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税收如何分配?除上缴国库外还剩多少?柴髙边听汇报边询问老者们的生活状况,扶苏也在旁静静聆听。
听完汇报,柴髙陷入沉思。
他低估了秦朝地主阶级的势力。
军功授田制度催生了大量地主,他们不仅享有俸禄,还能收取佃农租税,逐渐形成庞大的食利阶层。
这些地主不断兼并土地,挤压农民生存空间。
虽然军功确实是用性命换来的,但现状必须改变。
柴髙决定先在自家封地试行改革方案。
请三位先疏散百姓,留下三老、亭长和里长登记姓名,我有要事安排。
柴髙当然不会让后面的大批百姓继续干等着,这些事只需跟官员们商议即可,跟其他人说再多也是白费口舌。
首先感谢诸位,这段时间的勤勉我都看在眼里。
既然云阳的税收状况稳定,暂且维持现状。
不过我记得曾承诺免除十年田赋,各位可还有印象?
见众人纷纷点头,他继续说道: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税收取自云阳百姓,就该反哺于民。
把云阳建设得更好,税收自然水涨船高。
柴髙没打算一次性投入全部税收,毕竟官员俸禄还要靠这笔钱维持。
请诸位牢记三件事:其一,今年起划拨部分税收兴办学堂,聘请先生免费教授适龄孩童,暂定五年为期。
学堂提供午膳,若有适龄孩童拒不入学者,其家每年须缴纳弃学税。
他嘴角微扬,这计划其实花费不多——当时生育率本就低迷。
但这不失为一次有益尝试,正好测算将来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三名属官估算后回报:约需耗去半数税收。
很好。
再拨剩余税收的四分之一设立固定医馆,请大夫坐诊。
当然,药费需患者自理,咱们循序渐进。
话音刚落,三位乡老又要下跪——这哪是官员?分明是百姓的再生父母!惊得柴髙差点也跪回去。
幸亏李戡眼明手快拽住三位老者。
要总是这样跪来跪去,正事还怎么商议?
第三件事或许有些难懂:今后秋收时,请每户上交一斗粮食。
这笔粮与剩余税款将设立专项基金。
若云阳境内有家庭突遭变故,致老幼无人供养者,便由公中统一照料。
此言一出,连扶苏都变了脸色。
前两项惠民政策已属难得,最后这条更是开创先河——竟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日后咱们的专项账户会越来越充实。
我想的是,随着云阳人口增长、疆域扩展,十年后的大秦必将开疆拓土......
未来我们将逐步调整各县辖区范围,并重新规划郡县设置。
届时可将部分云阳百姓迁往新区域,多余资金可用于购置土地,让更多人受益于新政。
这正是柴髙作为穿越者带来的最大改变。
这些措施将逐渐影响云阳周边百姓,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力必将不断扩大。
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再推广至整个大秦。
柴髙深知,仅靠废除徭役、取消连坐制度难以真正振兴大秦,完全公有化也不切实际。
必须稳步推进改革,避免触动过多阶层利益。
关键要让各阶层都看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
柴髙如是说。
途中,扶苏突然领悟道:太傅的意思是让民众逐步承担自身教育和养老责任, ** 只需前期引导?柴髙含笑点头,初期投入终将获得丰厚回报,最终带动云阳整体发展。
为何不早向父王提议这些强国之策?扶苏急切问道。
他恨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整个大秦。
柴髙解释道:治国如治病,岂能一蹴而就?云阳正是为积累改革经验而设的试验区。
眼下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
据悉郡守曹天行已率兵出征,但叛军势大,兵力超过五万。
经过整日整夜的休整,部队已调整至最佳状态。
曹参收集的情报如雪片般传来,连沛县百姓都自发协助。
此刻刘邦在沛县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敌军任何埋伏都无所遁形。
清晨列队时,曹天行瞬间察觉差距——莫说那些装备精良的骑兵,就连步兵都远胜自己的队伍。
若与这支禁军交锋,他毫不怀疑自己的五千兵马会在顷刻间被碾碎。
中丞大人仅带两千人马?曹天行忍不住追问,莫非朝廷大军在后?主帅亲临前线太冒险了!他瞪向曹参,定是这混小子怂恿的?
柴髙笑着解释:正是要示弱诱敌。
若他们缩在城内,反倒难办。
两千骑兵加五千步兵,对抗五万敌军?曹天行倒吸凉气。
可眼前将士个个目光灼灼,战马嘶鸣间尘土飞扬,这支队伍散发着他从未见过的肃杀之气。
斥候飞马来报时,曹参正摩挲着新制的牛皮地图。
父亲永远当他是毛头小子,但此刻他指尖划过山川城池的弧度,与身后如臂使指的军队形成奇妙共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