。

“别碰!”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来。

众人回头,只见雨幕里站着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手里拄着根竹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却一双眼睛却很亮,正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是谁?在这儿做什么?”

“我们是路过的,躲躲雨。”苏晚连忙解释,“无意冒犯。”

老太太走进来,目光扫过后台的狼藉,叹了口气:“也没什么可冒犯的了,这戏台早就废了。”她指着那块“兴盛班”的木牌,“我男人以前是这戏班的武生,唱花脸的,嗓门亮得能掀了屋顶。”

原来老太太姓陈,年轻时是戏班的青衣,和丈夫在这戏台上唱了半辈子戏。后来戏班散了,丈夫去世,她就守着这戏台,一晃就是三十年。“逢年过节,我还会来擦擦台子,看看戏服,就像他们还在似的。”陈老太摸着那件破靠旗,手指轻轻拂过破洞,“这是他当年最喜欢的行头,说穿起来像真的将军。”

雨渐渐小了,天边透出微光。陈老太搬来几张破板凳,给他们倒了些凉茶:“别嫌弃,井水湃过的,凉丝丝的。”

苏晚喝着茶,听她讲戏班的故事:有唱小生的师兄总爱偷藏点心给她;有敲锣鼓的师父脾气暴,却会在她唱错时悄悄打暗号;还有她和丈夫第一次同台,他演霸王,她演虞姬,谢幕时他偷偷塞给她一块糖,说“以后天天给你买”。

“后来为什么散了?”少年忍不住问。

陈老太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电视多了,听戏的人少了,班主赚不到钱,就把行头当了,带着剩下的钱走了。有人去了剧团,有人回了老家,就我和老头子舍不得这戏台,留了下来。”

少年看着台上的藻井:“我们帮您修修戏台吧?把柱子刷上漆,把破洞补上,肯定能好看些。”

陈老太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修它干啥?没人来听戏了,再好看也是空的。”

“不一定啊。”苏晚笑着说,“就算没人听戏,它也是您和先生的念想,是那些戏班故事的家。修好了,念想就有地方待了。”

陈老太看着她,忽然抹了把泪:“好,好啊……”

说干就干。雨停后,他们去镇上买了油漆、木料和工具。少年负责修补戏台的破洞,他力气大,搬起木板来毫不费力;云姑擅长细致活,用腻子填补木雕的裂缝,再一点点打磨光滑;苏晚则和陈老太一起清洗戏服,用温水泡软污渍,再用皂角一点点搓洗,那些暗淡的丝线竟慢慢恢复了些光泽。

陈老太给他们唱着《穆桂英挂帅》的选段,嗓音虽不如当年清亮,却带着股韧劲儿,听得人心里发烫。雪球窝在戏台角落,听着唱腔,时不时“吱吱”叫两声,像是在应和。

三天后,戏台果然变了样。朱漆柱子重新刷过,红得发亮;藻井的彩绘用金粉补过,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破洞的靠旗缝好了,孔雀翎重新挺括起来;就连那断了弦的月琴,也被少年找到琴弦换上,弹出的调子虽生涩,却也算完整。

“真好,真好……”陈老太站在台下,看着焕然一新的戏台,眼泪止不住地流,“就像回到了当年……”

傍晚时,村里的人听说戏台修好了,都来看热闹。有老人想起年轻时听戏的日子,忍不住哼起了调子;有孩子好奇地跑到台上,学着戏里的样子比划。陈老太找出藏在箱底的头面,给一个小姑娘戴上,教她走台步,引得众人阵阵欢笑。

“今晚就在这儿唱一场吧!”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立刻得到大家的响应。

没有锣鼓,就用碗筷代替;没有戏服,就穿自己的衣裳。陈老太唱了段《锁麟囊》,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村里的老人合唱了《打渔杀家》,虽参差不齐,却透着股精气神;少年也凑趣,用月琴弹了段不成调的曲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苏晚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热闹,听着陈老太的唱腔在戏台里回荡,忽然明白这戏台为什么值得守护。它不只是木头和油漆搭成的建筑,是无数人的青春、念想和记忆,是那些“偷偷塞的糖”“悄悄打的暗号”,是人间烟火里最鲜活的滋味。

第二天离开时,陈老太送了他们一双绣着戏文的鞋垫,上面是“穆桂英挂帅”的图案。“带着吧,走路稳当。”她拉着苏晚的手,“有空再来,我给你们唱全本的《霸王别姬》。”

“一定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远远还能听见陈老太的唱腔,在晨雾里回荡,清越动人。少年回头望了望那座戏台,它静静地立在那里,飞檐翘角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在目送他们。

“你说,以后会有人一直来听戏吗?”他问。

“会的。”苏晚说,“就算没有,陈老太也会一直唱下去,戏台也会一直听着。这就够了。”

云姑点头:“有些东西,不一定非要热闹才叫存在。像这戏台,像那些戏文,像陈老太心里的念想,只要有人记得,有人守着,就永远活着。”

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苏晚摸了摸怀里的鞋垫,针脚细密,带着陈老太的体温。她知道,这戏台的故事,会像那些经典的戏文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流传,或许不为人知,却永远鲜活。

前路还有风雨,还有未知,但只要心里装着这些值得守护的念想,每一步就都走得踏实而坚定。因为守护的意义,从来都不只在惊天动地的瞬间,更在这些藏着温度的日常里,在那些“有空再来”的约定里,在那些永不褪色的回响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