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英功不可没——这位小夫人带着侍女用蜜蜡封住了所有缝隙。
就这样,这个纯手工制作的氢气球被众人用土办法一点点充满氢气。
在主体吊篮和操作系统完工后,柴髙加装了人工螺旋桨。
试飞当天,众人争抢名额,连一向谦让的扶苏都加入了争夺。
最终,在柴髙的调解下,扶苏和五名壮汉得意洋洋地登上了飞艇。
初次乘气球升空时,三位乘客中的两位女子吓得魂不附体,所幸在柴髙引导下勉强站稳。
当气球真正腾空而起,众人才恍然大悟柴髙为何被视作神人——在惊恐的尖叫声中,唯有他纵声大笑。
世人皆不解其意时,柴髙总能走出惊世一步,这正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然而他不知晓,当他在云端翱翔之际,冯相府中正聚集着一群人在暗中诋毁。
早朝散后,冯去疾立即邀蒙恬过府,同行的还有一众蒙氏将领。
甫一落座,冯劫便迫不及待地发难。
这位御史大夫满腹怨气——前番与范增巡察时,那老儒生丝毫不给他颜面,偏生他只能忍气吞声做记录。
柴髙仗着陛下宠信,竟敢妄议边关军务!冯劫拍案道,他连塞外风沙都未见过,懂什么行军布阵?
席间顿时群情激愤。
有人替蒙恬抱不平:太尉首日上朝就遭质问,若非蒙将军顾全大局......章邯亦按捺不住:那 ** 分明是存心让将军难堪!
蒙恬始终沉默不语,但紧握的酒杯暴露了心绪。
这位戍边名将奉召回京任太尉,却要受制于中丞,确令人郁结。
即便如此,他仍尽心协助新军操练,未曾流露半分不满。
可惜他这些举动依然未能赢得柴髙的青睐,论受重视程度甚至不及章邯——毕竟章邯已被钦点为重骑兵统帅。
“蒙将军初掌太尉之职,需谨言慎行。
文武和睦为上,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
“冯相所指莫非是柴中丞?依我看他并非这等小人,不过蒙恬仍谢过丞相提点。
”
近来蒙恬对冯去疾颇有些反感,今日若非对方设宴邀了众多同僚,他本不欲赴约。
“蒙太尉首次建言便遭当众驳斥,将军难道不觉得蹊跷?”
“柴髙为何偏选您调回咸阳时,才向陛下提出征伐匈奴之议?”
蒙恬眉峰微动,忽而轻笑:
“中丞素来主张用兵匈奴,此前私下已多次提及。
”
“此次不同!”冯去疾压低声音,“他故意在陛下面前危言耸听,正是抓住陛下笃信天兆的软肋!”
“你是说...柴髙想借此事离间君臣?”
蒙恬脊背一凉。
当初扶苏被派来监军时,他就疑心始皇帝是否忌惮蒙氏支持长公子。
如今旧事重提,更觉不安。
以他对嬴政的了解......
冯去疾接下来的话却露了马脚:
“届时征讨匈奴,主帅必是韩信!蒙氏子弟至多当个副将罢了。
”
蒙恬顿时恍然。
虽仍对柴髙心存芥蒂,但心结已解——蒙氏年轻一辈多无战阵经验,章邯能执掌重骑已属幸事。
那支铁甲骑兵的威力他亲眼所见,假以时日定成军中砥柱。
他早听闻柴髙曾属意项羽为将。
若传言非虚,章邯确非其敌。
但最终中丞仍择章邯而舍龙且,这份知人善任的胸襟,正是蒙恬始终敬重柴髙的缘由。
当前的重骑兵由章邯担任主帅,龙且为副将;游骑兵方面则是曹参为主将,钟离昧担任副手——这样的组合让蒙恬感到十分妥当。
蒙恬一眼就认出了钟离昧的真实身份,想必嬴政也心知肚明,只是君臣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毕竟桓奇曾是始皇帝麾下的猛将,可惜当年败于李牧之手。
由于当初夸下海口,始皇帝无法让他回朝复命,否则必将军法处置。
于是桓奇化名樊於期,后来在荆轲刺秦时暗中传递消息的正是这位的将领。
即便后来投效项羽麾下也未尽全力,如今他的归来令蒙恬倍感欣慰。
在步军方面,李戡与英布搭档,仍以大秦将领为主导。
虽然周勃担任主将、樊哙为副,但麾下步兵多为誓死效忠大秦的禁军精锐。
从这些部署可以看出柴髙的深谋远虑:通过一系列人事安排向朝廷表明自己志在平定匈奴,而非贪恋兵权。
不过冯去疾今日的谏言也不无道理。
柴髙某些举动确实令人费解,但他始终未对屡次进谏的冯相采取行动。
若以当年智除赵高的手段而论,十个冯相也非其对手,可他却能包容至今。
柴髙,你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我该相信你,还是采信冯相之言?蒙恬暗自思忖。
与此同时,曹参、萧何、韩信等人也充满疑惑。
今日柴中丞反对蒙恬的言论确实牵强,虽有些许道理却与情报不符。
不过在他返回后立即命令游骑军侦查冒顿动向,可见对此人的重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